且行且悟 | 郑淑霞: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
摘要:今天,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感触颇深。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孩子们衣食无忧,吃得好,穿得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简直太“幸福”了,…… |
今天,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别把孩子养成了乞丐》,感触颇深。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孩子们衣食无忧,吃得好,穿得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简直太“幸福”了,生活实在太惬意了!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在养“乞丐”?
曾记得,我小时候,一放学回到家,不是帮大人扫地、烧火就是洗衣、领弟弟妹妹玩。放假了,还要到地里去拔草,拾麦子等等。
上学放学从来没有家长接送,都是自己步行回家。学习上的事全靠自己,家长一是不会教,二是根本没时间管。那时的孩子独立性都很强。
反观现在,上学放学,有家长专职车接车送。接上孩子,然后就是买各种吃的、喝的、玩的,有的家长是早早买来各样食物,一放学,赶紧塞到孩子手里,唯恐孩子受一丁点儿饥饿。
回到家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可口的饭菜已放桌上。孩子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占了上风。
以至于在学校吃午饭时,已经四年级的学生了,一部分孩子连自己的碗都端不好。打扫卫生时,扫把都不会拿,地都不会扫,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呜呼,哀哉!
小孩子不会,还情有可原。邻居有一对小夫妻,二十几岁的人了。平时都是父母做饭,洗衣,如果父母不在家,两个人连基本的家常便饭也不会做,经常点外卖。
没有烟火气,不像是生活啊!这都是父母从小过度宠爱的结果呀!
当小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们弱小,确实需要大人的关爱与抚养。
有的父母就真的把孩子当成了流浪汉,当成了乞丐,他们把衣服给孩子穿好,把碗筷端到孩子面前,把钱塞到他们手里……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底线”,对自己的孩子过度地包容和纵容。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了,还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虽已结婚生子,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可实质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于是社会就出现了“巨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父母,要知道自己要做的是放手。
让孩子学会独立,多尝试做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老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不要嫌孩子搞脏了家里,弄坏了衣服。家长要多点耐心,多点指导。一回生二回熟嘛。
孩子不光要得到关爱,更需要得到关于独立人格的培养教育。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的施舍和一味的付出,将来只会把这些“小皇帝”变成“寄生虫”“乞丐”和社会的“巨婴”。最终造成人格迷失和能力丧失,成为社会的废人、弃儿,自己的晚年生活也会很凄惨。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劳动课上线啦!孩子们要能扫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新课标详细制定了不同学段孩子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即使将来学习成绩不够优秀,也可以凭自己的劳动技能养活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大显身手,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并正确地引导,而不要一味地帮孩子包办代替。
2、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父母应该让孩子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样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才会坦然处理,从容面对,而不是退缩和逃避。
3、让孩子学会吃苦
现在很多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一丁点儿苦,其实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有志气的人从不食嗟来之食。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和意义永不过时,仍然值得深思。
我们要切记: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了新型的“乞丐”!
作者简介:
郑淑霞,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安阳市骨干教师,滑县学术技术带头人,滑县优秀教师。平时潜心教书、静心育人,闲暇时喜欢阅读,偶尔玩弄一下笔墨。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