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亮专栏 | 自然与人生和人性(我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摘要:近日,捧读了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个最后坚守山林的鄂温克族老人的娓娓叙述谋篇布局,十分巧妙。妙在以斯人讲斯事的真实自然;妙在如围炉…… |
近日,捧读了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个最后坚守山林的鄂温克族老人的娓娓叙述谋篇布局,十分巧妙。妙在以斯人讲斯事的真实自然;妙在如围炉夜话般的亲切温暖;妙在一位神一般存在过的长者,对现实意味深长的警示。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语言充满亲切又浪漫的浓郁的自然气息似乎有着作家萧红的影子,这也许是东北女人们独有的特质所决定的吧。——她们生长在黑山白水中,莽莽林原间,谙熟、洞悉了自然的一切,而她们的一切也早已融入了自然的血液。所以,常常会把人的一切行为,不露声色,了无痕迹地物化为风雨雷电、山川草木、花鸟虫兽等自然万物的形象。加之将人的宿命宗教神话般吻合于自然的规律,让人切实感觉到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并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但,令人窒息的是,由于人类所谓现代文明的贪婪,却最终迫使鄂温克,一个曾经与自然鱼水相依的神话般的民族不得不告别他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山林,留下了不尽的无奈和遗憾,令人为之扼腕。
然而,在悲哀的叹息中,我惊喜地发现了那位鄂温克老人——鄂温克最后的酋长夫人,她那娓娓的故事中闪烁出的睿智与宽容。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她有意或者无意的让幸福和灾难总是接踵而至,让得与失总是如影随形,就像黑夜和黎明地交替。也许正启示了我们要平静地面对和走过总是悲喜交织,得失无常的常态人生,勘破愚妄,笑对生命。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她有意或者无意的浓墨重彩于善,轻描淡写于恶。让善良显性于丑恶的表露,也许正是彰显一种善良对丑恶,高尚对世俗的悲悯和宽容,教我们耻于并不屑于丑恶与阴暗,而常趋向和追求善良与光明。
更可贵的是,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那群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光闪闪的鄂温克人。
在莽莽山林和风霜雪雨中,他们深爱并敬畏着日月星辰;深爱并敬畏着风云雨雪;深爱并敬畏着山水草木;深爱并敬畏着虫鱼鸟兽……他们深爱并敬畏着自然的一切,一切的自然。他们在对自然万物的深爱和敬畏中孕育了如诗如画般、美好善良的人性。——诗如萨满之神歌;画如岩壁之涂鸦。
可见:一个真正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美好的人;而一个真正善良美好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人。
因为,正如迟子建所坚信的“人类既然已经为这世界留下了那么多不朽的艺术,那么也一定能从自然中把身上沾染的世俗的贪婪之气、虚荣之气和浮躁之气,一点一点地洗刷干净。”——大自然,就是人性杂质的过滤器。
所以,让我们跟随那位鄂温克老人,进入《额尔古纳河右岸》吧!走进那群鄂温克人,捧起他们那不灭的善良美好的人性的火种,平静地走向自然,守护自然,融入自然,呵护并生长我们白桦树般正直纯洁、驯鹿般善良美好、额尔古纳河般百折不改的人性,从而,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宁静和光明。
——在一个本该山归于山,水归于水的鄂温克故事中,我读到了自然与人生和人性。
作者简介:
赵学亮,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竹林学校语文教师。鹤壁市优秀教师,鹤壁市优秀班主任。挚爱山水,活得真率。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