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刘慧玲:黎明前的孤程
摘要:早晨5点10分。我自作主张,以步当车,独自走在从家通往学校的路上。 黑森森的夜将我包围,我如同掉进了黑洞一般。走了好长一段路,也未曾看见一个能与我同行的人影。 一向大大…… |
早晨5点10分。我自作主张,以步当车,独自走在从家通往学校的路上。
黑森森的夜将我包围,我如同掉进了黑洞一般。走了好长一段路,也未曾看见一个能与我同行的人影。
一向大大咧咧的我,竟然心生怯恐惧,只觉腿短路长,不免有点自以为是的自怨自艾。
此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瞬间跳出了记忆,给予我些许鼓励。

天越黑,夜越静。脚踏在薄冰残雪铺砌的路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声响。这声音如雷贯耳,格外清晰;这声音让我联想到电影里血刃头颅、尸首遍地的场景。
夜越静,恐惧越重。曾经最畏惧黑暗、最厌倦孤独的我,此刻却只能在漆黑中,在鬼哭狼嚎的幻觉中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的我,真想折身返程,但孤程过半。孤独恐惧的我,本能地向天地求助,我呼天叫地,祈求庇护。
抬头望天,天灰蒙一片,似醒非醒,眯缝着冷眼,似乎在说:“别打我的主意,我从不心软!”
地更是冷漠凉薄到不愿露面,好在天边还有遥不可及的稀星残月。我自作多情,唯愿稀星残月能与我相伴,伴我走过黎明前的这段黑暗。
黑暗中,我在脑海里尽力打捞能给我力量的名言警句。
有一位先哲说过:“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为什么要让人只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见光明。”
周国平说:“光明不会消失,因为它藏在夜的心里。”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也许天地不是无情凉薄,而是趁机磨炼我战胜黑暗、恐惧、孤独的能力。
孤独里我与自己的心灵低语。我鼓励自己说:“孤独不是可怜,孤独不需要人认同。孤独是人生的一部分,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

至于恐惧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勇敢的人能正视恐惧,克服恐惧罢了。关于黑暗中腿短路长的感伤,只是错觉,因为路再长也有终点,夜再长也有尽头,何况我所经历的黑暗只是黎明的一段小前奏呢?”
这低语让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我不禁陷入了思索:无论你现在多么孤独恐惧,生命中总会有一段黑暗的路需要你独行。
黑暗中,只有战胜孤独恐惧,才能守得住自我。这么一想,孤独消逝,恐惧渐忘,路也不再遥远,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校园。
校园里,灯火辉煌,书声琅琅。抬头仰望,一抹鱼肚白,漫过东方。稀星残月带着完成使命的惬意,渐渐隐没……
我庆幸,我走过了黎明前的这段孤程。

作者简介:
刘慧玲,鹿邑县弘德中学语文教师。周口市作协会员。喜欢与孩子们一起放飞梦想,享受与孩子们心灵碰撞的纯真快乐,醉心于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周口晚报》等报刊。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