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教参”征文 | 侯巧仙:你我心 家园情

摘要:品读着各位家园人写的遇见中教参的美文,感受着大家对语参家园的深情,不由心生感慨,你我皆同心,家园情最浓! 我接触中教参这个平台,远在2017年5月。第一次是因为看到以前的同……

  品读着各位家园人写的遇见中教参的美文,感受着大家对语参家园的深情,不由心生感慨,你我皆同心,家园情最浓!

  我接触中教参这个平台,远在2017年5月。第一次是因为看到以前的同事闵老师分享朋友圈的文章,点开一看,竟然是她自己写的文章,后边还有照片和作者简介,发在了中教参平台。我感觉很是羡慕和震惊,就立马关注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从小爱好读书写作的我,也有一个深埋内心的作家梦,终因多种原因已被生活碾压,可当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同事发表在中教参平台的文章时,激起了自己动手写一写的欲望。

  2017年5月14号是母亲节,在此之前,我一直就在脑海中构思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刚好13号母亲打电话说哥单位要搞母亲节感恩活动,领导要来看望她。我就灵感突发,写了《爱在母亲节》这篇文章,尝试着输入文章下面的投稿邮箱地址,发了出去。并加了刘老师微信。

  当时抱的只是试一试的心理,没想到刘老师很快就通过了微信朋友,还说会尽快阅读我的文章,给我答复。我当时认为这只是客套话,我一个小小的师范生,水平有限。虽说后来经过自考学习,也获得了本科学历,可毕竟写作水平欠佳。投稿的新鲜劲一过,就被琐碎的生活淹没了。

  没想到在15号,刘老师竟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修改稿,题目也改成了《农村老太太的母亲节》,还要我照几张生活照发给他。我当时心情那个激动不亚于我得了个大奖。并且由于自己手机像素不好,特意请的人借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5月16号,我就收到了刘老师精心制作的图文并茂的文章。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俨然成了作家一样,头上好似有了荣誉的光环,兴奋得到处转发分享,唯恐别人不知道这个大好消息!从此我就和中教参真正结缘了。

  紧接着5月20号,适逢儿子高三要进行一次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大型模拟考试,要演练模拟无声入场。我就随兴写了一篇《写给即将奔赴考场的儿子》。没想到5月25号就再次发在了平台。我当时看着自己的文章,真的陶醉了。看来自己遇见中教参,真的遇到贵人了!给自己死水一样的生活投入了一块石头,激起了无数的涟漪!

  虽说自己也想笔耕不辍,可终因生性懒惰和生活的一地鸡毛,写成的自认为好文章毕竟有限。但我感觉中教参平台成了我的精神寄托,每当夜深人静,学生归寝,女儿熟睡,我都会躺在床上,认真欣赏家园人的佳作,一一留言分享,以便让更多和我一样的爱好者遇到中教参!

  每每欣赏老师们的美文时,心中总有一丝缺憾。看到某某专栏,就不由心生羡慕。只怪自己才疏学浅,文笔不佳,无缘专栏!但我不愿停滞不前,而是想在刘老师率领的语参家园的熏陶下,在拜读学习各位家人美文的过程中,寻求进步。但只是限于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发篇文章就非常满足的地步,从不敢奢求拥有自己专栏,因为自己离专栏老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我写的《回眸2019》,经刘老师的精心修改,在2020年的元月十九号下午发在了微信公众平台。一直忙到晚上七点时,我才有空拿起手机,第一眼就看到刘老师发给我的文章,我一下去就精神抖擞起来,忘记了忙碌半天的疲惫,而是不停欣赏佳作,转发留言。

  等老公八点多回家,他告诉我文章成专栏了。我说在哪?我怎么没看到?他看到我一脸质疑的样子,就拿着他的手机,放在我眼前。当时,我的眼前顿时一亮,“侯巧仙专栏”五个字就在我的面前,容不得我有半点怀疑。我已经把文章转发朋友圈和各个群里了,怎么就没有看到上边的“侯巧仙专栏”呢?看来还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重大的改变!

  兴奋劲稍微过后,我静心思考,今天能有自己的专栏,是自己有幸遇见了中教参,遇见了刘老师,遇见了有共同爱好追求的家园人。我明白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和群里许多老师的专栏作品数量和文章质量还有很大差距。我十分清楚这是刘老师为了鼓励督促我这个农村教师,让我多利用闲暇时间认真读书,欣赏佳作,勤写文章。

  刘老师犹如伯乐,如同我对学生一样,采取的是催我上进的戴高帽子策略。我虽称不上千里马,但我以后再也不敢以工作忙碌为借口,以生活繁琐为挡箭牌。在想偷懒的时候,翻开手机看一下“侯巧仙专栏”这五个字,我浑身就会立刻充满力量!继续抛却惰性,认真书写自己的平凡人生。

  刘老师视平台如家园,视我们如亲人。在暑假期间,我告诉刘老师我想带着家人去鸡公山游玩,可我的文章浏览量和留言量所获得的门票不够。刘老师就幽默的说:先提前预支给你几张,你以后努力挣回来。并且还热心的给我们预定了房间,告诉我注意事项,真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刘老师不但热情,还对平台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我非常敬佩的!总是晚上十一二点,早上四五点,甚至节假日,刘老师都在工作!让我感到刘老师建设教育人最纯净的家园的辛苦。他孜孜不倦,倾注心力满足我们普通老师的精神追求,成就着我们每个一线教师的作家梦。

  我遇见中教参虽说有点相见恨晚的遗憾,但终究是遇见了。并且写的《农村老太太的母亲节》这篇文章,还有幸入编了《师墨飘香》。每每看到床头的这本书,自豪感就溢满心头!

  写文至此,感恩在心,因为遇见中教参,遇见了恩师,我有了精神寄托;因为有了家园中的你和我,缔结了浓浓家园情,我拥有了丰富而精彩的人生。

2

  作者简介:侯巧仙,禹州市磨街乡中心学校语文教师。挚爱山村这片教育热土,坚守农村二十多载如一日,倾心语文教育事业。爱读书,爱写作,爱孩子,爱家人!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