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李家全:儒者胸怀 菩萨心肠
摘要:偶然遇读杜甫的《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样…… |
偶然遇读杜甫的《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样的诗竟是老杜所写?!
惊讶之余,又一忖,也配老杜来写。
老杜总是一副菩萨心肠,念及万物生灵,心有戚戚焉。再寻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场景,小奴绑了鸡准备拿市集上卖,可怜的鸡儿们沦为囚徒奴隶,失去了自由,叫嚷不休,为什么要卖掉它们呢?只因讨厌鸡儿们“食虫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忧的是“不知鸡卖还遭烹”。他真的仅仅是忧“虫鸡”的命运么?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老杜于此“注目”的江山不正是他登上岳阳楼时凭轩而望的江山么?
这“得失无了时”,身不由己,命运被人主宰的“鸡虫”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老杜笔下“三吏”、“三别”、《又呈王朗》、《兵车行》等等作品中那些贫苦不堪的底层人民、弱势群体!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有一段对话可为老杜仁爱之心做注: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果然循循善诱,齐宣王被逗乐了!孟子于是趁机向他“兜售”仁术,推行他的仁政。
老杜不也正是责备小奴“见牛未见羊”,见“虫”未见“鸡”吗?
它们都是生命,有高低贵贱之分吗?以一已之好而任意处置裁决它们的性命不是很荒唐很残暴吗?
“鸡虫得失无了时”,所以,老杜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只要统治者仍像齐宣王一样“顾左右而言他”,置苍生于不顾,就“无了时”。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相比老杜流露出的仁者之心,总感觉白香山的爱生有点矫揉造作味: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鸟》
劝善不如斥恶。
“虫鸡于人何厚薄”!
斥得好!
令那些厚此薄彼的丑陋嘴脸一时语塞,面如猪肝。令人想起鲁迅,想到他的那些如匕首如投枪一般的杂文,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所以,我更爱这写《缚鸡行》的老杜!
推而广之,我也爱写《病梅馆记》的龚定盦,因为他也如老杜一般,儒者胸怀,菩萨心肠,动于中而形于外,自然而然。
例如他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又如他说“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如此心肠,真真是老杜转世!
作者简介:
李家全,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信阳市作协会员。误入藕花深处,至今执迷不悟,生活来来芜杂,有酒即可遣兴。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