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红专栏 | 永恒的记忆
摘要:青石沟红色联络站,是“直通延安的联络站”。 青石沟红色联络站,就在我的家乡。我曾经在师振殿老师的《宫前神韵》中读到过它,在宫前街的宣传墙上看到过它,也在村民的闲谈中…… |
青石沟红色联络站,是“直通延安的联络站”。
青石沟红色联络站,就在我的家乡。我曾经在师振殿老师的《宫前神韵》中读到过它,在宫前街的宣传墙上看到过它,也在村民的闲谈中听到过它,更无数次地梦到过它……我痴痴地想,这该是一个风景如画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一定有动人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有鲜活的英雄人物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2022年11月22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中心校组织党员教师到刚修建的青石沟红色联络站参观学习,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位于宫前乡韩川村东北的青石沟自然村的红色联络站,从宫前乡政府出发往东,走三洛公路,经烈士陵园时折向东南方向,在上坡处拐向路右边的水泥路,大约5公里车程,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山重水复,只能容一辆轿车通行的水泥路尽头,出现了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村头缓缓流过,因原有的几户居民已整体移民搬迁至宫前街,显得十分幽静。
土崖下,两座东西相对的砖石瓦房出现在面前,土墙上书写着“青石沟红色联络站旧址”的红底金色大字,非常醒目。瓦房东边的广场正中绘制了一面鲜红的党旗,旁边是蓝底黑字的入党誓词,广场东边是陕州宫前革命历史纪念馆。
走在青砖铺就的地面,我们走过周仲英住室、会客室、伙房和存放邮件、物资、枪支弹药的窑洞旧址,在广场上举行以“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为主题的党员教师红色教育活动。
当我们举起右手,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青石沟红色联络站的难忘故事和党员教师代表的铮铮誓言时,那段仅有三个多月的战斗时光重现在眼前,并更加清晰起来。
时光回到1945年2月初,春寒料峭,周仲英、张西鼎到达豫西,打入原属于西北民主联军杨虎城部队的38军内部,向孔从周、刘威诚、张复振等将领传达党中央、毛主席的关切和指示,为这支在抗日战争中被誉为“中国抗战九路军”的爱国部队起义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应变准备,但国民党派入38军的特工也有所察觉,反动军长张跃明密令活捉从延安来的特派员。
风云突变,为保证中央代表的安全,党中央决定将周仲英、张西鼎隐蔽在陕县解放区。1945年2月下旬,周仲英在中共陕县县委书记蔡迈轮和宫前区委书记张志杰的安排下,秘密转移到了青石沟,住在青年农民师景山家里,并在这里建立了秘密联络站。张西鼎转移到店子乡栗子坪村南疙瘩自然村,隐蔽在由共产党员尤继贤领导的陕县国民兵团团部。
由于青石沟比较偏僻,只有三户人家,民风淳厚,这里距店子和洛宁、卢氏38军驻地比较近,距中共豫西二地委驻地渑池西村和陕县县委驻地王彦村也不远,相互联络比较方便。
历史选择了青石沟,77年前的那个春天,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当扮做山货商的周仲英来到青石沟时,冰雪还没有融化,山里寒气逼人,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这里已是一幅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溪流潺潺的美景。
90多个日日夜夜里,师景山夫妇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周仲英等人吃好住好,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共产党送情报、打掩护。周仲英继续保持与38军的联络,将38军的动向及地下党组织的起义计划,通过豫西二分区的电台及时报告党中央,听取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与38军地下党组织及豫西二分区的联系和传达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主要由张西鼎往返联络。青石沟,成为党中央与38军地下党组织联络的桥梁和纽带。
5月28日,陕县发生王彦事变后,周仲英及随从人员及时撤离,经豫西二分区辗转到达太岳军区。
从曲润虎校长的动情讲述中,我们再次回顾了那段令人难忘的烽火岁月,激发了我们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强烈愿望。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再次走近那锈迹斑驳的弹药箱、蒙着灰尘的电台、矮小简陋的灶房、古老陈旧的煤油灯、笨重结实的小方桌、依墙而砌的土炕……这些朴素又普通的遗物,无不默默诉说着那个不平凡的春天,周仲英等革命先辈克服种种困难,在小山村里工作的场景。革命者不怕困难和牺牲,勇敢无畏,夜以继日地工作,渴望着抗战胜利那一天的到来;青年农民师景山夫妇淳朴厚道,不懂什么大道理,默默支持着红色联络站的工作,不向外界透露一丝一毫信息,用实际行动为中国革命做着自己的贡献。革命者爱护群众,群众拥戴革命者,其中的情谊令人感动。
看,抗战物资储藏处的西边有一陡峭的水泥台阶,像一条悬挂的带子直通崖顶,这里就是隐蔽电台的窑洞旧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几十级台阶,来到崖顶,下边的院落尽收眼底,窑洞顶部和四周已经用水泥做了简单翻修,木门敞开,门口设一木栅栏,放一低矮的木桌和两个木凳,如果参观的人进去,需要低头弯腰,也就仅容四五个人。
从隐蔽电台的窑洞旧址可以窥见当时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和革命者的智慧,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争取一切正义的力量,和敌人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是最无畏最无私的战士,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沐浴在阳光下,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该是多么幸福啊!这种幸福正是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永远不会!
根据中央指示,38军17师于1945年7月18日在洛宁县故县镇起义,38军新35师于1946年5月15日在巩县起义。党中央决定将38军起义的2个师整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序列。
这支爱国武装投身到人民的怀抱,毛主席专门发电嘉勉:“祝贺你们胜利地参加人民军队大家庭!希望你们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1947年8月,38军又奉命南渡黄河,参加了解放豫西的战斗。
最后,我们来到了宫前革命历史纪念馆,凝神观看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走进“八路军挺进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周仲英隐藏青石沟”“筹集转运抗战物资”“宫前人民踊跃支前”“三十八军成功起义”“王彦事变及平叛”“陈谢兵团挺进豫西”“重建政权及头峪突围战”“浴血奋战迎解放”等令人难忘的烽火岁月。
我们继续聆听曲润虎校长讲述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工作的革命先辈和作出无私贡献的老区人民的英雄事迹,感受着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强道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深切领悟了“信念坚定、勇于牺牲、忘我工作、艰苦奋斗、舍己为人、善于创造”的革命精神。
其中有个故事,讲者动情,闻者动容。王彦事变后,敌人到青石沟掘地三尺,搜查八路军可能埋藏的物品,师景山逃亡在外,家中财物被毁,水改玲被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水改玲严守秘密,说“自己妇道人家,什么都不知道”,没向敌人透露半点消息。师景山大哥知道后,到宫前换回被敌人关押的水改玲时,她已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水改玲及其家人为青石沟联络站完成重大使命做出了贡献。
参观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将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使命,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为宫前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石沟红色联络站,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和祖国所有的红色教育基地一起,成为永恒的记忆,代代相传,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简介:
沈莉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中语文教师,三门峡市作协会员。坚守杏坛,挚爱写作,个性内敛,追求诗和远方,把“没有书香陪伴的人生索然无味”作为座右铭,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流连忘返。《过年的新衣服》《黄河廊道景色新》《那段氤氲着花香的日子》等文章先后在“学习强国”的“河南学习平台”发表,散文《那年,我十五岁》在《中学生阅读》刊发,小小说《天鹅湖之恋》获得“天鹅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优秀奖,散文《无言的熏陶》在《三门峡日报》组织的“我的家风故事”征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先后在《河南思客》《三门峡日报》《砥柱》《洛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等报刊杂志和微信订阅号发表文章几十篇。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