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朱利民:那辆破车
摘要:那辆破车 慧育在线: 不知不觉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过往的人与事一如浮云,但童年时的些许记忆却永难忘记,历经发酵、过滤,沉淀下来的往往变成了一幅幅温暖抑或凄美的图画……一天…… |
那辆破车
慧育在线:不知不觉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过往的人与事一如浮云,但童年时的些许记忆却永难忘记,历经发酵、过滤,沉淀下来的往往变成了一幅幅温暖抑或凄美的图画……一天,与老妈去旧宅拔青菜,打开锈迹斑斑的老锁,竭力推开"吱呀"的铁门,我一个箭步跨进小院,驻足凝视曾经熟悉的一切,满怀的喜悦,因为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童年的故事似乎都尘封于此,历历往事顿浮脑海……老妈只顾专心拔菜,而我则寻觅起那零碎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回忆……忽然目光聚焦于大铁门后的一块红白蓝相间的条纹塑料布——"妈,塑料布下面盖得啥呀?"
"洋车."
"哪一辆?"
"恁爸的那一辆红旗牌的——"
"那咋不卖了呀?"
"涛牛(弟弟的乳名)不叫卖,说是留个念想——"
"哦,也是——留着就留着吧——"
"放在那儿也没用,都论(淋)坏了,我就用塑料布盖住了……""也好,我建议放屋里比较好,说不准n年后还是古董呢……"玩笑归玩笑,掀开塑料布,端详那辆车,颇有些凝重感及历史的沧桑感,但更多的则是一串串的欢声与笑语……记得那是七十年代——物质还相当匮乏的时代,但幸福感却爆棚.我们姐弟三人相继出生,作为老大,感觉记事挺早."帮父母看弟妹"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值今日脑海中还永驻着一幅温馨的画面:背着小妹拉着小弟穿梭于大街小巷,门口晒太阳的老人总不忘夸我两句——这小妮儿多懂事!多勤快!那时的小心田里呀——美滋滋的,很幸福!
可比这更幸福的是爱赶时尚的父亲省吃俭用、几经转折、漂洋过海买了一辆红旗牌的自行车,从开封过黄河运来的,一到家,我们全家像开展览会似的:左看看,右瞧瞧,感觉真好!爸爸更是爱惜得不得了,还给我们约法三章——定了"几不准".
我们也很听话,谁都不敢轻易地触摸他的座驾.村里人借,他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落了个"小抠儿"的雅称.甚至有一位近门的叔叔说"朱鸿彦的洋车不骑都挂在墙上——怕沾土!"现在想来他是以此恶心我爸的呗.但爸爸只是笑,也不反驳.
记得爸在我面前时常显摆的一句话是:"利民,你知道不?我的车都骑两年了,人家还给我原来的价格……"我那时似懂非懂地只是点头,只记得他说这话时是满脸的自豪.现在想想那辆破洋车真的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尤其是节日去姥姥家.
那也是父亲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因为那是见证他伟大"壮举"的时刻——一辆车上载五口人!
要去姥姥家了,先是换衣服,他要求妈妈给我们三个先整衣服换,他自己换,左掸掸,右拉拉,反复问妈中不中.记得妈有时烦了就说"中中中,瞎趣吧!"他笑笑.爸爸是一个很讲究形象的人,她常说衣服再不好也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出门在外得注意形象.
第二步是挂礼物.什么意思呢?买二斤白糖和两盒点心挂到车把上,这是那个时代走亲戚的特有的装束.
第三步准备小车座,其实就是一个小木板夹,在车的大梁上固定,供我和弟弟坐,他在前,我在后.弟弟双手抓车把处,我则搂着弟弟的腰,紧紧地,因为要给爸爸腾空间.
第四步准备出发.这一步是要求技术的,爸爸会凑一路边高处跨上车座,左腿直接着地,向内侧一点车子以便让抱着妹妹的妈妈能一欠身子直接侧坐于后座上.这坐车也是要水平的嘛,妈妈一手抱小妹一手还要抓住车座,否则重心是不稳的.
然后爸爸右脚用劲一蹬——车便启动了!每每启动前,他都会大喊一声:"都坐好了,开始走了——"一路上,我和弟弟嘻嘻地笑着说着,爸爸哼着,妈妈附和着……距离姥姥家的五里路上便撒满了一串串的欢声、一阵阵的笑语……现在想想那时多幸福啊!可谁知时光催人老啊,我已近五十了,父亲业已走四年多了,儿时的一切仿佛发生在昨日,可一转眼几十年已成过往……正感慨万千呢,老妈一句"咱走吧!"陡然给我拉回了现实……是啊,那辆破车小弟怎舍得卖掉呢?
作者简介:
朱利民,长垣县樊相镇大张庄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