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宾专栏 | 卑微的守护
摘要:在大唐盛世灿若星辰的文臣武将中,一个仅居八品、守卫库房的小吏是排不上号的,但他的故事,却让人动容。 他生活在贞观年间; 他官职为府库参军; 他的名字叫赵恭存。 贞观三年…… |
在大唐盛世灿若星辰的文臣武将中,一个仅居八品、守卫库房的小吏是排不上号的,但他的故事,却让人动容。
他生活在贞观年间;
他官职为府库参军;
他的名字叫赵恭存。
贞观三年,东突厥可汗颉利率兵犯唐,派他的儿子施罗叠领军五万,兵指绥州。颉利原定之策为:其子围困绥州,攻而不破,引诱唐军来救;自己亲率重兵设伏,出其不意,击杀援军于半路。不料被绥州守将范兴识破,将计就计,故意让敌军攻入城中;同时派兵乘乱突围,将绥州城破的消息传递给援军。大唐援军得到讯息退走,颉利之阴谋破产。
绥州城破、敌军攻至府库之时,府库参军赵恭存明知不敌,仍率兵抵抗。直至属下大半被杀,自己也被数支长矛逼到了府库门口,但赵恭存临危不惧,厉声怒喝:“这是大唐绥州府库禁地,谁也不许闯入!”
面对“不识时务”的赵恭存,施罗叠只好让士兵去抢钥匙,可几个士兵竟抢不下赵恭存手中的钥匙。施罗叠大怒,一刀砍下赵恭存的手臂;一个士兵想从断臂上取下钥匙,那支断臂上的手却紧紧握着,仍然取不下来;胡兵又一刀剁下,从残手中拣起钥匙,那钥匙却已被斩断了。
可赵恭存舍命守护的是什么呢?当几十个士兵抱起一截圆木把大门撞开时,他们惊呆了,墙角放着的一只木箱,打开后里面只有十几枚铜钱。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守护的只是几十枚铜钱?施罗叠狠狠踢在箱子上,望着血泊中的赵恭存,带着一脸不解之色说道:“你拼着一条胳膊不要,就为这点钱?”赵恭存咬着牙没有吭声,剧烈的疼痛让他已经说不出话来。
对于施罗叠的问题,赵恭存不是没有答案的,他的回答在心中。当回到京城,李世民问他为什么要拼着性命守卫府库,为这点钱搭上一条胳膊时,赵恭存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平静地回答说:“臣为的不是这点钱,而是为了恪守自己的职责。”李世民动容地说:“什么是忠臣,守职守责才是忠臣!”每读到此处,我都惜之叹之:大唐有幸,得此干吏;置生死于度外,唯职责在心中。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曰:“位卑未敢忘忧国”。很好地为赵恭存的拼命守护做了诠释,而赵恭存则用忠诚履职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对国家的热爱。观古论今,当某些人在感叹“爱国主义太宏大,爱国教育太沉重,爱国行为太遥远”的时候,不妨读读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读读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传诵的中华爱国情,读读亿万先辈用生命谱写的中华民族魂。
从古之“精忠报国”的岳飞,“丹心报国”的文天祥,“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近现代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甘做马前卒的邹容,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从名载史册的英雄人物,到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环卫工人顶风冒雨装点城市,出租车司机起早贪黑保障出行,边防战士无怨无悔保家卫国,消防队员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对每个人而言,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归结点在于务实的报国行。
崔卫平在《光明与黑暗》中说:“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深厚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血脉,这种情怀像光,一道道光汇聚在一起,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
作者简介:
苗瑞宾,供职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教体局。曾任教十余年。爱好历史、文学、书法。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