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烟火气
摘要:春节里的烟火气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四(2)班张睿 指导老师:张炎 “春节到,人欢笑,大街小巷闹元宵!”春节的脚步一到,我就跟着爸妈回到乡下。还没进村,我们就听见锣鼓喧…… |
春节里的烟火气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小学四(2)班 张睿
指导老师:张炎
“春节到,人欢笑,大街小巷闹元宵!”春节的脚步一到,我就跟着爸妈回到乡下。还没进村,我们就听见锣鼓喧天,看见人头攒动,那股热闹劲儿,把冬日的冷意都赶跑了。
走亲戚是春节的第一味。妈妈拉着我,挨家挨户去拜年。到了李奶奶家,木门“吱呀”一声开了,李奶奶眼睛笑成了月牙:“哟,小婷(妈妈的小名)家的宝贝来了!”妈妈递上礼盒,我也甜甜地喊“奶奶新年好”。李奶奶立刻塞给我一大把糖,甜得我心里暖洋洋。大人们唠着家常,笑声顺着门缝飘出去,又加重了几分年味。
包饺子是我最难忘的。我挽起袖子嚷嚷着“包个最漂亮的饺子”,可刚把饺子皮捏合,肉馅就“噗”地冒出来。妈妈假装生气地敲我手背:“你这小调皮,包的是‘开花饺子’吧!”奶奶却乐呵呵地把破了的饺子放进锅里,说:“这叫‘笑口常开’,咱们新年就得图个吉利!”等饺子出锅,我咬开那个“开花饺”,肉汁烫得我直哈气,心里却乐开了花。
窗花则藏着奶奶的心意。奶奶戴着老花镜,拿着红纸“咔嚓咔嚓”地剪,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春兔”就诞生了。我抢着把窗花贴在玻璃上,阳光一照,红色的兔子仿佛要蹦下来,路过的邻居都夸奶奶好手艺。
春节的日子像糖画一样甜,走亲戚的暖、包饺子的乐、贴窗花的美,都成了我心里最亮的年俗记忆。
【点评】作文以“烟火气”为线索,通过走亲戚的互动、包饺子的趣事、贴窗花的细节,把春节的热闹与温情具象化。语言生动活泼,像“眼睛笑成月牙”“肉汁烫得直哈气”等细节充满画面感,还巧妙融入年俗寓意,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春节的欢乐,又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