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专栏 | 母亲的招牌汤面条

摘要:母亲过世已半年有余,我想不起来她年轻时的模样,却依然记得她年轻时的招牌汤面条。 母亲的招牌汤面条,我足足吃了二十多年,也享受了二十多年。直到我到县城上班之后,才不能……

  母亲过世已半年有余,我想不起来她年轻时的模样,却依然记得她年轻时的招牌汤面条。

  母亲的招牌汤面条,我足足吃了二十多年,也享受了二十多年。直到我到县城上班之后,才不能经常吃到。我吃过很多种类的面条,记忆中仍然觉得母亲手工擀制的汤面条的味道最鲜美,回味悠长。其特点有三个:纯正的手工制作;材料简单;下锅菜随意且天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午能够吃上一碗汤面条是一种极具满足感的享受。

1

  母亲舀面,加水,慢慢地揉。在稍显破旧的粗瓷大盆中,随着母亲双手的揉压,面团逐渐成形、变色、筋道。在案板上洒上一层细面后,母亲提起面团放在案板上面,一手压,一手揉按,面团逐渐展开。待到面团揉压到椭圆形,母亲便取了大擀面杖推压,这是一个体力活儿,也是一个技术活儿。要把面团擀成大致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薄饼状,需要几十次的用力推压,中间还要适时洒一些细细的面,防止面团粘手或者粘案板。

  干脆利落的折叠椭圆形的薄面饼成为长条状,约两三折三四层的样子,宽度约15厘米。取了刀,母亲一手按,一手用刀切,只听得“噔噔噔”的声音,一绺绺宽约一厘米到两厘米的面条便出现在案板上。抓起面条用手抖抖,平摊在案板上,生面条完工。

  根据做面条的材料,母亲的手擀面有红薯面条、杂面条、白面条。一般情况下也不怎么固定,有什么做什么!

  下锅菜也不固定,随着季节变化。春天的各种野菜,包括面条棵、水扑棱棵、马齿苋等大自然恩赐的美味。柳芽、榆钱、槐花等也经常在锅中见到。上小学的我早晨出门,母亲一般叮嘱我:“三孩儿,中午放学回来,顺手到地里薅一把面条棵或水扑棱棵,回来下锅。”放学后,我拐到麦田中寻找大而肥美的水扑棱棵、嫩而宽叶的面条棵,装在书包里带回家。清水一洗,青翠一团,正是最好的下锅菜。

  夏天则是各色蔬菜,有韭菜、胡萝卜、芹菜叶子、小白菜儿等,都是新鲜的菜蔬,各有独特的味道。

2

  秋天的红薯叶是最常见的下锅菜。往往是母亲下了工,顺手在红薯地里掐一把儿最嫩的叶子。而我往往会连叶带梗儿掐掉,红薯叶子下锅,留下梗儿晚上炒菜。冬天有大白菜和萝卜儿。白菜有时直接用手撕碎。萝卜切成长短不一的条儿。

  调味菜则只有一样,就是大葱。切成小段儿或者碎末儿,拌上油盐,就是最佳的汤面条调味菜。

  母亲做饭的流程极其简单:添锅加水,锅中水滚,下面条儿;待到面条煮熟,放下锅菜;下锅菜滚三滚后,放调味菜。盖上锅盖滚一分钟左右,美味汤面条大成。

  小时候的我最爱吃汤面条,盛一碗端到院子里,或坐在树下,或蹲在墙根儿。筷子挑起面条,轻轻吹凉,慢慢放进嘴里,用力的嚼,面条的食材原香逐渐呈现,充满唇齿之间。最爱的莫过于调味儿的大葱,叨一段儿(一块儿)放进嘴里,咂摸又咂摸,舌头榨出里面的油的香和盐的咸,顿觉满碗面条都是美味了。这份咸香的味道,留在唇齿之间,二十多年未曾忘记。

  呜呼!重揉轻切寄情深,菜鲜味美思念长,面条香味今犹记,不见当年做面人。愿慈母在天堂安息!

3

  作者简介:

  王鹏程,新密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与心理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高级学习能力指导师,河南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河南省首届家庭教育优质课大赛特等奖,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首批特聘讲师。在省内做班级管理、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讲座30多场。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兴旷远》。

微信图片_20230326150405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