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葛高远:裴村拜年往事
摘要:二伯母的娘家裴村,是嵩县田湖镇一个比较靠西的行政村,离我们村很远,有二十多里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伯和二伯母在北京工作,春节回不来。父母便安排我们兄弟俩去代为拜…… |
二伯母的娘家裴村,是嵩县田湖镇一个比较靠西的行政村,离我们村很远,有二十多里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伯和二伯母在北京工作,春节回不来。父母便安排我们兄弟俩去代为拜年。
我和弟弟很乐意去,因为那时候家里已经买了一辆自行车。父母对去裴村拜年很上心,小圆篮子装得满满当当,下面是白馒头、油炸的火烧,上面是一块大肉,盖上一张大红纸,再用花格子布把篮子包好。父亲用绳子在自行车上固定着篮子,母亲在一旁再三叮嘱。要早去早回。
推着自行车出村往西,一直到宜阳县的石垛,这段路平坦,尽管是土路,但是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从石垛向南一直到嵩县的杨湾,一路上坡,累得我喘不过气来,吆喝着弟弟过来和我一起推着自行车走。遇到积雪融化,一路都是黄胶泥。走三两步,泥巴就塞满了瓦圈,用硬木棍把泥巴戳掉接着走。再塞满,再停下来用木棍戳。三四里的坡路,往往要走上一个多小时。
过了杨湾就是凤阳河,春节时河水不大,但是过河还是得脱掉鞋袜的。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但是凤阳河的水还算是温暖。也许是心里提着一股劲儿,想着过去河就快到了二伯母的娘家了,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渴望已久的压岁钱。我和弟弟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一人掂着鞋,一人推着自行车,像是两个淘金者,奔向对岸。蹚过河,上个坡,过张庄、马家庄,在岭上经过九曲回肠的一段山路后,终于在正午前赶到了裴村。
二伯母的娘家人见到我和弟弟,格外的亲切。外爷姓王,是嵩县广播站的退休职工,文化人,一脸慈祥。外婆拉住我和弟弟的手,嘘寒问暖。
吃过午饭,我们准备返程。出门走时,我和弟弟走得很慢,怕外爷追不上我们。他总能从兜里掏出一沓崭新一毛头票子,我十张,弟弟十张。我们嘴上说着不要,眼睛却盯着外爷的手,生怕他缩回去。回去的路轻快多了,尽管还得趟河,还得推车,但兜里一有钱,办法总能比困难多。有一年,弟弟建议走大路回家,咱有自行车,怕啥啊!兴许,大路边还有商店,可以买东西。经不起弟弟的怂恿,我们从裴村一路向东。过了好几个陌生的村庄,我们终于找到了柏油路。沿着柏油路向北,过铺沟到古城。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古城到我家的路熟,离家也不远了。摸了摸口袋,还是鼓鼓的。钱还在,劲头又提上来了,回家!这次比往常晚了一个多小时,在母亲的追问下,我们说出了实情。母亲吓得脸色都变了,说,“串个亲戚,你们转了三个县,不熟的路也敢走?”父亲笑着说,“孩子们大了,闯闯也很好。”
我在北京的那几年,中间回来的时候还到裴村去给外爷外婆拜年,结婚后还去过一次。后来外爷去世后,外婆就随着振晓舅们到嵩县城居住了。每年二伯母从北京回到嵩县要住上几个月,我们到嵩县看望二伯母时经常见到外婆,她身体硬朗,记性也很好,见到我和弟弟,一下子就能叫出名字来。2020年疫情期间,外婆因病去世,二伯母在北京都未能回来,更不用说我们了,最终也没有再见到外婆一面。至于裴村,有二十多年没去了。听说那里早已经通上了水泥路,人们生活的都很幸福。
作者简介:
葛高远,河南省伊川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鸣皋镇邢庄村人,先后从事教育、新闻工作、史志编纂、网络管理等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写作,爱好摄影,旅游。编印出版作品16部。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