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专栏 | 那些古诗词里的童稚童趣

摘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被并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四颗璀璨的明珠”,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晰地概括出了各朝代擅长的……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被并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四颗璀璨的明珠”,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晰地概括出了各朝代擅长的文学体裁,有人把这四种文学体裁比喻成了四大个性美女,其秉性则分别是:唐诗:端庄大气,大家闺秀;宋词:婉转秀丽,小家碧玉;元曲:率真泼辣,敢爱敢恨;明清小说:才气卓卓,直抒胸臆。

  而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律体诗词,或歌或咏,或呼或叹,或大气磅礴,或凄凉婉转,或壮怀激烈,或卿卿我我,以划时代意义的形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而其中也不乏许多描写童稚童趣的诗词,将孩童描写的活灵活现,或顽皮、或乖巧、或憨态可掬、或聪慧伶俐,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该诗以清新写意的手法,寥寥数语,将一个蓬头小子学习垂钓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呈现在你面前的仿佛是这样一幅大写意画:小溪旁,一个蓬头垢面的六七岁孩童,侧着身子坐在长满绿苔的台阶上,学着大人的模样,一本正经地在垂钓,一路人经过时,向他打探路的方向,他害怕鱼儿受到惊吓,不上钩,向路人轻轻地挥手,并不作答。读此诗,仿佛读者身临其境,稚子则犹如从画中走出,就站在我们面前。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诗中之意是顽皮,调皮之意,并非“泼皮无赖”。小儿在家人各自劳碌的时节,并不是粘着家人,而是自得其乐,手持莲蓬,把一颗颗莲子从中取出,绿油油、亮晶晶的莲子,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那种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

  唐代诗圣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把一偏远山村中的一对母子,各自取材,自娱自乐的形象描绘的入骨三分。尤其幼子,把母亲的缝衣针敲弯,自行制作钓鱼的鱼钩,而在旁边的母亲,看在眼里,却并不埋怨,她们母子超脱凡俗,与世无争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绝句,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诗写一个清明思亲,悲痛伤感之后,想借酒浇愁的客人寻酒不着,路问牧童的场景。而最得意之处在于,牧牛的孩童,也许叫不出酒家所在的地名,只能踮起脚尖,用稚嫩的小手,向客人指引酒家的方向。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村旁的菜地里,看着蹁跹起舞的黄色蝴蝶,好玩又有趣。一孩童本想把蝴蝶捉住,不成想蝴蝶上下翻飞,自己一路小跑,也跟不上。蝴蝶飞到了黄色的油菜花海中,既使是瞪大了眼睛,再也寻觅不着。诗中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扎着马尾辫,六七岁上下的女孩,眼望一望无际的花海,痴迷而无助的眼神,一幅可怜而又天真的模样。

  清朝词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牧牛童子,侧坐在牛背上,轻摇牛鞭,悠闲而自在地唱着儿歌,歌声在树林间飘飘荡荡,婉转悠长。当他突然间看到了一个鸣叫着的金蝉,歌声戛然而止,想轻手轻脚地捉住它。场景描写有动有静,动中取静,把牧牛少年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乖巧伶俐的形象、动作刻画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少年,少年老成。看到父母家人奔波劳苦,昼夜操劳,从小就体谅大人的辛苦,耳濡目染,学着大人的模样,在田间地头种植瓜果。可谓是年少聪慧,知恩感恩。

  范成大另一首诗《寒食郊行书事》:“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诗中:“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二句,诗人描写了一个农家,在一个风调雨顺,收获颇丰的年景,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老汉喝得酩酊大醉的场景。寥寥两句,仿佛能够看到,老妇牵引着穿着花衣裳,头上插着鲜花的女儿,儿子用孱弱的身体,搀扶着踉跄的父亲,心满意得地回家的场景。诗中虽没有描写男童的穿着打扮,但从自觉自愿,吃力地搀扶着父亲的描写中,不难看出,儿子也应该是吃得滚瓜肚圆,也许还得到了父母亲奖励的零花钱。

  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在描写牧童的诸多诗词中,这首诗清新自然,写景状物,把牧童置于天地之间,仿佛纳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在日薄西山,牛吃饱喝足后,任凭主人横卧在身,悠闲漫步着返回家中,而牧童口中的短笛,也没腔没调地随便吹着。牧牛的憨态,牧童的乖巧,夕阳的余晖,相得益彰。

  唐代诗仙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诗大多豪放率真,直抒胸臆,宛若万里长江水倾泻而下,犹如脱缰野马驰于原野之上。而该诗中:“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一句,则婉约细腻,把自己的豪爽不拘,与孩童们的娇羞可爱,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看到一双儿女对父亲既想亲近,又疏远陌生,围在母亲的身边,咬着小手指,欲说还休的模样。

  杨万里的另一首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的这首诗,描写了两小童在江边弄舟的场景,形象逼真,犹如画境。自幼生长在水边的孩子,应该是“近水识水性,近山识鸟音”。他们驾舟江上,看到风起,收起了船篙和双桨,逍遥自在地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两把雨伞,把路人惊喜的不得了。在无雨的天气里,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挡雨,而是为了借风。该诗可谓是原生态自然生活的呈现,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唐代诗王(又称诗魔)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白居易善于描写刻画熟悉的生活,他的诗属于“妇孺皆知”。而诗中父子,各自“爱鱼”,却爱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父亲看着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心生怜悯之情,拿来鱼食来喂养,而小儿却是驾着小舟,来水中垂钓,孩童爱玩的天性和天真可爱的模样,在白居易笔下舒展自如,水到渠成。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擅长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以清新淡远,超凡脱俗的风格,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唐诗宋词中这些描写童稚童趣的诗句,把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刻画的惟妙惟肖,与王维的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理应属于“诗中上品”,值得吟咏把玩。


2

       作者简介:赵永红,现供职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喜书法、爱交友、笃爱旅游,业余爬爬格子,写点豆腐块文章,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及报纸、杂志。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