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萍专栏 | 记忆里的味道
摘要:一笺心语,轻轻流淌,文字的馨香,触摸烟火的模样。有一种爱,流水花香,让柴米油盐,溢满芬芳,让舌尖的记忆,沾满爱的芳香。 很小的时候,奶奶种菜园时,把我带着,让我给她…… |
一笺心语,轻轻流淌,文字的馨香,触摸烟火的模样。有一种爱,流水花香,让柴米油盐,溢满芬芳,让舌尖的记忆,沾满爱的芳香。
很小的时候,奶奶种菜园时,把我带着,让我给她帮忙撒菜籽,种蒜瓣,摘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拔萝卜、青菜……每到一两天就到菜园除草、松土、浇水、施肥……菜园风景如画,新鲜蔬菜顺便带点回家,吃着自己种的菜,踏实美好。
三十多年了,时常回想奶奶做菜的味道,许许多多味道中,有一种味道时常忆起。那味道那场景,不曾忘记。
奶奶把萝卜、青菜和米放在一起煮熟,既当饭,又当菜,我们叫菜饭。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常有因水荒、灾荒等逃荒讨饭的老人。奶奶就留着逃荒的老奶奶说:“坐歇一会,吃了饭再走”。奶奶让我搬个小凳子,让老人坐下,问老人渴不渴,奶奶忙活着做好了饭,让我和老奶奶在院子里一起吃。我说:“奶奶,你怎么不吃呢?”
奶奶说:“你们先吃,我等会吃”。老人吃着饭,奶奶和她唠嗑,临走时还给点米或吃的给老人带着。等我送碗到厨房时,发现锅里没有饭了,我说:“奶奶,你怎么饿着,我可以少吃一点。”奶奶说:“老人逃荒可怜,饱一顿,饿一顿的,吃了这顿饭,还不知下顿饭在哪,你在长身体,我饿一顿没事……”我听了鼻子酸酸的。
奶奶就是这样的好心,她不会讲大道理,这样默默教我做人。那种味道以它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后来,上学了,开始带菜,一星期回家一次,奶奶会腌菜,什么豇豆、萝卜、青菜、韭菜、辣椒,经过奶奶的手腌渍后酸洌、清脆,格外好吃。
上学时,感觉奶奶腌的菜是人间美味。每次带菜,奶奶总让多带一大搪瓷缸子菜,让我多带点给同学们吃。到周三,同学们带的菜所剩不多了,我多带的一大搪瓷缸子菜,可以让我和同学们解馋了。每每回忆,温馨无比。
奶奶快九十了,时常想念奶奶做饭的味道,我也学着做留在记忆里的美味,总是做不出那记忆里特有的味道。
成家后,我学着下厨做羹汤,笨手笨脚,反复尝试,实践练习,回忆奶奶做菜的程序,同时还不忘向度娘学习,把传统与创新结合,做个有烟火气的女子。
我的生活半径由单位和家,延伸到菜市场,下班后在菜市场买菜像淘宝,每看到新鲜的蔬菜,每淘到熟悉的味道,欢喜四溢。
厨房叮当,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热气腾腾,把幸福变成食物,活色生香的呈现在餐桌上,将琐碎过出新意。细水长流的生活,藏在一日三餐这小小的幸福和欢喜里。
有人说,厨房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那方寸之间调和着人间五味,温馨的香气里倾注了多少深情厚爱。
酸甜苦辣,煎炒炖炸,在美食中学做人,在烟火淬炼中修行。
喜欢苏轼透着幽香的诗词,人生百味,乐观旷达。
喜欢毕淑敏的美文,感受身边不经意的幸福。
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心生欢喜过生活。
记忆里的味道,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让人念想。
(备注:《记忆里的味道》原刊发在2018年3月信阳市工会第五届“书香三八”“中国梦·劳动美——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读书活动优秀征文选《墨香之雅》。)

作者简介:陈桂萍,光山县第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大自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幽兰香风远,馨香满襟袖。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