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刘丰月:洪水印象

摘要:自南方的发生汛情以来,我格外关注,每天打开电视只看新闻频道,就为了解了汛情的发展情况。昨天前天一直都是暴雨如注,县城也处处开启看海模式。 有人调侃,只要心情好,处处……

  自南方的发生汛情以来,我格外关注,每天打开电视只看新闻频道,就为了解了汛情的发展情况。昨天前天一直都是暴雨如注,县城也处处开启看海模式。

  有人调侃,只要心情好,处处都是巴厘岛。老公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发洪水,没有见识过大自然的威力。

  今天早上朋友圈不断传出甘江河上游的燕山水库和澧河上游的孤石滩水库开闸泄洪的视频和图片。和老公一起雨中驱车来到澧河桥查看水势。

  此时的澧河水面比平常宽出来好多倍,浑浊的河水打着旋儿,裹挟着草木,带着骇人的轰轰轰的声响,滚滚东流。沿岸滩头庄稼已被淹没,河道里的树木只剩下树冠在水中孤单无助的立着。

  我的思绪被拉回了20年前的那场洪水时,现在想来还是刻骨铭心,心有余悸,禁不住双腿要瑟瑟发抖了。

  那时我和老公刚刚从澧河南岸的二中调到澧河北岸的一中工作。从来没有经历过洪水的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澧河河水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澧河北岸有滞洪区,澧河的南堤岸比北堤岸高,保南不保北)听一些同事讲涨水的情形,感觉就像是是天方夜谭。没想到它很快就不期而至了。

  2000年的六月底,一直是连续不断的下雨,那天夜里更是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早晨不到五点钟,校长突然急匆匆的敲开了各家的门:“快,快,带上铁锹,上河堤,澧河快漫堤了。乡政府通知都赶快上堤加固险段哩。”老公和男同事们都慌慌张张的打着伞,扛着铁锹走了。

  我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看着如注的暴雨,听着轰隆的雷声,惶恐不安的等着老公回来。打开门,门外已经开始积水,大概再有20多厘米就能进我家屋里了,不远处的操场上已经是一片汪洋。

  相邻的女同事,开始在家里烙饼。不明就里的我问她们,“为什么烙那么多的饼?” 她们说:“你还不知道吧,万一真的涨大水了,买不来食物,就得吃这个保命呢。”我更加的六神无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啊。两眼直直的盯着门外,巴望着老公快点安全回来。

  上河堤抢险男同事陆陆续续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撑着伞,抱着孩子,趟着膝盖深的水来到学校的大门口。同事们一个个都回来了,可是我家的那位却不见踪影。问和他同去的人说,没注意。别人都回来了,他还是没有踪影。

  我一下慌了神,巨大的恐惧笼罩着我的内心,他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我又跑到到校长家问:“为什么别人都回来了,怎么我家的那位还没回来,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校长说,“危险暂时排除了,大家都撤了,没事的。可能是路上和谁说话呢吧,不要担心,一会儿就会回来了。”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一点点,继续站在门口瞪大眼睛等着。那时才体会到等待煎熬的滋味,真是过尽千人皆不是,我心悬的滴溜溜啊。终于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我的眼泪一下就来了。

  “别人都回来了,你怎么到现在,我都快急死了,怕你被洪水冲走了。”他接过女儿,撑起雨伞。“路上碰见个老人推个三轮车,走不动,我们又给他帮帮忙,推推车。”他轻描淡写的说。

  “走吧,回家收拾东西,看这水势,不容乐观啊。说不定还真得跑哩。”

  惴惴不安的拉着老公的胳膊回到家。操场的水已经涨到了大腿根了。

  “你也别害怕,快给妞妞找衣服和小毯子,重要的东西装在一起,我去厨房收拾东西。准备撤啊。”

  我俩开始分头收拾东西,还没收拾完,就听见有人喊,“大家赶快跑了啊,往高处躲啊。”匆忙出门,大家都背着衣物,抱着孩子,举着伞冲进雨幕,趟着水,四散奔逃。

  有些人搭起长梯,爬到了学校餐厅的屋顶上。我背着蛇皮袋子,举着伞,老公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小煤气罐,趟着齐腰的水,往堤岸边地势高的澧泉小学躲避。

  到了陈大哥家,他家里挤满了惶恐不安的同事。安顿下我和孩子,老公和陈大哥出去看水情。可是他们很快返回来,“快上河堤吧。水已经漫上河堤了,你们就躲在堤上在河堤上那间小屋里,不要出来,我们去装沙袋,堵在漫水处。”

  孩子可能也感受到危险的临近,不哭不闹,只是紧紧的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的上,一动不动。大约过了半小时,陈大哥和老公满身泥水的回来了。

  “看情况守不住了,得赶快摽筏。”男人们分头快速的卸下床板门板,找来木棍,铁丝,钳子。男人们忙成了一团,女人们抖成了一团。

  慌乱之际,有人跑来喊,“水位有点落了,估计是哪个地方决口子了,不用摽筏了,应该不碍事了。很快传来消息,小丁湾和大宋村的河堤都决口了,我们这里没事了。大家都长长出了一口气,紧紧揪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平复心情,站在岸上看澧河,宽阔的河面,浑浊的洪流如脱缰的猛兽,裹挟各种漂浮物滚滚而下,巨大的树木,庞大的麦秸垛,竟然还有不知哪里从冲下来的棺木。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弱小无力。

  后来国家在澧河的支流干江河上修了燕山水库,终于給澧河洪水这头猛兽戴上笼头,不再三年两泛滥,不再让两岸的百姓遭受洪灾之苦。

  但是我们时刻应该牢记,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警钟长鸣吧!


1

  作者简介:

              刘丰月,舞阳县育才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爱好读书码字,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渴望用质朴的文字轻叩轻灵的心扉,结识有同样尺码的文友。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