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创建?看看这些地方

摘要:慧智育: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

  慧智育: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全面宣传、推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即日起,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我们聚焦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濮阳市南乐县、濮阳市范县、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昌市建安区、许昌市襄城县。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相关链接:

  ①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名单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郑州、开封、洛阳!

  ③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平顶山郏县、安阳、鹤壁、新乡获嘉县!

  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焦作孟州、濮阳南乐、许昌建安、漯河!

  ⑤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三门峡、南阳内乡、商丘夏邑、信阳罗山!

  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怎么建?今天看周口沈丘、驻马店泌阳、济源、邓州!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相关链接:

  ①河南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名单!

  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创建?今天看郑州金水区、中牟县,开封尉氏县、鼓楼区

       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创建?今天看洛阳西工区、新安县、栾川县,平顶山石龙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创建?今天看安阳林州市、汤阴县,鹤壁山城区、鹤山区

       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创建?今天看新乡卫辉、红旗区、新乡县,焦作孟州、中站区

微信截图_20230206172649

教育优先  强弱补短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着力推动城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走出了一条“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新路子。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12

南乐县少先队入队仪式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16

南乐县西湖小学模型展览馆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19

南乐县育才小学蝴蝶标本展览馆

  一、强化领导,教育优先促优质均衡

  我们坚持用大视野看教育、用大担当办教育、用真情怀抓教育,不折不扣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把教育作为“书记工程”,县委书记亲自抓教育。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坚持每季度研究并指导部署教育工作。2021年以来,密集出台《关于推进南乐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二是规划优先制定。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描绘教育发展蓝图。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突出教育,编制《南乐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南乐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保障适龄儿童的学习生活需求。三是投入优先保障。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教育发展。2019年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近20亿元,教育支出占南乐县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20%,年均增长约1.38 %。2019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农村学校建设现场会在南乐县召开。四是资源优先配置。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用于学校建设,一次性规划留足学校建设用地。近三年县城区的教育用地近1000亩,保障了教育长远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23

南乐县张果屯镇第一小学教学楼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26

南乐县福坎镇中学足球场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29

南乐县韩张镇中学校全景图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优质均衡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强弱项、补短板,做到教育“三扩充、两倾斜”。一是扩充高中教育资源。2015年,在公共预算收入只有3亿元的情况下,投资3.4亿元,高标准建设南乐一高新校区,占地460亩,容纳120个教学班、6000人。2021年,投资3.94亿元,开工建设一行高级中学,占地265亩,容纳120个教学班、6000人。二是扩充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工程,近三年累计投资3亿元,新建县求实中学、求实小学、仓颉小学、一行小学,增加优质学位9240个。三是扩充学前教育规模。抢抓国家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的机遇,按照“扩资源、强保障、促规范、提质量”的发展思路,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逐渐补齐学前教育短板。近三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48所,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98%。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倾斜。坚持“统筹规划、分层推进、整体达标”的原则,扎实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近三年累计投资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44所,建设高标准中小学运动场17个,建设总面积21万平方米。投资1400余万元,开展校园环境提升工程。五是教学设备配置向乡村倾斜。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达标”的要求,配套完善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2022年,投资1500余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设备进行提档升级。近三年累计投资2300万元,实施“网络班班通提升”工程。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为100%、100%、98%。县仓颉小学等5所学校荣获“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南乐县成功申报河南省“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县。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33

南乐县新入职特岗教师培训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37

南乐县国培计划培训

  三、建好队伍,师资配备促优质均衡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设作风硬、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一是定期补充教师。全县压缩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整合编制向教育倾斜。截止目前,共招录特岗教师1759名,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151名。2022年招聘中小学教师89名。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学校班子和班子成员常态考核机制,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三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立名优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领航培训项目,累计培养省、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725人,乡村首席教师54人,建设了31个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四是提高教师待遇。坚持待遇留人,2018年南乐县率先实行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余万元,为县域内11个乡镇、84所偏远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受益教师达1300余人。2019年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后,又叠加落实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教师“两套房”建设,建设教师周转房533套、教师保障房1244套。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40

南乐县三实小的创客社团中的科技学习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643

南乐县仓颉小学劳动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优质均衡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精神,大力实施“四项计划”,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出台《南乐县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办法》等文件,落实“双减”政策,实行多元评价,回归育人本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广“四主五步”等教学模式、“LD”教研模式,打造了常态化高效课堂。扎实推进“阅读工程”“书法工程”。4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书香校园和市级书香校园。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开展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区域教研联盟,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实施“文化育人”计划。将人文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环境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中华礼仪等一系列校本课程,打造“一校一品”办学特色,涌现出县西湖小学等50余所管理层次高、文化有品位的亮点学校。三是实施“素质提高”计划。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围绕“五育”开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全县共成立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武术、国学等10余个类型的社团2019个。县育才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县特殊教育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微信截图_20230206173436

多处发力 统筹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实现历程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北岸,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辖7镇5乡,574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40所。其中成建制小学110所,(含民办小学3所),小学教学点10所,在校生51160人,寄宿生2328人,教职工2748人,专任教师2686人;初中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生22468人,其中寄宿生17750人,教职工1568人,专任教师151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60人,教职工5人,专任教师5人。

  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范县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办学条件,提升城乡办学水平,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中小学各项办学条件达到省定规定标准,中小学校际之间综合差异系数均符合省定标准要求。2016年,范县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之后,范县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措施,倾全县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据统计,自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全县义务教育累计投入资金408720万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77所,新增学位30658个,新增校舍面积268486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0185.2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83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3233.36万元,新增图书148549册,新增计算机7439台,新补充教师2630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开创了义务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微信截图_20230206171712

范县白衣阁乡一中餐厅

  二、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教育均衡

  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纳入范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县委书记、县长等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各种教育重点、难点问题。二是措施到位。建立科学目标管理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的教育提出不同的目标,逐步形成了小学抓习惯、初中抓素质、特殊教育抓技能的目标化管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每年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监测分析,发现问题,改进措施及时跟进,确保了各项均衡发展指标的达标完成。三是督导到位。每年由人大牵头,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公安等部门参与对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政府及县教育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进行监督。四是协调联动。县发改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常年开辟绿色通道,对学校建设项目实行收费减免政策,各乡(镇)、村在学校征地、硬件投入等方面积极协调、出力献策,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微信截图_20230206171727

范县濮城镇苏郝小学教学楼

  (二)加大投入,完善城乡办学条件

  根据范县城镇化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城区学校建设投入;根据黄河滩区搬迁需求,加强滩区学校建设;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标准化学校建设。近年来,整合全面改薄资金、长效机制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学前教育奖补资金3.8亿元,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2年以来,范县整合“全面改薄”项目资金和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2.7亿元,新建学校8所,新建农村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餐厅72栋,新增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6所,全县各乡镇至少有一所寄宿制小学,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二是实施县城区扩容工程,改善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2012-2021年间,范县投资约4.5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7所(范县第一初级中学、范县思源实验学校、范县板桥实验学校、范县第二小学、范县第三小学、范县金堤路小学、范县人民路小学),新增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098个。

  三是大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2012年利用薄弱学校改造资金3300万元为全县部分中小学共装备微机室40个、多媒体教学一体机460台、130个小学的实验室设备和教学仪器。2015年2016年两年投资近1000万元为全县所有初中、县直各小学以及各乡镇1至2所小学装备了录播室;2017年投资100万元为王楼、濮城、龙王庄、陆集、辛庄五个乡镇配备了专递课堂,解决了部分师资短缺的问题;投资350万元为全县部分中小学配备了270台多媒体一体机。2018年启动了腾讯智慧校园,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优质资源,工作学习得到了便捷,实现了家校互通。2020年投资80多万元为范县金堤路小学等8所学校装备了实验室和教学仪器,2021年投资1860万元,完成全县797个学校班班通设备的更新与范县教育网络机房的升级改造任务,建成满足全县视频教学的教育网络。

微信截图_20230206171736

范县颜村铺乡中学

  (三)多措并举,加强师资建设

  一是均衡配备城乡教师。制定了《范县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每年根据缺编情况,公开招聘教师,科学调整学校编制,确保师资力量城乡均衡配备。自2012年以来,累计招聘教师2630名,其中特岗教师2121名,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734名,为义务教育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与培训。规范教师管理,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制定《范县教师流动管理办法》、《关于县城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的实施意见》等,据统计,2012年以来,教师校长交流人数4057人。采取聘请专家和一线名师培训一线教师模式,有计划地对全县农村教师进行轮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力开展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县、校两级培训网络不断完善,强力实施“名师工程”,充分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741

范县濮城镇五联小学餐厅

  三是积极改善教师待遇。全面落实滩区教师生活待遇,每年专门列支财政资金150万元,对230余名滩区教师每月每人发放工作补贴500元。严格落实农村学校教师200、400、600元补贴政策,每月定期足额发放到位。每两年组织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对每年评出的优秀教师发放奖金1000元、“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发放奖金5000元。着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将所有住房困难的教师家庭纳入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同时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完成龙王庄镇、颜村铺乡、高码头镇等7个乡镇教师周转房270套,逐步实现全县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全覆盖。多项惠师政策的落实,使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真正实现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744

范县辛庄镇武盛庄小学教学楼

  (四)落实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积极推进惠民教育落实。主要体现在:合理划分各中小学招生范围,实施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构建特殊群体助学通道,县教育部门与县扶贫办、残联等单位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孤儿、女童、建档立卡家庭儿童帮扶机制,全县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对进城务工子女,简化入学手续,随机编班,平等对待,使其享受与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2012年以来,共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71人,入学率100%。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748

阅览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752

仪器室

  (五)注重内涵,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立足教育教学改革,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坚持“三元同创”,助推学校全面发展。每所学校设置完善了班级图书角,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搭建了校园文化墙、校园橱窗,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图书漂流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开展“大课间”行为艺术活动,组建学生艺术社团,成立各种艺术兴趣小组,举办师生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县长杯”足球联赛等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艺术带来的乐趣与魅力,打造“艺术校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六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举办才艺汇演等活动,加强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打造“道德校园”。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756

智慧黑板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00

图书室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不懈努力,范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县级财政压力较大,教育经费投入吃紧;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常住居民及适龄儿童增长迅速,但城区学位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就读的需要,大校额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功能室不全等;四是部分乡村边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薄弱学科专业教师配备不足。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考虑及进展

       (一)优质均衡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范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为保障,以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巩固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强化办学特色、补齐资源短板、缩小校际差距、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2025年年底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二)优质均衡工作重点

  1.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实现“三个增长”。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确保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县城区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根据《范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2021-2025)》分步实施。

  3.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坚持提升教师地位待遇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长效补充机制,重点解决音体美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到2025年,全县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达到0.9人以上。

  4.保障入学机会均等,促进义务教育公平。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狠抓控辍保学,确保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5.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06

范县张庄乡中学一体机

  (三)优质均衡工作进展

  2021年以来,范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一是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建范县第四初级中学已确定选址,相关报批程序尚在进行;范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范县板桥实验学校二期正在施工。新建白衣阁乡中心小学餐厅、辛庄镇十五里小学教学楼、高码头镇宋明口小学教学楼、颜村铺乡第一小学宿舍楼和教师周转房等工程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教师队伍不断充实。2021年新补充特岗教师150名,其中,小学音体美特岗教师各招收15名;招聘中小学教师44名,其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9名。2022年计划新招特岗教师100名,面向社会为部分中小学招聘教师50名,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三是教学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投资120万元为部分薄弱学校配置实验室教学仪器、补充图书,投资1860万元,完成全县797个学校班班通设备的更新与范县教育网络机房的升级改造任务,建成满足全县中小学视频教学的教育网络。

  今后,范县将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宗旨,全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迈进,坚决如期完成创建目标!

微信截图_20230206174402

乘势而上 奋发作为

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微信截图_20230206171814

  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系统持续推进教育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凝心聚力兜住公平底线,全力加快学校建设,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成功打造了“教城融合”改革亮点,全力推进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20

濮阳市绿城中学全景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22

濮阳市绿城中学一角

  一、规划推进有强度

  全区围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何让辖区内适龄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全力以赴描绘新区教育未来,根据发展趋势和城镇化建设要求,科学编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小学服务半径不超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超1000米的标准,在30.5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布局了18所中小学,并严格按照规划,以每年2-3所速度加快学校建设。2015年建成濮阳市绿城小学,2016建成濮阳市开德小学,2017年建成濮阳市开德中学,2020年建成濮阳市卫都实验学校、濮阳市绿城中学,2021年—2022年建成并投用濮阳市高阳实验学校、濮阳市西湖小学、濮阳市卫河小学、濮阳市西湖中学、濮阳市东湖小学、濮阳市七星实验学校6所学校。全区已建成11所城区中小学,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提供学位近2万个。同时,针对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品牌的轰动效应,超前谋划、审时度势,以坚强的定力,大手笔调整规划,合理统筹国土资源,拿出最好的地块、最好的位置用于学校扩建。2022年,我们继续规划建设了绿城小学、开德小学、卫都实验学校三所学校的扩容提升。其余6所中小学,以及与江苏育才中学合作,打造濮阳育才高级学校,也要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用。18所学校全部建成投用后,示范区的教育高地位置将更加巩固、教育品牌将更加响亮。

  二、破解难题有准度

  加快学校建设进度,资金保障是关键。2018年以来,我们坚持在财力分配上优先保障教育事业,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20%以上投入学校建设。但紧靠财政投入无法实现可持续建设,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节约开支,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学校建设模式,拓宽融资形式,采取成立项目公司、深化校企合作、实行企业代建等方式加快学校建设,不仅缓解了财政压力,也为学校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28

濮阳市卫都实验学校 风雨操场一角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31

濮阳市卫都实验学校 善学楼

  三、学校建设有高度

  教育是百年大计,自启动建设以来,党工委、管委会就秉持“高标准就是节约、低标准就是浪费”的理念,紧扣“全市乃至中原地区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建设每一所学校(即硬件设施建设全省一流、教学图书设备仪器全省一流、师资队伍全市一流、教育质量全市一流)。每所学校均由国内一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起点。在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学校整体功能,精心打造校园景观,高端装配功能室和仪器设备,为教育事业的大踏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事业已成为聚人气、增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支撑。示范区教师、学生人数连年增长,自2015年濮阳市绿城小学首次招生,共招收5个班215名学生,教师不足100人。至2022年,全区中小学生在校总数已达1.2万余人,教师队伍1200余人,分别达到2015年学生数的60倍、教师数的12倍。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双提升,示范区教育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四、队伍建设有温度

  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扎根示范区。重点引进教育骨干。建立健全教育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从市直名校中引进办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同志担任校长,在学校管理、特色办学、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公开招聘。坚持每年公开招聘教师,累计招录本科以上学历教师880人,这些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理念先进,已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生力量。加大培养提升素质。积极落实培训计划,大力开展“专题培训”“岗前培训”“网络培训”等专项活动。建成中原名师何风彩工作室,培养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65人,培养学科带头15人、市级骨干教师88人,培养区级骨干教师80人。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培养力度,坚持开展“赛课”活动,持续提升教师核心素养。2019年以来,全区89名教师在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得奖项,273名教师在市级及以上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名列前茅。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36

濮阳市绿城小学小农场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39

濮阳市绿城小学足球文化节武术表演

  五、品牌塑造有力度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校一品牌、全部是名校”的办学思路,引导学校以文化立校、用特色兴校、靠质量强校,抓实“五项管理”,提升“双减”效益,深化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上先行一步,在提高教师素养上进位出彩,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形成品牌,打造了“出人才、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的教育高地,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近年来,11所学校在全国阳光教育学校、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荣获各类奖项200余个,数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书画比赛、经典诵读等比赛活动中屡获殊荣。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43

濮阳市开德中学创客空间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46

濮阳市开德中学书法教室

  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按照“一校一品牌,全部是名校”的办学思路,铆准“出人才、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的办学目标,一手抓内涵发展, 一手抓硬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一是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采取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后服务等方式方法,加快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绿城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开德中学和开德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二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强源头治理,拓宽实施路径,通过抓课堂,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开德小学的《落实双减有成效 教师培养有高招》的教育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导;绿城小学的《实现微零作业,助推“双减”落实》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三是激发治学兴校活力。研究出台《中小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对学校的基本条件建设、常规工作落实、校本教研管理、专项工作推进、教研方式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特殊加分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不断提升师生成长动力。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50

濮阳市开德小学学期末音乐学科素养展示

微信图片_20230206171855

濮阳市开德小学古筝社团演奏

  七、特色教育理念逐渐形成

  全区各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有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绿城小学的“小小红色宣讲员进社区活动”由河南新闻联播、濮阳电视台播出,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凤凰网等10 余家媒体转发;开德小学的中华经典诵唱《千字文》,微电影《我心中的红》在省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国家级比赛;开德中学组织开展创客教育,机器人、无人机编程等社团活动,荣获“2021 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绿城中学创办的“日新学堂”,引导全体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被河南日报、濮阳日报、濮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高阳实验学校作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积极研发武术课程,成立武术社团,取得阶段性成效等。

  八、校园安全保障不断增强

  一是狠抓安全责任制落实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防溺水等专题教育完成率 100%,名列全市第一。二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坚持把好“两个关口”,做到“四个及时”,落实“五个到位”。三是不断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工作。11 所学校全部配足配齐八类防护器材,安装了一键式报警装置并与 110 指挥中心联网,卫都实验学校、高阳实验学校被评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微信截图_20230206175437

对标优质均衡创建 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许昌市建安区高度重视,严格对照国家优质均衡县创建标准,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打出强化保障、均衡资源、提升质量、完善体系等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03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小学教学楼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07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小学科学教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09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小学图书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12

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中学大门

  一、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加强对全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揽教育工作全局的作用,扎实抓好全区教育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二是加大教育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严格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只增不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教育收支政策落实到位。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三是发挥督导作用。依法督学,开展各级各类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评估,调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依法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模式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能,为推动全区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16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小学音乐教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20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中学录播教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23

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中学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26

濮阳市建安区永宁街中学体育器材室

  二、科学配置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避免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布局,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逐步化解“大校额”。近年来,全区投入校舍类资金共 221935万元。其中,新建学校14所资金217063万元;改扩建校舍17所资金4872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教学楼、教学辅助用房、体育活动场地等项目实施以及配备图书、计算机、课桌凳、床和各类教学设备,有力地提高了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争取到2025年,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二是严格落实办学标准。解决城区学位紧缺问题,合理分流生源,平衡各学校的生源压力。严格控制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统筹区域控制校额,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三是加强师资保障。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加大紧缺学科教师的招聘力度;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继续落实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公开选调、公开招聘计划,及时为空编学校补充合格教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及时落编定岗。近年来,共有26名校长、517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全面加强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薄弱学校招聘的120名教师已全部上岗,并面向全国重点师范类高校,实施“英才计划”,引进优秀人才100名,不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30

许昌市建安区建安中学“学党史 颂经典”读书节展演活动图片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33

濮阳市建安区永宁街小学“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德育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强化能力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把全区素质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强化义务教育。加强学校文化管理,指导各校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加强校内“双减”管理,执行在校时间总量,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继续推行“名校+新校”“优质校+薄弱校”“乡镇初中或中心小学+小规模学校”等办学模式,争取2025年全区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提升教育质量。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安排课时;抓校本教研,深化课程改革,按照小学、初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加强中心教研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抓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37

许昌市建安区建安中学标准化操场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40

许昌市建安区龙泉街小学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四、完善育人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推进教育公平。系统推进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教师“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使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更加满意,确保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二是完善义教招生。及时发布年度《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法规政策;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适龄留守儿童按时入学;落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两为主”政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待遇;建立特殊群体档案,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三是深化家校共育。按照区域统筹、学校主导、家庭主体、社会支持的基本原则,经过3-5年的努力,在全区形成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持续规范、具有新型家校关系、在全区有影响力的家校合作示范校,家校合作的教育格局和新型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形成。

微信截图_20230206180032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襄城县围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着力振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县”总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45

襄城县文昌小学东校区正面图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48

襄城县文昌小学本部操场

  一、加强组织领导,扛稳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政治责任。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议事会等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定期不定期研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完善制度体系。陆续出台了《中共襄城县委襄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襄发〔2016〕17号)《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强县建设的意见》(襄发〔2017〕38号)《关于印发襄城县振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襄政〔2017〕26号)及10个配套文件(简称“2+10”系列文件),基本完成了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的政策布局。三是健全推进机制。推行县乡领导干部兼任学校第一书记制度,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分别兼任城区学校第一书记,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兼任本乡镇学校第一书记,形成了“以县为主、县乡并重,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教育发展新格局。第一书记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学校加强党的建设、厘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52

襄城县实验小学校园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057

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学生公寓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襄城县通过多种措施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确保了“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目标。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发放,做到应发尽发,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2017年以来,襄城县共投入约3.04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4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1.5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约1.5万个,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01

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教学楼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04

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操场

  三、关注教育公平,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机会均等。

  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近年来,襄城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2020年起,襄城县推行了城区学校划片招生制度,农村学校也按照服务半径实行了划区域就近入学。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到了“应入进入”,2020年1440人、2021年1526人,2022年1567人,并与城区学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二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襄城县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各乡镇、各学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7年以来,共投入资金约2.14亿元,新建改扩建改造提升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41个,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难”问题。三是加强教育资助体系建设。结合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健全县域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教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6984人次,资助金额886.6215万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4147人次,资助金额720.9375万元。2022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736人,资助金额337.35万元。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08

襄城县十里铺镇实验小学综合楼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12

襄城县十里铺镇实验小学餐厅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才支撑。

  一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开展“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礼赞建党百年,矢志为党育人”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加强教师业务培训,2017以来共拨付2624万元用于教师培训,累计培训教师37580人次。二是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小学师生比1:19、初中师生比1:13.5的标准,核定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数。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比例结构相对合理,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三是保障教师各项待遇。襄城县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按照中小学专业技术人员教授级每月1533元、副教授级每月1461元、讲师级每月1133元、助理级每月994元的标准,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落实教师“一补两贴”,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按照乡镇200元、村300元、教学点500元的标准发放。同时,襄城县还积极实施了教师周转房建设,采取团购方式保障农村教师住房需求,并按照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每平米在财政补贴后优惠1000元或20%。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15

襄城县文昌小学东校区合唱教室

微信图片_20230206172118

襄城县文昌小学东校区书法教室

  五、优化教育管理,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质量。

  一是规范教育管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各项课程。特别是体音美、信息技术等课程,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开齐开足。要求各学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精留作业,控制考试次数,保证每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深化教育改革。从2019年开始,襄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县域内有序流动,均衡了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中小学食堂管理改革,同步建立全县统一的食堂监管平台和由实力型供应商负责配送的食材供应体系。目前,全县35所公办学校食堂已全部按照自建公营、统一供应食材的方式运营。三是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德育活动。深化“五育并举”,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和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