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看这位妈妈立下的7条家规,堪称经典!

· 参考信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秩名 Sunday November-27 2022 10:09:05
摘要:慧智育: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朝着错的方向生长。 父母的教育和提醒就是规矩,能够及时纠正偏差,规范孩子的成长。 无规矩不成方圆……

  慧智育: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朝着错的方向生长。

  父母的教育和提醒就是规矩,能够及时纠正偏差,规范孩子的成长。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

  立下这七条家规,将会助力孩子走得更远。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841

  《情绪解锁》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很多孩子发脾气都是因为没有办法精准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却又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只能大哭大闹、撒泼打滚。

  父母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察觉生气背后的原因,并积极回应,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境。

  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能够在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准确地将情绪表达出来,那么在表达的过程中,他的情绪就会减弱80%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去识别各种各样的情绪:开心、伤心、愤怒、沮丧……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此,当他们遇到不满的事情时,就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好好说话,好好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胡乱地发脾气。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850

  爱尔兰的一家咖啡馆出台过一项规定,如果顾客未能制止孩子的尖叫行为,将会加收15%的费用。

  这个看似不合理的规定,却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随心所欲地喧哗吵闹,父母不但不出手阻止,还饶有兴致地欣赏孩子的活泼,美名为释放孩子的天性。

  这确实很令人讨厌。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给孩子设定明确的期望,提前告诉孩子在公共场合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能大声喧哗。

  孩子做到了,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不断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早一点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他将来在社会闯荡时才不会处处碰壁。

微信图片_20221127100855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02

  有一种父母,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凡事包办。

  最后孩子长大了,连系鞋带、洗衣服、整理屋子这样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

  替孩子吃的苦,最后都成了他的坑。

  与其给孩子打一辈子的伞,不如给他造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只需要把生活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少插手,不包办,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孩子很快就能成长起来。

  从穿袜子、叠被子、收拾桌子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他慢慢修炼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在跌跌撞撞中长出坚韧的盔甲。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11

  一个熊孩子在电梯里撒尿,他的妈妈知道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让孩子手写检讨书发到业主群里道歉。

  她也认真地为教育失责道歉,并让孩子打扫电梯一个月作为惩罚。

  这一顿操作被网友盛赞为“教科书式育儿”。

  我想她的家规里一定有一条: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和改正。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担和面对,任由小错酿成大错。

  父母无视,孩子就永远认识不到错误,只会变本加厉地犯错;父母责骂,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而隐瞒和逃避,无法做一个坦荡的人;父母懂得和善而坚定地纠错,孩子才能在错误中反思,学会责任和担当。

微信图片_20221127100915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21

  看过一个视频,小女孩看到豆芽卖得特别好,萌生了自己种来卖的想法。

  看着女儿好奇的眼神,她的妈妈坚定地点点头:“嗯,我们试试。”

  第一次种植失败了,妈妈鼓励沮丧的女儿:“没关系,我们再试。”

  她带着女儿一起探索,翻阅资料,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最终换来了豆芽的旺盛生长。

  对于女孩来说,妈妈的那句“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养了她的好奇心,培养了她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

  一个勇于不断尝试和挑战新事物的孩子,更能活出自我,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29

  相信有不少家长感受过孩子磨蹭带来的痛苦吧?

  早上起床赖了一分钟又一分钟;

  出门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拿东西;

  写作业前要喝水,要吃零食,要整理文具……

  磨蹭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时间观念,还不懂得时间的宝贵。

  一个做事磨蹭、拖拉的孩子缺乏专注和耐心,容易半途而废,也不会轻易取得突破。

  一个磨蹭的人也很难成为守时的人,而不守时是社交的大忌,容易给人留下不负责、不靠谱的印象,从而丧失重要的发展机会。

  高明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教会孩子去掌控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从而形成自己的内在节奏。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37

  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交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分享、帮助、合作等利他和助他行为。

  简单点来说,就是培养对他人的善意。

  相关研究表明,这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能够提升满足感和成就感,促进自我行为的调整,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群体意识。

  我们要给孩子种下“善”的种子,在成长中多给孩子关爱他人的机会,让孩子在分享和助人为乐中厚植善念。同时,身为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身体力行去感染孩子。

微信截图_20221127100947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