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宋彦宁:于平淡中见温暖
摘要:很喜欢汪曾祺,今天发现我在三个地点三个时间买了三本汪曾祺的书,自己一不留神竟成了妥妥的“汪迷”。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
很喜欢汪曾祺,今天发现我在三个地点三个时间买了三本汪曾祺的书,自己一不留神竟成了妥妥的“汪迷”。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冯唐说,汪曾祺的作品是明末小品式的作品,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鹦鹉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他经历了人世的复杂,却天真的像个孩子,贪吃,贪唱,贪看,贪玩,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永远不消沉,无心机,少俗虑。凡人琐事,市井人生,旅行见闻,一草一木,一茶一饭,一人一事,在他的笔下散发着温暖的快乐和不凡的趣味。他的文字告诉我们慢点走,欣赏你自己;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存一点童心,生活才好玩。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饱含对生活的热爱与深情,让人不由喜欢其文、其生活、其人。
《闹市闲民》,如话家常,唠闲磕般写了一个活庄子,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无求,每天吃拨鱼,抱膝闲看,有孩子般天真的眼睛,语句平易散淡而又有滋有味。
《口味.耳音.兴趣》从一个中年女人买牛肉谈起,她用心良苦,为让孩子适应外地生活而学习牛肉做法。接着从口味儿谈到耳音,再到兴趣。他告诉我们: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否则是一个损失。其文字,似清流,滋润田野;如春风,拂过山冈。从不疾言厉色,从不振聋发聩,像三月的和风吹动花朵频频点头,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藏着大智慧,智慧往往着素衣而行。
《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写了一个有情趣的父亲,聪明随和,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宽厚且有童趣,是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大朋友”,汪曾祺说,他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这真真为我上了一课,反观自己做得实在不够好,可见汪曾祺极其注重童心、人情味儿,把孩子当孩子,把自己当孩子,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鲜少用“!”的汪老在可恶后加“!”,足见他对大人端着架子与孩子对话深恶痛绝。
《大妈们》活化了一个个我们生活中的大妈,她们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让他笔下的大妈们栩栩如生,风格迥异,这再一次让我体会到“生活即文学”。
我以为汪曾祺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对生活随遇而安,不轻易发表爱憎之人。然,非也。在《老年的爱憎》中,我看到他的另一面——他是一个有态度的人。他写过一些谈风俗,记食物,写草木虫鱼的文章的书,有人便将其算作悠闲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从这篇文字来看,显然,汪曾祺是不太满意的。他说自己只是写的比较平静,不那么慷慨激昂罢了。
这让我更深入了解汪老为人,汪老自认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他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之人。自然,他算一个有爱憎的人,汪老反对“忍”这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他率性平静,闲适中不乏爱憎,并非无痛无痒之人,这反而让我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汪老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写到哪里,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他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很好!
汪曾祺的文字,可谓质朴天然。庄子曰:“澹然至极而众美从之。”李渔说:“能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这不就是说的汪曾祺——这个儿女们、读者们眼中心中可爱的小老头吗?其散淡的文字中,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温喛在流淌。
汪老,不知不觉间,我爱上了你,爱上了你的文字与人格。
作者简介:
宋彦宁,河北省博野县博野镇中学语文教师。爱教育,爱文学,爱写作。愿在文字的沃野里孜孜以求,努力耕耘,不求收获繁花似锦,希冀能够绿树成荫。座右铭:“思想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