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绍文专栏 | 水乡散记
摘要: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江南。那里四季如春,温软可人。这天,我来到了心中的江南。 说起乌镇,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给人的视觉冲击,会……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江南。那里四季如春,温软可人。这天,我来到了心中的江南。
说起乌镇,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它给人的视觉冲击,会是哪个词呢?文雅一点,“白墙黛瓦”;通俗一点,那就是“乌七八黑”。这里,除了墙体是白色的,似乎周遭的一切都是乌黑的:乌黑的房顶,乌黑的门框,乌黑的楹柱,就是那水上行进着的也是乌篷的小船。
乌镇,完整保留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导游告诉我们:“游览乌镇,得有足够的想象。你想呀,在充满民国风情的街头,细雨蒙蒙中,你身着旗袍或中山装,手撑一把油纸伞,行进在小巷中,伫立在小桥上……那该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呀!”
我们来到的是西栅。自安渡坊起,沿河一路向西而去。随着熙攘的人流,行进在石板路上,时而驻足水边,时而拍摄风景,时而凝视一侧的小巷,时而观赏两边的纪念品。人群中,不时有身穿汉服的小姐姐翩然而过,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小街两三米宽,曲折悠长,一直到达西头的古老大运河。
走着走着,蓦然发现右手边有一个介绍乌镇文化名人的所在。走进门里,东西墙上介绍了四位乌镇名人的生平概略。其中,茅盾的事情尤为印象深刻。茅盾,原名沈德鸿,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表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生活片断,其中就有乌镇的影子。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曾学过他的《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名篇。人们熟知的茅盾文学奖,就是他老人家捐出25万元稿费成立的。乌镇这里还真是人杰地灵啊。
走进乌镇,就是来到了水乡。江南水乡,雨水充沛,河湖众多。要说这里,最不缺的恐怕就是水了。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推窗见水,被誉为“最后的江南枕水人家”。“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说的莫不就是这里么?漫步岸边,站立小桥,行舟绿水,处处看风景,处处是风景。你在欣赏风景的同时,随即也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正所谓“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上午,我们来到了南浔古镇。古镇里,有两个景点是必看的。一个是张石铭修建的懿德堂,一个是刘镛斥资的小莲庄。在这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富商发迹后的生活精致,感受到了百年后的泽被乡里,“功莫大焉”!
一般而言,中国人发达后,不论是作官或经商,都会有衣锦还乡的想法。这不,张石铭回来了。由于父亲体弱多病,早早去世,此后30多年,张家在江南的一百多处产业均为母亲一手操持。张母桂太夫人独自一人将石铭抚养成人,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族的一支。张石铭为了感谢母亲的恩德,特地修建了懿德堂。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叫懿德堂呢?“懿”这个字在古文中多作赞美女子德行美好之用。有道是“女子多德曰懿”。“懿德”二字便是体现了张石铭对母亲的孝顺和尊重。抬头望去,“懿德堂”的匾额挂在了正厅的最高处,主人的拳拳孝心可见一斑。
这所大宅坐西朝东,五落四进,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中西合璧闻名于世。张家的豪宅到底有多精致呢?就拿“四绝之一”的法国进口彩色玻璃来说吧。
导游介绍,由于张家早年在上海同外国人打交道,家中彩色窗户玻璃都是从法国进口的蓝晶玻璃;这种玻璃最大的特点100年不沾灰,不用擦洗。
“现在还能造得出这种玻璃吗?”
“据说,这种工艺来自一种纳米技术,如今已经失传。这种豪华成了一种绝唱。”
看到游人惋惜的表情,导游不无遗憾地说道:“这种玻璃以前有154块,现在只剩下73块了,而原产地法国只剩下几块。当时,这些玻璃一小块就是一两黄金的天价。就更甭说现在啦!”
离开懿德堂,我们来到了小莲庄。小莲庄,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小莲庄的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有近10亩之大。今天,虽说暑热无比,却也是参观小莲庄的最佳时段。这不,游客们纷纷驻足荷花池畔,拍照留念,好不快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独特的景色,也不负人们不远千里、踏暑而来的兴致。
记忆尤深的是,清光绪皇帝赏赐给刘家的“积善牌坊”。第一层上面刻有“圣旨”二字,第二层为“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主要是因为光绪三年,河南、江西等地发生水灾,刘镛出资30万两白银用来赈济灾民。第四层,记载了刘家做好事的诸多史实,刘镛希望后代也能积德行善,于是在右边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牌坊后面刻的是刘家官位与官职。刘镛是二品官,祖父与父亲是三品官,刘家人官职最大的是刘镛长子,官居一品工部郎中。牌坊集浮雕、缕雕、透雕、圆雕于一身,工艺水平堪称绝伦。
人们常说:“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张家、刘家为世间创造的财富自不必说,两家旧宅的故事就足以让人津津乐道,因为它们彰显了中华民族忠孝节义、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
这次江南之旅,导游把我们一行人按省市分为若干个家庭,如山东家庭、云南家庭、重庆家庭等,以便分桌吃饭、安排住宿。
东北家庭老早就推荐,论夜色,还数西塘最美。也许受东北的影响吧,当导游征求结束时间时,大家硬是由原来的8点30推迟到了9点30。看来,我们要把对江南的热情尽数释放到西塘这里了。
我们在西塘,感受到的是市井的喧嚣、夜色的繁华。用游人如织、桨声灯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几十人的团体,说话间不见了踪影,各找各的乐子去了。天色渐晚,游客愈多。或许,不少人今晚是要住在西塘的吧。这里的河面较乌镇、南浔宽阔了不少,敞亮了许多。阵阵凉风袭来,白天燥热消失不见,浑身上下顿觉无比清爽。
不知不觉,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临河的店铺亮起了灯盏,红色的灯光映入水中。乌篷船缓缓驶过,泛起的涟漪将水中倒影搅得支离破碎。前来观看西塘夜景的游客更多了。知道时间绰绰有余,快节奏的跟团旅游一下子慢了许多。就让自己尽情地沉浸在这西塘的夜生活好了。漫步水边,登上小桥,看来往的游人,看穿梭的游船,或是在林林总总的铺面里,欣赏富有江南特色的物件。游走间,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只在意那份慢下来的悠闲、惬意。
两岸的灯光,来往的人影,在水面上交相辉映。随着波光的流动,越发影影绰绰、流光溢彩起来。分辨不出哪里是岸上,哪里是水面,只让人沉醉其间,受用非常。这就是江南的水乡!这就是水乡的西塘!难怪有人说:“一街明清风,满镇水韵”!还真是这样!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眼前美景渲染得我有些窒息,仿佛自己的心跳都停止了。墨色下的红灯笼,悄悄为河道换上一片红装。微风过处,摇曳了水中的灯笼,也朦胧了游人的心境。远处,几乘乌篷船在霓虹中缓缓驶来。船上亮着的灯笼与岸边的灯光相映成趣。这时,一阵动听的江南丝竹忽然从远处传来。试想一下,一个游客坐在船头,品着清茶,迎着凉风,听着乐曲,那是何等的快意!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来杭州,能夜游西塘,实在是不虚此行!
走得累了,有长凳可供休息;走得渴了,随处的冷饮向你召唤;走得手、脸汗涔涔了,有自来水供你洗把脸。这时,武汉家庭的两个小朋友走了过来。大的五岁,小的三岁,心说那么小,总会有一个喊累叫抱的吧。没曾想,小姐妹两个一路走来,拍照,逗趣,嬉笑,打闹,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妈妈,妈妈,这里真好!什么时候,我们再来这里呢?”
是呀,我们什么时候再来一次西塘呢?别了,美轮美奂的西塘!别了,让人魂牵梦绕的西塘!
江南好,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天,我来到了心中的江南!
作者简介:
穆绍文,河南省辉县市城关初中语文教师。喜读书,爱旅行,不时写些豆腐块儿,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文章散见于《新课程》《郑永和纪念文集》和多家网络平台上。最喜爱的格言:天道酬勤。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