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杨文献:老师老王(小小说)
摘要:王老师是一名乡村老教师,年龄53岁,教龄35年。岁月磨砺,当年的英俊早已不再,犹如旱地里拱出的刺苋,叶干色涩,头垂花凋。 一天,与乡政府的老同学郑乡长在路上相遇,郑乡长…… |
王老师是一名乡村老教师,年龄53岁,教龄35年。岁月磨砺,当年的英俊早已不再,犹如旱地里拱出的刺苋,叶干色涩,头垂花凋。
一天,与乡政府的老同学郑乡长在路上相遇,郑乡长竟没有认出他,要不是王老师热情地问一句:“郑乡长,这是去哪儿哩?”还真就擦肩而过了。乡政府与学校一河之隔,就像隔一个大江,政府的人少到学校走动,学校老师自然很少能见到政府的人。
郑乡长还是一般干部时,常找王老师唠客,他特羡慕这位王同学有星期,有假期,一天只与天真无邪的孩子打交道,看上去就像吃了永葆青春的药,脸总是红扑扑的。
只是后来,新课改新理念新要求,老王可就忙了,每天按照学校的模式备课,按照学校的模式辅导学生。不到一年,课堂模式改了三次,教案模式改了三次,自习增加了三节,星期天缩短成了一天,假期完全被培训占领……王老师那曾经被浓密头发覆盖的智慧头颅硬是让改革给剃成了光葫芦。
王老师终于成了老王,脑子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教改模式,他双脚跟不上一日千里的发展步伐。他常说:“老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写教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上课先讲啥后讲啥已不用老师去想了,领导们都像安排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有一天,老王感觉用学校的教案模板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上课思路,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学生展示许多材料,如果用手写,那得费许多时间。于是老王运用电脑打印了教案,很快地复制粘贴了所需要的材料。老王看着不到两节课就准备好的精美而又详细的教案,一下子有了一种按自己想法写下整册教科书教案的冲动。此后,他每天像打了鸡血,热情地和电脑杠上了,大半册书的教案他用两个星期赶了出来。
每写一课教案,他都感觉比学校那生搬硬套的模板好得多。得意的他认为这是他从教以来最伟大的创造。月末学校检查教案,他把自己的创作整了又整,又弄了一个精美的封皮,封皮上写上自己的大名,就像给自己的孩子穿衣打扮。他带着自己的教案就像带着珍宝,郑重而又骄傲地交到业务校长手里。
第二天,业务校长拿着王老师的教案来,和颜悦色地对他说:“王老师呀,你写的教案可真是有创意,完全是好教案。”业务校长又顿了顿,接着说,“可是却没有按照教育局要求的模板写,到时局里来检查,局里会扣学校的考评分呀,希望你为学校的名次着想,还是按照教育局里给的模板写吧。”王老师一下子怔在那里,他没有想到自己心中最伟大的创造会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一夜,王老师没有睡,他整整写了一夜,第二天他又按时把模板教案交到业务校长的手里。
从此以后,他不止一千次地想:咋能和乡政府的职工一样,只要有30年的工龄就可以退居二线,享享清福。
县里有规定,乡里更有规定,老师也要在教学之外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中,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于是,老王一天到晚准备教育局、乡政府、村委会分给的各种任务,还天天开会,天天学习。
王老师每当接到去扶贫、去巡河、去护堤、去社区值班、去扫街道、去敬老院慰问等等等等的通知时,就自问:“我是老师吗?”
老王刚买智能手机时,也是稀罕地不停拨棱。其初,没有那么多APP,手机上保存了许多优秀课例,老王羡慕视频里老师讲课有章法,有感召力,学生学习跟玩似的。他学着人家的,想着自己的,上课艺术也因这部手机长进了不少。可是,现在,老王把那名师授课视频删完了,也装不下一个又一个学校要求下载的APP。
他害怕见到手机,每天工作群里催魂似的要求抓紧登录APP完成每天学习任务,赶紧以学生身份学习“青年大讲堂”,迅速写完学习笔记,马上上交学生谈话记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点赞任务的通知。做完每一项,还要截图发到群里。各类信息的缓存让5G手机也变成了蜗牛,开机慢,工作慢,发送慢。
有一次,校长在会上大声地点了几个不按时学习的老师,其中就有老王,校长说:“每天登陆学习这些APP是上级的要求,每学期局里都要进行检查打分,你们不学习就是给学校抹黑。”这个帽子可不轻呀。老王没有办法只得又心疼地掏了5000多元买了一个内存大运行快的手机。
老王每每因为“学分”少懊恼地成宿不能入睡,第二天上课迷迷瞪瞪的。老王不明白的是,自己已50多岁了,学校怎么还逼着代替学生学习“青年大讲堂”;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给那么多陌生人点赞;为什么工作完成了还要拍照截图发到群里……老王感到自己似乎没有干老师该干的事,天天为撂边子的事折腾。老王害怕看到微信群里发的上级检查的通知。因为这样的通知一发,一两天内就又无法正常上课了。只打扫卫生一件事就得让学生忙两天了,老师更是忙得饭也吃不上,补这材料填那窟窿。
有一次,老王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耍猴的,耍猴的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着食物。猴子按照主人意图做了,就施舍一点儿食物,有违主人意图就给两鞭子。围观者放到碗里的一元两元钱,不知是给猴子的奖赏还是给耍猴者的奖赏。老王想,散场后,耍猴者也许会用这些钱再买点儿诱饵,为下次演出诱导猴子做更充足的准备,其余的除过满足耍猴者的贪欲外,不会有更大的意义了。
老王突然觉得特别同情那只猴。
作者简介:
杨文献,河南省卢氏县范里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在豫西乡村已经耕耘了三十三年。爱好在闹市中觅得出世清欢,在山水间悟得入世道法,矛盾间把感想写成零语片言,然后自我陶醉其间。不求名利,只愿求得人生的愉悦。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