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摘要: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继续着力于"双减"政策的落实,贯彻基础性和普及性的原则,难易适中,阅读量恰当,题型、题量上与2022年保持一致,涉及中国古……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继续着力于"双减"政策的落实,贯彻基础性和普及性的原则,难易适中,阅读量恰当,题型、题量上与2022年保持一致,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知识覆盖面广,分值分布均衡合理。

  试题利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古文字(数字)、诗词、古建筑、经典名著、典籍史书等多样化史料,蕴含大量鲜活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多角度分层设置问题,充分挖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素养立意,考查学科思维和关键能力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试题立意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时,要求学生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注重史料实证、史论结合的学科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理解和解释历史;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开拓国际视野,培养远大理想和社会担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试题立意,在试卷中处处可见。

  试题特别注重使用蕴含直观、原始、鲜活、丰富历史信息的原始史料,如甲骨文、统计数据、古代计数符号、阳燧取火示意图、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图等,提高学生研读史料的方法和证据意识,培养求真、求智、求善的学史能力和品质。

  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高频出现“(比较)相似”、“概括”(特点、影响)、说明(价值、影响)等指向词,拉动学生思维从“记忆”向“理解”层级跨越,激发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历史,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14题,呈现我国近年在“治理沙化土地”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保护耕地、寸土必珍”的决心和智慧;第23题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联系点切入,引导学生归纳经济成就、感知人民生活变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稳中求新,注重问题和情境的创新设计

  试题注重创设新情境,广泛取材,努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所选素材与学生所学内容、具备的关键能力关联性强,问题的设置、任务与新情境高度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设计紧密围绕试题立意展开,问题结构呈现层次性、递进性、关联性,问题指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

  选择题第2题、第15题、第16题、第21题,分别用古文字字形图、古数字字形图、中世纪城市的分布示意图、古代取火技术示意图和金字塔大门承重示意图,创设了真实、鲜活的情境,辅以恰当的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第24题“动手绘制示意图”,是2017年题型的重现,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且与材料的适切度高。此题型的再现,直接考查了学生动手能力,能否对文字材料的宏观把握或条分缕析,能否文字和图示信息的相互转化,这些正是学生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

  第25题历史写作题型,从2022年开始有了明显转折,要求“提炼并围绕一个观点”展开。2023年本题型整体要求没有明显变化,但素材形式新颖(大事年表),信息比较复杂多维,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多元的立意空间。由此可见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始终致力于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

  三、注重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的弘扬,对河南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与考查,已成为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重点和特色。

  2023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第1至8题、第21题,均立足于中国古代史和河南地方史。分别从自然条件对文明的影响、甲骨文的形与义、铁器的推广、汉代儒学的发展、唐三彩的艺术风格、海外贸易对宋代城市的影响、封建行政区划的意图、古典小说的功能等,从文明的产生、生产工具、思想学说、艺术、社会生活 、经济、政治、文学等角度,全方位呈现出中华文明百花齐放、兴旺发达的繁盛状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21题,中国古代“阳燧取火”技术和古埃及“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承重设计,是古代先民征服、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迸发的创造之光。试题通过呈现两大技术的直观示意图,引导“比较相似”,使学生深刻认识设计的科学性和巧妙性,感受到古代先民的开拓精神和科技智慧。引导学生知道世界古老文明的多元、丰富,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信心。第(2)小问“再举一例”,是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也是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作者:陈志华,河南省实验中学

聚焦课标引领作用  彰显课程育人功能

——2023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标命题,聚焦课程标准的引领,确保试题的规范性;试卷结构均衡,题量适中,保持稳定性;以题育人,彰显历史课程育人功能,发挥试题的导向性。从整体着眼,从细节入手,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一、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突出学科育人功能

  试题体现了历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的学科特质。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查,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文化观,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知古鉴今的人生智慧。例如第8题引领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认识,在试题的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再如第12题通过具体的时间和确切的数据,历史地证明了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希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现的民族担当和伟大的精神品格,强化了学生爱国、爱党的价值观念。

  二、聚焦课程标准导向 体现核心素养立意

  试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凸显历史课程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多样的视角,渗透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取材学者观点体现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解释,如第5题对唐三彩的描述,第7题对中国历代政区划分的解读,第10题对近代中国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通过精选图表数据折射时空背景中的学科特质,如第2、15、16、21题的图示和第22、23题的图表。试题选材贯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从中原文化到中华文明,从反抗侵略到建设探索,从中外交流到国际合作,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始终,以历史的眼光引领学生观察世界变化、关注文明交流,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解读历史,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在历史的发展叙述中。

  三、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折射学科现实关切

  “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直指史学的现实意义和致用功能。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学生以多维视角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回应热点,贴近生活。通过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素材为载体创设情境、考查学生思维的层次和梯度,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关切和人文特色。如第13题回应了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大事热点;第14题通过“人进沙退”的治沙成果回应今年春季沙尘暴袭击北方地区的社会关切;第19、25题则分别从大国关系和科技发展的角度回应环境和地区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时候,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文明要素的良性互动与合作中才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四、助力学生能力提升 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1.鼓励探究意识、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通过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中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创设提升学习能力的试题情境,发掘学生思维的个性潜质。如第24题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立意,两则材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设问要求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并以图示的形式呈现,试题既有较强的思维力度,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启迪思维个性具有积极意义。

  2.考查表述能力、运用能力

  历史试题注重新材料的选取和运用,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概括、表述等学科能力,材料类型新颖,信息丰富,突出历史现象、事物的联系和对比,要求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材料和提炼、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第25题体现了若干亮点,题干有导语、材料有内容、叙述有层次,思路清晰,难易适中。


  作者:郭伟,郑州市第八中学

08be6aacb4449652cd08316ee4db2a9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