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炎专栏 | 跨越千年聆听(和白居易一起分享教育)
摘要: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跨越千年聆听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跨越千年聆听白居易的《观刈麦》,和我们的教育竟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居易从麦收时节得到感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从事农桑,没有闲暇的时候。莘莘学子何尝不是如此?十年寒窗苦读,人间五月(阴历)天,学子最牵肠,眼见就要迈上考场,哪里还敢懈怠?忙而不乱,整装待发。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黄六月,小麦收获在即,辛辛苦苦,希望就在眼前。学习就是如此,百尺竿头,百米冲刺,目标在前方,希望在眼前,加把劲,加加油!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家里的妇女老人孩子肩挑手提,带着干粮饮品,要去给家里正在忙碌的劳动力送饭。孩子就是一家的希望,父母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保障;老师们夜以继日,精研细磨,倾囊相授,辅助学子们走好人生道路重要的一程。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劳动者不惧自然条件苛刻,脚下暑热熏蒸,忍受着太阳炙烤,劳累一天,还希望炎夏白天的时光再长一点。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众多学子,争分夺秒,拼一下,冲一下,珍惜时光荏苒,留给自己努力的时间不多了,总希望时间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塑造了一个在抢着收获的茫茫人海中一个贫苦母亲的形象。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也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年油腻实属不易;老师们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悄然间白发苍首;学子们开卷学习,奋笔疾书,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懂事理名道理。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努力的人最可敬!一个贫苦的母亲,为了贴补家用,不遗余力。看看我们的莘莘学子,有人已经学习了足够多,还想再学习学习,充实充实;也有人感叹时光已逝,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趁着短暂的时光,再努力努力。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白居易感叹自己不事农桑,享受着劳动人民的不易。作为学生,看看我们的父母,给自己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看看我们的政府为我们创办了美丽的校园;看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不懈努力不懈劳作。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们要明白,世界上绝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只是传说。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感叹劳动人民的不易,自己做的不够很惭愧。父母学校一直为为你们保驾护航,今天你们以父母学校为荣,今天努力的你们未来一定会成为父母学校的骄傲。
已经到了百米冲刺阶段,冲刺吧,少年!
作者简介:
张如炎,河南省三门峡市伯阳学校历史教师,工会主席。三门峡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对中国的传统国学颇有学习心得,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