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红专栏 | 我的岳父

摘要: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中,写父亲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但能够实现超越朱自清先生《背影》的几乎没有。 今天斗胆提笔写岳父,我的手心里更是攥出了一把的汗。但为了纪念我平凡、朴实……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中,写父亲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但能够实现超越朱自清先生《背影》的几乎没有。

  今天斗胆提笔写岳父,我的手心里更是攥出了一把的汗。但为了纪念我平凡、朴实、真诚、善良的岳父,还是欣然命笔,聊以自慰吧。

  事情还得从5月24日那天开始说起。

  中午下班回到家的我,看到一人正在厨房忙碌包饺子的爱人,低头默默无语,似有所思。按照往常,她一定会回头招呼我抓紧下厨帮忙,因为她知道,饺子是我的“最爱”,同时也会流露出一副邀功请赏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555

  我看势头不对,慢慢地靠过去。这时,爱人突然侧转身,两眼泪汪汪地说:“我想俺伯(伯:指父亲,当地方言的一种称呼。)了,俺伯过两天就二年了。”

  手足无措的我,此时只能稍稍安抚一下爱人的情绪。但受爱人情绪的影响,岳父生前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开始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岳父中等身材,面容消瘦,面颊上长满了浓浓的胡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在兄弟五人当中排行老四。岳父出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属于吃过苦、受过罪,经受过兵荒马乱的一代人;也是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国富民强,过上幸福生活,能够安度晚年的一代人。

  岳父一生勤劳、朴实、善良、与邻为善,属于鲁西南典型农民的代表。能够感受到这一切的除了爱人的讲述,还有我的耳闻目睹,切身感受。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558

  常听爱人讲:岳父当年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曾当过生产队的队长。农村的那些犁耧锄耙样样精通,养牛种瓜没人能超越,烹炸煎炒样样能上手,属于当时村里的能人。岳父虽然不识几个大字,但办事中规中矩,诚实可靠,这也是他一生为人的准则。

  在当生产队队长的那段时光,农活闲下来时,给生产队喂的耕牛铡草虽算不上是一个太费力的活计,但由于农闲,生产队往往都会给干活的社员改善生活,炸油条算是最多的一种。社员们分工合作,有的运输,有的摊晒,有的给铡刀喂草,有的喊着劳动号子,不紧不慢地将铡刀落下再抬起,抬起再落下。有人累了就交换一下劳动工具,互换一下角色,大家互帮扶让,形成了默契。不大一会功夫,一堆堆一拃左右的草料,小山似的堆起。

  临近中午,岳父就会亲自下手,摔打油条面,一袋烟的功夫,一盆软硬适中的油条面和好。平底锅架在霹雳啪啦燃烧的木材上面,锅里的油慢慢变热。而这时,岳父总是不紧不慢,时不时用手在锅上面测试一下油温,等油温正好,岳父就开始忙碌起来。只见他,用两根筷子从面盆里把软面绕起,轻轻一拉抻,丢在锅中,吱吱的油声响着,油冒着气泡,油条冒着蒸汽,慢慢由小变大。在社员的说笑间,一盆软面见底,金灿灿的油条整整齐齐地码了满满一大箩筐。歇晌的社员,顾不上洗手,瞬间围拢过来,你一把,我一拤地吃起来,仿佛把劳动的艰辛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时,放学走过的学生们,一个个垂涎欲滴地停住了脚步,眼巴巴地望着这边。此时,岳父就会慷慨相让,不管认不认识,也不管是谁家的孩子,一人一根,不偏不倚。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油条,跳着轻快的脚步往家跑。吃过油条的手,都会在嘴里吮了又吮,最后又在大人的教化下,在枯黄的头发上抹一抹,使原本干草似的头发增加了一点亮色。

  有时村里谁家有喜忧大典的事情,都会请岳父去帮忙做菜,岳父总会发挥他的特长,把原本资源匮乏,物质短缺的筵席,张罗的荤素搭配,有色有味。在主家无论最后忙到多晚,临走,主家都会为表达谢意,送上一些筵席后的馍菜。回到家里,岳父都会喊醒睡眼朦胧的爱人加餐。后来,爱人时常调侃说:我这胖的原因,就是小时候伯常给夜里“美食”吃的缘故。玩笑之中,透露着爱人对岳父无限的深情和爱意。

  岳父面相看去虽稍显严厉,但内心里却非常和蔼,也非常疼爱孩子。爱人兄妹三人,哥哥当兵,一走就是八年,因此,两个女儿更被岳父视为掌上明珠。爱人常讲,小时候训斥甚至动武打她们的都是岳母,岳父从小到大,未动过他们兄妹一手指头。在爱人记忆里,唯一的一次是:她和姐姐因琐事发生争吵,闹得不可开交,岳父在一旁实在看不过去,就脱去鞋子,高高举起,做出要教训她们的样子。“你们还闹不闹了……看我不打你们……”,高高举起的鞋子最终还是没有落在他疼爱的两个女儿身上,只是做做样子。岳父一个严厉的眼神都会使孩子们乖乖听话。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602

  常言说:编筐挝篓,养活三口。但岳父这“编筐挝篓”的技艺从来就没有用来挣钱,而是无私地帮助村上的四邻八舍。每到下雨天气,岳父总会在不大的堂屋内,收拾出一片场地,为前来求助的邻居编篮子。房间内挤满了大人和孩子,欢声笑语溢满了房间。而他总会根据主家的意愿,结合藤条的粗细、多少精心计算,起底、盘圆,他灵巧的双手,时而掏上掏下,时而扦插,一天的时间,他就会给主家编出一个大小合适而又材料毫不浪费的篮子。孩子放学后去割草,总是喜欢?上岳父编制的篮子,有时甚至姊妹间会为谁使用那个新篮子而发生争执。

  随着分田到户,生产队集体农耕时代宣告结束。岳父一手干农活的好手艺除了种好自家的几亩薄地,也派不上了用场。有时过了农忙,岳父也会随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当然他的工作仍然是给干活的人做一日三餐。

  据爱人讲,有一次岳父外出务工,走了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当时通讯还不发达,不能常联系,只是从回来的人口中知道他们务工的大致位置。思念父亲的爱人,那时只有十多岁,趁一个周末,她结伴同村的小伙伴搭乘汽车去二百多公里外的地方看父亲,下了汽车,天已擦黑,她们俩边走边问,步行近十多里才找到地方。看着眼前的女儿,岳父又气又爱,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从未出过远门的爱人,只是为了看看日思夜想的父亲,她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危险。这段经历,爱人给我讲过许多次,她一直说,这是她一生干过的最冒险的一件事。

  我和爱人结婚以后,最初几年,岳母几乎常住我家,帮我们照看女儿,岳父在不忙时,也会偶尔过来小住几天,享受一下父女团聚的温馨和亲情,而来时总会带来农村最时鲜的应季蔬菜。有时是一兜榆钱;有时是一捆野菜;有时是几穗嫩玉米。当然,最多的还是我和爱人都爱吃的槐花。

  记得有一次,他搭车从老家来给我们送槐花,也没有提前通知我们,下了车离我家还有一段距离,岳父为了省钱,不肯叫人力车送,满满一袋子槐花扛在肩上沉甸甸的,他只能边走边歇息,进了院门,走到了小区广场上,他看到老邻居、老相识在聊天,就主动解开袋子,你一兜,我几捧地把一袋子槐花分去了大半,他却毫不吝惜。到了家里,不善言辞的他也会眉色飞舞地向我们讲述刚才的经历,仿佛那槐花就像地上捡拾的一样。岳父不会说分享,总是说,再好的东西,自己吃有啥意思,还不如分给大伙都尝尝鲜。

  岳父就是这样,一生善良、大方、质朴是他的周围人对他最忠实的褒奖。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606

  再后来,二女儿三岁上幼儿园,岳母体弱多病,而且还裹了小脚,照看接送二女儿的事情又落在了岳父的身上。在我们家里,岳父总是少言寡语,有时我和爱人同时在家,他也会偶尔插话,当然说的最多的除了孩子,就是他过去的那些老黄历。

  由于长年重体力劳动,岳父有点驼背,送女儿上学,抱着不舒服,他总是背起来就走。每天按时按点,无论阴晴雨雪,老人家都在尽力为我和爱人排忧解难,默默守望,从不求索取。有时爱人上班,他会在接送孩子的间隙,自己和面,擀手工面条,等我下班回来,做饭既省力,也好吃。有时我和爱人都劝他不要忙碌,而他总是听不进去。有时我们改善生活,给他买点牛肉、烧饼之类的,他总是说太浪费,一个烧饼能买几个馒头了。有时也带他外出吃饭,他总是不愿前往,被我们生拉硬拽去了,一大碗烩面,岳父总能吃个底朝天。抱怨归抱怨,看到岳父吃起来幸福的样子,我和爱人总是很欣慰。

  有时老人回家,爱人总想着给岳父点钱,也让他在村里能够买点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总是推脱,坚决不要,说政府发的钱已经够他零花了。一次爱人偷偷地在他兜里塞了二百元钱,爱人送他去车站搭车,回来却发现钱原原本本地压在客厅茶几的桌面上,爱人有时会内疚半天。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609

  随着岁月的流失,孩子渐渐大了,上学也不用接送了,要强的岳父总是坚决不在我们这里住,怕给我们添麻烦。但每到冬季,小区送暖后,我和爱人总是亲自驱车前往,把他们老两口接到我们家里过冬。我们也总是尽可能做一些他们可口的饭菜,回报岳父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回报他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87岁那年,经历了多次住院治疗的岳父还是离开了我们。办理岳父的丧事,没等哥哥招呼,院里面已经站满了老少街坊。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每个人都只能是匆匆过客,但能给人留下念想的人,也不枉此生了。

  平日里,我和爱人总喜欢听一些深情的歌曲,尤其是歌颂父母的。在歌颂父亲的众多歌曲中,我尤喜欢崔京浩演唱的《父亲》,而爱人则更喜欢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听着听着,就会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岳父在世的岁月,拉回到与岳父朝夕相处时的美好时光中。

微信图片_20220615091612

  作者简介:

  赵永红,供职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喜书法、爱交友、笃爱旅游,业余爬爬格子,写点豆腐块文章,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及报纸、杂志。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