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 | 许江娜:润泽根脉,静待花开
摘要: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泰戈尔 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庆幸,在面对他的挑衅时,自己所做的决定。 那是九年级刚入班时的一节语文课,点到他朗读…… |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泰戈尔
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庆幸,在面对他的挑衅时,自己所做的决定。
那是九年级刚入班时的一节语文课,点到他朗读课文。他慢吞吞地站起来,头向左偏,脖子微向后弓,身体晃来晃去,十分为难的从嘴巴里挤出几个不甚清晰的字:“我不会读。”我笑着鼓励他说:“没事的,只要把字读出来就可以。”他依然扭捏。“试一试,你可以的。”我不放弃。他却只是反复说着:“我不会读呀!”我被晾在那里,有同学开始盯着他哧哧地笑。于是我便让他坐下了,请他课后抽时间到办公室找我一趟。
下课后我查看了他以往的成绩,理科较好,文科稍差,语文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徘徊。问之前教过他的老师,反映说他很聪明,喜欢学数学,不喜欢学语文。了解这些之后我便等着他来找我。一上午过去了,他也没有来。
下午第一节课后,他终于来了。我问他为什么说自己不会读书。他比在教室时多了一些勇气,一副凛然不惧的样子,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不耐烦地说了一句:“我不喜欢学语文,从七年级就不喜欢。”说完就一副你能耐我何的样子。
看着他的表情,我沉默了。我想,他来办公室时已经做好了对付我的心理准备,我的同事也应该不只一次地做过他的思想工作。真真是,九年级刚开始,我就碰到“刺儿头”了。我深知不能强行拔刺,不然两败俱伤。便笑了笑,不再纠结于他不读书的问题,而是真诚地看着他问:“C同学,你讨厌我吗?”他先是一愣,而后腼腆地笑了,紧绷着的身体也松弛下来,抿着嘴说:“不讨厌。”“那好,不讨厌就行。行,你回去吧。”“嗯?”他有点懵。“回去吧。”我又笑着说。他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办公室。出门时,还不确定地回头看了我一眼。
此后上课,对他,我处处留心;对我,他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课堂上他一如既往地散漫,听课漫不经心,但眼睛清亮。看得出来,他不是没有听,只是听的不专注。有时他会犯迷糊,眼睛处于打架的状态,却没有任性地去睡,而是强撑着不让自已倒下去。对于他的听课状态我从不厉声指责。我用眼神时时关注他,不定时地提问他。讲课时经过他身边时,会不经意地将手搭在他的肩上,或是将手撑在他眼前的桌面上;突然提高的声调又突然落下;对同学们戏说我喜欢周公也就罢了,连我们班某些同学也情不自禁地想要找他。随即坦诚地看向他,“是不是,C同学?”他默笑不语。
在课堂上的不断磨合中,我一点点地搜罗着他的长处和不足,揣摩着他的脾性和好恶,思考着对策与办法。阅读课上,我会对他个性化的解读大加赞赏;作文中,也会为他诙谐的表达忍俊不禁;生字中,我会细心找出他每一个书写的错误,也曾委婉表达对他书写的无可奈何。表示即使“草”书大家张旭看了他写的字,也会觉得望尘莫及。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羞赧地一笑。我听到这笑声中有着冰河解冻的脆响。
时间久了,他和我渐渐熟络?我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在语文课上找到了存在感。九年级上学期快结束时,他已不像第一次读书时那么拘谨,开始主动在课上跟我互动,甚至是举手回答问题。在举行的课堂演讲活动中,他一反常态地表现得很积极。为了做好这次演讲,他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别人的演讲稿大都是一页多,他的演讲稿写了三四页。起初我还担心他临阵脱逃,结果主持人话音一落,他便穿着风衣健步走上了讲台。那样子像极了高尔基笔下自信与勇敢的海燕。看着他点滴的变化,我心中满满的知足。他已经用行动,为他,也为我的2019,画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兴风作浪后蔓延全国。出于防疫的需要,新学期改为线上教学。那天像往常一样,我吃过晚饭打开电脑批改作业,屏幕上是C同学纤若蚊足不分彼此的书写。我耐心查找着其中存在的问题,还好只有几处小错误。我圈画后附上了修改意见。不到一分钟C同学发来了消息,我惊讶于他反馈速度之快。好奇地打开,是一个伸着大拇指的手。
我调侃回复他,“是不是特佩服我于乱军之中力捉贼首?”他“大笑”,紧接着说了句,“不好意思老师,我争取下次写好。”之后滔滔不绝地和我聊了很多,关于班级,关同学,关于老师……当然还有他的语文学习。他说:“其实语文也没那么难学,学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笑了,感叹他终于不再抱怨语文的难,只诉说着语文的好。
疫情解封后重返校园已是四月。这个散漫的“家伙”,彻底改变了以往语文学习中吊儿郎当的态度。他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早读任务,每一次测验,每一次试卷讲评。偶有松劲也不再需要提醒了,他都能自行调整。他的语文成绩开始稳步攀升,稳定在八十六七,好的时候还能考到九十以上。终于,在那年的中招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率先拿到了高中的“入场券”。
初夏的骄阳很灿烂,却也灿烂不过你少年得志的笑脸。
如今这只海燕已经飞去更高广阔的天空,去战风,去斗浪,去尝试人生的无限可能。他飞去的身影,让我更加坚信滴水穿石的力量。我想,教育也应是一滴水,一点一滴,点点滴滴,让改变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发生。
作者简介:
许江娜,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愿做教育的一滴水,在且歌且舞中让卵石臻于完美。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