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建斌:掐苜蓿

摘要:该是掐苜蓿的时候,一个人偷偷一口气摸上半山腰,停下来长长舒一口气,回过头一眼就望见绿油油的大片庄稼,心底泛出一道道金灿灿的喜悦。这一眼也望不到尽头的麦田,这得天独……

  该是掐苜蓿的时候,一个人偷偷一口气摸上半山腰,停下来长长舒一口气,回过头一眼就望见绿油油的大片庄稼,心底泛出一道道金灿灿的喜悦。这一眼也望不到尽头的麦田,这得天独厚的庄稼,正用它一生钟情的色彩把自己和春天悄然融合起来。

1

  小麦面粉是家乡人们最重要的主粮,我们大西北山乡村野的人们,一日两餐基本上总是离不开小麦面食的。大概早上九十点就开始吃干粮了,我们把早餐和午餐整合在一块儿就叫做吃干粮。有馒头、烙饼、洋芋包子或者赶三十里路在镇上买一些新鲜香脆的锅盔、麻花,简单吃完一些家常菜后,再喝一碗酸酸爽爽的浆水汤,你瞧那碗一清二白的浆水汤也总是离不开小麦面粉的。

  阳春三月的麦田是绝对不能放牧羊群的,牧羊人只有在寒冬腊月里才可以隔三差五放牧一会儿。

  记得小时候,牧羊人总是趁着天还没大亮,把羊群偷偷赶到更偏僻的麦田啃一会儿积雪覆盖的麦苗。冬季的麦苗一半青绿一半枯黄,满地都是。一簇簇厚厚的麦苗堆贴着地面,还有佐料似的白雪,饥肠辘辘的羊群像吃仙草似的啃起来。在它们疯狂撕扯着吃几嘴后,牧羊人就举起鞭子狠狠甩打出几声脆响,这时羊群又你争我赶地向另一块麦田地扑去。

  偶尔也会发现一两块油菜田,葱茏的油菜已经长得一尺来高,亭亭玉立的样子着实让人流连忘返。看看远处山坡上,一棵棵高高矮矮的杏树也点起了枝头的火把,整个春天就这样被它们生机勃勃地装扮起来。

2

  有时我们两三个亲朋近邻会相约在一起,选一块阳山洼地采摘新长出的苜蓿。因为这里羊群不曾光顾,此时的苜蓿已从湿软的泥土里疯长出来,约莫一寸长的样子。走进苜蓿地,你满肚子也像装着金灿灿的喜悦。

  一看到那俊俏青翠的苜蓿,我们就冷不丁想用手指揪,一揪准一个断,揪下的细小叶片会散落下来,这时我们不得不用早准备好的苜蓿刀开始忙活起来。掐苜蓿可不是慢工出细活,它讲究的是一个“快、准、巧”,只有那样你的收获才不会小。有时是满满的一塑料袋,甚至连衣服上的几个口袋也装得鼓鼓的。只有在一个人掐苜蓿的时候,你才可以挑三拣四,净找一些长得胖胖的,看起来“绿肥红美”的苜蓿株掐起来,长得胖一点的苜蓿,在身子靠近泥土的地方会有一块红斑,像绿衣红袍的佳人似的,非常惹眼。

  一两个钟头后,我们就满载而归。回到家把苜蓿倒进菜盆里,细细挑捡出夹杂在苜蓿里的草丝,用凉水淘洗几遍,待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再把苜蓿倒进去轻轻搅拌几下,不到三分钟苜蓿菜就熟了。捞出鲜嫩青美的苜蓿菜,在凉水里浸泡一小会儿,拧干苜蓿菜里的水分,捏成圆满的样子,切葱捣蒜,备好调料,再把热油浇进刚调好的菜料里,腾空的热气像从我们心里溢出来一样。撒盐倒醋,均匀搅拌后再分碗盛装,一家人围坐在热炕头早已翘首凝望。苜蓿菜终于上桌了,每人只有那么大半碗,你得细嚼慢咽,慢慢品尝这走进春天的第一道菜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娘媳妇们就去掐苜蓿,掐来的苜蓿可以拿到中街的集市上出售。五块钱一大堆,苜蓿不压秤,一大堆也就半斤多的样子,可也足够一家三口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当然在这个地方,你还会经常看到其他的野菜,像香椿、屑毫(方言)、五爪(方言)……它们真像家乡的一张张明信片,给勤劳的乡亲们送来亲切温暖的问候和祝福。

  三月正是放风筝的时候,想必满地青翠的苜蓿一定也是孤独的,它们肯定在翘首企盼着我们前来采摘。可可恶的疫情把我们围困在家里,大家都足不出户。我默念着:蓿苜苜蓿你别急,很快我就来找你……我非常怀念那个掐苜蓿的午后,太阳暖暖的晒着,像给我们盖上一身纱毯,细风轻轻从山坡上吹下来,像给我们摇着蒲扇,多么惬意。

3

  作者简介:

  王建斌,甘肃省张家川县胡川学区英语教师。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有作品在《绿风》《诗歌周刊》《流派》《天水晚报》等刊物发表。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