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郑丽娜:巧遇恩师

摘要:巧遇恩师,心怀感恩。 两年前的暑假,我和孩子爸爸领着儿子在大街上溜达,路过一所小学门口的时候,见那里围了一群人,出于好奇,我便凑了上去。 扒开人群,挤进去。一位大约……

  巧遇恩师,心怀感恩。

  两年前的暑假,我和孩子爸爸领着儿子在大街上溜达,路过一所小学门口的时候,见那里围了一群人,出于好奇,我便凑了上去。

  扒开人群,挤进去。一位大约五十岁的老师在写毛笔字,只见他纵横挥洒,提按分明,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真个“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不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张。再细看,他的字端庄大方,苍劲有力,标准的楷书,一下便吸引了我。

  遇到字写得这么好的老师,我心里很是欢喜,因为原本我就有让孩子练毛笔字的打算,今天的偶遇也让我再次下定了决心,我便向这位老师了解关于报书法辅导班的一些事宜。

  交谈中得知这位老师姓李,我们就叫他李老师。

1

  李老师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虽然上了年纪,但他如他写的字一般,精神抖擞。李老师很好的诠释了“字如其人”的含义。

  李老师没有很快地给我们介绍孩子写毛笔字的好处,而是建议我们带着孩子先写两个字试一试,看孩子喜欢不喜欢,对书法有没有悟性。他说:“学习书法,特别是软笔书法,也是要靠天分的。”他这样不以利益为先的做法着实让我意外,我不禁对他有了更多的敬佩!

  一晃一年过去了,孩子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能像模像样的写上几个字了,临近年关,还写了副对联,这个结果让我很是惊讶,也不由更加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

  平日里孩子去练习书法,偶尔,我也会坐在他们教室里一块听。每次看到李老师认真地给孩子们写范字,他写一笔讲一笔,然后再逐个指导学生写字的敬业精神让我自感惭愧。我也是老师,虽然我也努力教好学生,但和李老师的精益求精相比,我不禁汗颜。

  李老师每次的用心施教都会让我心有触动,他在用行动“教育”着我。

  课下我与李老师交流,他常说:“咱们做老师的,一定要认真教学,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他们学不好,我们就一遍一遍的教,别怕麻烦。教好学生也是做善事。”

  作为长者的李老师用他的行动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事实上李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他很有耐心,孩子们写得不好,他会一个一个的纠正,他也会手把手的让孩子感受毛笔行走在纸上的力度、方向。

  他的每一次示范和耐心的指导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从平时的课堂情况就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很喜欢他。不仅如此,我从李老师的每一次讲解中都能体会到他对写字的热爱,那种热爱是忘我的、发自内心的。在他眼里,这些字都是有生命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把一件事做好,李老师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事总是出乎意料。李老师辞职了,他回到他的家乡去了。

2

  疫情后,辅导班复课,孩子到辅导班发现换老师了,顿时失落起来。他一直拉着我问:“李老师为什么没来?李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他的一连串问题让我手足无措,拿出电话,我拨了过去,问出了和孩子一样的疑问。李老师答复:回老家山西了,今后可能就不再来了。

  听完这些话,我真的特别难过。我知道,人这一生能碰到好老师带领自己学习真的不容易。但现实终归是现实,我相信李老师走也是形势所迫,情非得已。

  我尊重并祝福李老师,希望他能在家乡保重身体,继续着他的教育事业,带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新的老师来教孩子们练字,孩子总会拿李老师和新老师作比较,心有抵触。

  我告诉孩子,要学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些大道理孩子还不能理解,他依然在练字时提起他的李老师,依然会在写笔画时说起他李老师当初提醒他们的话:“这里不要有疙瘩……”

  由此可见,一位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不仅带领孩子接触到新领域的知识,还可以让孩子们对他念念不忘。这难道不是人格魅力吗?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把李老师写的字都一一剪下来,认真的粘在硬纸板上。一是作为纪念,二是孩子每天都可以看着李老师的字继续练习,写上一张两张,我们也时不时的跟李老师联系一下,在孩子练字出现问题时通过网络向他请教学习。

  于我而言,聚散离合都是缘分。所以即便是已分别,我也会把李老师的教诲牢记于心,感谢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祝愿李老师桃李满天下,一生幸福平安!

3

  作者简介:

  郑丽娜,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锦绣小学语文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首届乡村名师,新密市名师,新密市骨干教师,新密市优秀教师。喜欢读书,思考,挑战新鲜事物,喜欢把教育中的“鸡毛蒜皮”当作修炼自己的契机。把职业当事业真的很难,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心无旁骛地走下去,用心耕耘,期待从孩子们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