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宏伟:杏坛杂忆之霞光中的少年

摘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已20多年了,曾教过不少学生。随着岁月流逝,记忆力的衰弱,见面能喊出名字的委实不多。可是,有个学生的名字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 他叫道,是我刚参加工作时……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20多年了,曾教过不少学生。随着岁月流逝,记忆力的衰弱,见面能喊出名字的委实不多。可是,有个学生的名字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

  他叫道,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教的学生。当年他上小学四年级,我是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有人说,能让老师记住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另一类是特别顽皮的。此言虽有点儿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说的这位学生是个例外,他学习不好不坏,也不太顽皮。能记住他是源于一次特殊的班会。

1

  一天中午,杜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昨天下午放学后,你们班的学生道挖走了学校花坛里的花,你好好教育教育他。”我惭愧地点点头。

  不争气的孩子,这不是往我脸上抹黑吗?!本想把他叫过来狠狠批一顿,解解我心头之气。但转念又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有不犯错的。中国有句老话“人不轻狂枉少年”。西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重要的是怎样让他深刻地认识错误并彻底改正错误。

  话虽这样说,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惩戒的目的呢?这确实让我犯了难。

  若按照平常方法,把他叫过来严厉地批评一通,写一份检查在班里念一念。然后,再把家长叫来,让他当着家长的面写个保证。——这样处理未免太机械。对这般“套路”学生们早习惯了,“免疫力”很强,教育效果可能不会太理想。

  经过思考,我打算做一次尝试:利用平行教育的原则,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其批评教育并教育全班学生引以为戒。同时,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学会包容和宽恕他人的种子。

  主意已定,立即实施。

  我把道叫到办公室,详细了解事情经过。他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马上把挖走的花还回来。原本事情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我还是把想法给他讲了。

  起初,他担心同学们知道此事后,自己没面子,太丢人。——这孩子自尊心还挺强的!我劝他:“你不要担心,老师都已经原谅你了,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原谅你的。再说,老师主要目的想借此事教育全班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是在帮助我工作……”经过一番耐心细致地劝说,最终他同意了。

  现在想来,这孩子不知是真心同意,还是迫于压力而同意。若是后者,那我也许无意中做了错事。当时我确实没考虑到这一点。倘若因疏忽让学生受委屈,为师的怎能不歉疚呢?!

  细思量,教育确无小事,教师理应谨慎。的确,教师的善言善行能激励、帮助、温暖、成就学生。但是,教师的错言错行也会打击、耽误、冷落、伤害学生,甚者,还可能酿成事故或悲剧。

  说得远了,言归正题。当年,我把主题班会题目定为——《同学,我想对你说》。

  课上,我对全班学生讲:同学们,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一定要遵守校纪校规,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孩子。但是,有时候难免会因为一时糊涂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昨天,我们班一位同学因为爱花,而把学校的花带回自己家养,这显然是错误的。不过,这位同学态度很好,能够承认错误,还主动把花还了回来,这表明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从中汲取教训,以后决不能再干出类似的事情,给班集体抹黑。另外,老师希望大家对这位同学说几句发自肺腑的安慰的话。下面,我给你们5分钟时间,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从前至后逐一发言。

2

  孩子们真好,完全领会我的意思,他们的发言精彩极了!

  有的说:同学,我想对你说,虽然你犯了错误,但是你能够承认错误,并且用行动改正错误,你是好样的!我佩服你。

  有的说:同学,你犯了错误,给班级抹了黑,可是我们原谅你了,你永远是我们班级的一员!

  有的说:同学,你知错就改,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还有的说:同学,老师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知错就改,还是我们的好同学……

  最后,我请道来讲台上给大家说几句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绝对没有彩排)。道眼里噙着泪,低着头,抽泣着说了一声:“谢谢大家!”随即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化作一声谢谢。这声谢,饱含着浓浓的同学情;这声谢,流露着深深的悔意;这声谢,也表明了他改错的决心。我相信,道同学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我深情地总结道。

  “哗——”教室里又一次不约而同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3

  事后不久,有学生偷偷地告诉我一件事。每天下午放学后,道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给学校花坛的花浇水。于是,我特意留心观察,果然如此!

  沐浴在金色晚霞中的校园静悄悄的。道独自拿着一个水盆,走到池边。他放下盆,脱掉鞋子,扒着池沿下到水中。弯腰舀满水,再把水盆放到池边上,两手撑着池沿,用力猛地一跃,便上了岸……这画面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至今忆起那霞光中的少年,模样依然那么清晰,那么生动,那么可爱!

  此后,直到四年级结束,全班同学真的很争气,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

  想起韩愈的一句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于教育,其亦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是感之,为师之责,育人教书;育人之道,先育其心。心纯、心善、心正、心智、心雄,则人德、人立、人信、人勇,人强也!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转眼,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件小事?也不知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愿他们一切都好!

4

  作者简介:

  王宏伟,原名姜书亮,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中心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乡村教育20余年。工作之余爱好书法、阅读、写作,自得其乐,曾有小文见诸报刊及网媒。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