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赵化新:春 柳

摘要:春柳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柳的倩影挤不进这般烂漫的热闹,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我喜欢它那最先报春的色彩,它常给我带来一种殷殷的盼望与期待。 冬该过去了……

春 柳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柳的倩影挤不进这般烂漫的热闹,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我喜欢它那最先报春的色彩,它常给我带来一种殷殷的盼望与期待。

  冬该过去了吧?翘首望望,斜路,岸旁,村边,仍然静默着灰蒙蒙的枯藤老树。这已是五九、六九的时候了呀。

1

  该到春天了吧?出门走走,抬抬头,看看天,不怎么清亮。风钻进袖口,仍是那么硬,没有褪去刺骨的凉。这已是立春的时候了呀。

  天地之间就那么不睡不醒的忧郁着,不死不活的僵持着。

  有那么几天,庭院里暖暖的,屋里倒感不到怎么暖了,久居深屋的老人们敢出来晒晒了。阳光很好,可是又忽然刮了风,那种打着旋的风,那种南北相互缠斗的风。天阴了,没有一丝雨星子,空气却潮乎乎的。

  天又亮了,风凉凉的,不那么刺骨了。抬头,阳光有点刺眼,也许是久居深宅,乍一对视的缘故吧。

  习惯性的向远处望望,大地上的一切还未褪去淡灰的旧装,柳却忽然潜滋出满头鹅黄,垂下茸茸的丝绦,邻水而照,一展豆蔻芳华。

  矜持的春天总算来了!

  这报春的使者,最先赢得的是孩子们的青睐。不几天,一群孩子们簇拥而来,用胖乎乎的小手,截一段柳枝,轻轻抽出柔滑的柳骨,制成一管短笛,噙进嘴里,噙一嘴春柳特有的清香,吹出一串轻盈的音符,飘荡在柔柔的春风里,清脆而嘹亮。孩子们鼓动着腮帮,想凭一枝柳笛,渲染出一个热热闹闹的烂漫的春天。

  小时候最喜欢用几根柳条编织柳圈,戴在头上,然后学着电影里解放军的样子卧倒。身下是刚刚返青的麦苗,头顶一项柳圈,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优秀的隐形侠。若腰间再配一把自制的木头枪,就更觉得自己已成为天下无敌的英雄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大都是演一些战争片,片子里的八路军或是解放军行军打仗就常常头戴柳编,以掩护安全。孩子们看多了,那些英勇的战士,自然就成了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偶像,那一顶柳编帽,便自然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戏耍时,不自觉的就模仿起他们的装束来。

2

  那时候的女孩子也喜欢头戴一顶柳编帽。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但拮据的生活限制了她们装扮的奢侈,因而天然的柳条也就弥补了物质的不足,于是乎,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编织着一顶顶柳帽,编织着自己春天的美丽。有时候女孩子们也会在自己纤细的手腕、脚窠处缠绕上几圈柳条,来满足那爱美的虚荣,自以为这样就是仙女的模样了。

  在贫穷的年代,春柳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憧憬。那抹最先报春的鹅黄,那发际垂腰的柳丝,那轻盈如梦的摇曳,摇曳出翠鸟的呢喃、黄鹂的啼鸣,也摇曳出孩子们以梦为马的童话。凡次种种,在我内心深处是打上了烙印的。

  春风习习,细柳婆娑,春柳承载着太多的缠绵与温婉、太多的凄苦与哀怨。它穿越悲欢离合的烟火人生,不时叩动我的心弦,荡涤起伏着一种今古相通的情愫。

  柳凝结着烟火人生最深沉真挚的情谊。“柳”取“留”的谐音,因而柳就衍生出了离人之间的不舍与牵挂。何况春柳是春的“哨音”,是世间翩然而至的美丽,在这明媚怡人的春光伊始,与亲人至爱共享良辰佳景,大概是人们共通的心理祈愿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番美景怎能不携手共赏,亦或是对酒当歌?亦或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享春光带来的无限温柔。可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美丽的春色里常多出一份离别之愁,翩翩的杨柳,却飘荡着依依的怅然。确幸的是:这种怅然酿成了凄美的诗,沉淀为一种柳文化,滋养着民族情感上的认同,因而吟咏不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挚友之间的离别。浓浓的牵挂与不舍、殷殷的关爱与慰贴,在那细雨轻点、青青柳色掩映下的客舍窗前膨胀蔓延……不过此等离别,让摇曳的柳枝里,摇曳出一种壮而不悲,摇曳出些许豪迈,是我等凡俗难以修炼的境界。一颗凡俗的心,多是常常被泪珠浸软,甚至击穿、撞碎。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我想:面对离别的朋友、亲人,亦或是情侣,大都是这种沉甸甸的心情吧?手持一枝鹅黄的翠柳,心怀万分挽留之意,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化作了蒙蒙雨丝和滚烫的泪滴,顺着颤抖的柳枝滴湿歧路,蜿蜒到吉凶未卜的远方……是的,在翠柳和风的良辰吉日,却无奈地面对前途未卜的离别远逝,大多心情应是苦涩的,泛不起那种苦中作乐的豪迈,一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纵想,诗人周邦彦的感触:“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横看,白居易笔下的离别:“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这是怎样的一种不堪直视的场景啊!泪水莹莹的贤妻,撕心裂肺苦苦哀求的娇娃,白首老妇,拄杖老翁,手持柳枝,尾随逶迤前行的离人方阵,千叮咛,万嘱咐 ,哭声嘤嘤,难分不舍,依依想送。明朗的春色,却如折损的杨柳,夭折成黯淡的心境。

  年年岁岁皆如是,哀鸿啼血戍边城。君不见古战场: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寄身锋刃,暴骨沙砾。这也许就是离别之际,苦苦挽留,在“长条折尽”里,祈望与绝望交互啃啮着的一种悲楚吧!

3

  如果说这种生死未卜的离别,让稚嫩的柳枝承载了太沉重的悲楚,那么情窦绽开的儿女却让新柳多了一份缠绵与凄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颗萌动的春心,砰砰跳动,交融缠绵,发酵着春夜的柔情;窃窃的私语酿出的蜜酒,醉了月色,醉了细柳,醉了春风。这是多少妙龄儿女向往的浪漫纯美的情爱啊!可是人性的弱点往往是贪恋还未得到的东西,对眼前的幸福,却只能在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哀叹里,品尝无尽的追悔与哀思。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对功名的贪恋,在春色般金贵的年华里失却了携手共游的情爱之欢,那依依的杨柳,婆娑出满眼的迷茫与惆怅。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这是失却后的怀想之切、忧虑之深。睹物思人,那袅袅的杨柳,在一双迷茫的眼睛里就幻化成了长发及腰的伊人,在春风的摇曳里,洒下一地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的复杂的人生况味。

  还有一种情况,本是“比翼连理”,卿卿我我,却抵不过旧礼俗,眼睁睁的做了棒打的鸳鸯,结果劳燕分飞。心虽不甘,可是伊人如同“宫墙之柳”,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人“攀折”,留下的是无尽的悔恨。诗人陆游与唐婉就是一对典型的代表,“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后人读来,不知引出多少唏嘘惋惜。

  时代不同、际遇各异,人们赋予了柳别样的丰姿、丰富的情愫、多彩的韵味。但无论光阴如何变换,在日月轮转中,鹅黄依旧报春色,细柳仍然摇惠风。春柳属于烟火人家,门旁,村边,田头,河湾,处处都有它的身影。它低垂下根根柔枝,以谦逊的姿态,用生命最本真的底色,与烟火万家相依相偎。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聆听千门万户的悲欢离合,轻轻抚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

  风雅之人大多青睐群芳之香艳、梅莲之高洁、松竹之傲岸。春柳无缘这太多的美誉与光环,它挤不进草木贵族之列。春柳太平凡、太质朴,质朴如贴近土地的普通百姓。正因此,它才喜欢与普通百姓默默守望、情感的血脉同频跳动。但愿春柳给凡俗人间多带一份春色的明媚、心境的明丽、生活的蜜意、岁月的静好!

4

  作者简介:

  赵化新,山东省郓城县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热爱生活,喜欢性灵的文字,沉醉淡雅的意境,执着于生活的真善美。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