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香玉专栏 | 游 春

摘要:游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北方枯萎苍黄的大地,忽然就绽放出漫山遍野的杏花,草叶还来不及涂绿地面,密密匝匝的粉红、杏白、淡黄,仿佛是天边飘来的云彩,大地从冬天的素净……

游 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北方枯萎苍黄的大地,忽然就绽放出漫山遍野的杏花,草叶还来不及涂绿地面,密密匝匝的粉红、杏白、淡黄,仿佛是天边飘来的云彩,大地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花花绿绿。

  “一帘杏雨妆春色,万物复苏映山河。”田野里的薄雾轻烟,象春姑娘轻纱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青青的小草也破土而出,那嫩绿的新叶,红、黄、蓝、紫的小花点缀在绿茵上头。春风撩拨的不止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有游人蠢蠢欲动的心弦。《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1

  风很柔和,轻轻微微地吹拂着;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田野里的麦苗,星罗棋布的村庄,纵横交错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轻风袭来,随风摇曳,给大地增添了灵动和生机。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集市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还有那些小燕子,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陌上桀然花枝,水边新绿野草,正是一年春好处。

  林间小路,公园池塘,踏青的人儿早已撷取早春芬芳的气息。流向远方的那条小河,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像无数星星在闪烁。堤岸柳的枝条,流苏般地把河水打扮,颇有贺知章笔下“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味。长长的柳条从高高的枝头垂下,嫩绿中带点儿鹅黄,透过缝隙间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的风景,随着风的吹动,所有的枝条向一侧倾斜,彷佛空气中有一只大手,一下子掀开了眼前的帘子,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

  迎春花,开得零零星星,偶尔能够看到几朵,但是连翘却开得正旺,一大片一大片明晃晃的黄色,透着春天由内而外的温暖和热情。

  撷一朵花,温暖前行。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没有风筝的春天,仿佛算不了春天。空旷的广场就成了人们放风筝的乐园,有大人带着孩子的,有年轻人三五成群的。放线的在前猛跑,托风筝的在后紧随,在欢呼叫喊声中,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纷纷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天上风筝天上飞,地上人儿地上追”。那边一人拿着线轴,一人拉着风筝,同时快速跑起来。随着“一、二、三开始!”后面跑的人快速松手,风筝一下子飞上了天,可没飞一会儿却悠地栽落在地上,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试立御河桥上望,纸鸢无数夕阳中。”春风里漫天飘飞的纸鸢,让春天过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一群华服少年,仿佛穿越而来。峨冠博带,脚踏青鞋,首挽云髻,裙裾翩翩,古韵悠长,宛若惊鸿。含而不笑的矜持举止,流露出一种宁静淡然的感觉,仿佛有了一种出尘之姿。

2

  悠悠古筝声中,他们沿溪而坐,一杯杯茶水顺着水流缓缓漂下,茶杯漂流在谁的面前,即被端起一饮而尽。有人品茗赋诗,有人即兴演唱,弯弯小河,潺潺流水,缕缕茶香,古时的风雅意境在春风中沉醉。

  《本朝文粹》歌咏道 “时人得处坐青苔,泛酒清流取次回。水泻右军三日会,花薰东阁万年杯。”典籍里的中国,深深镌刻在每一页泛黄的纸张背后,在被淡忘已久的今天,穿越历史茫茫风沙,被后人以这种方式追忆,唤醒人类的共通情感。曲水流觞的风雅唱诵、赋诗言志的水边嬉戏,那个“她”在歌咏时晕红的俏脸,多年后恐怕仍是许多人的内心憧憬。

  ……

  “燕子归来春已至,不可忘却赴约迟,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在又快又忙的现实生活里,每天像陀螺一样转啊转啊,忙啊忙啊,总有很多因素推着我们往前走,往前似乎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动作,有多少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停一停,看看我们身边的风景?

  照相机中留下那几张照片,转眼已是曾经的云烟消散吧?

  而时光从来都是慢的,过去是,现在也应该依旧是。

  “偷得浮生半日闲!”偶尔停下脚步歇歇,给自己留点时间的空白,卸下疲惫的行囊,来一次心灵的洗礼……远处,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草丛中,几朵无名的野花开得正欢。

3

  作者简介:

  蒋香玉,供职于河南省荥阳市教育局。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瞬间,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件极其微小的事,却足以融化你的整颗心。愿生活在笔下化作无数个温暖的瞬间!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