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专栏 | 海棠果儿酸又甜
摘要:海棠果儿酸又甜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海棠树,都比屋檐还高,春天开满了花,秋天挂满了又酸又甜的海棠果。这两棵树并不粗,但是有些年头了,父亲说他小时候这棵树就有,至于是什…… |
海棠果儿酸又甜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海棠树,都比屋檐还高,春天开满了花,秋天挂满了又酸又甜的海棠果。这两棵树并不粗,但是有些年头了,父亲说他小时候这棵树就有,至于是什么时候栽种的他也不知道。
春天海棠树会开出绚烂的花,所有的花朵,艳红色和白色相间,一朵朵一簇簇,开满了枝枝丫丫,也引来了蜜蜂嗡嗡地忙着,整个院子的春天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满树的红白的花儿加上翠绿的叶子,格外好看。以后读到苏轼《记游定惠院》中写海棠花“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觉得真是神来之笔。
院子北面一棵树结出的海棠果儿,果型就像一个个小苹果,只是小了很多。百度上说,海棠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怪不得和苹果如此相像。海棠颜色鲜红,成熟了颜色又红又黄,果皮上光亮亮的,老远就能闻到果香。放一颗到嘴里一咬酸酸甜甜香脆可口,满满的果汁,味道极其鲜美。百度上还说这种果子有生津解渴,健脾开胃的功效,我哑然失笑,如今胃口这么好,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原因的。
前一阵,有一个多年未联系的小学同学发来短信说“吃过你家的海棠果儿,午饭后你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对着满树的果子轻轻地敲打几下,哗啦哗啦的就会落下一大片的果子,动作极其娴熟……”她还记得我们年少的往事。那些红红黄黄的小果子被我们装进口袋,带着去上书房(在老家,去学校还是沿用古年间的说法,称为上书房),成为一个下午的美味,现在想来,那是一段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院子南面的那一棵树,结出的果子吃起来软糯的多,尤其是深秋之后,霜寒露重的时候。树上就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大果子,经验告诉我,这种果子格外香甜。于是特别期待果子自己掉下来。
院子南面有一个鱼池,果子掉在那里边就基本找不到了。鱼池旁边还有上百盆花。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花,都是爷爷种的各色菊花和步步高草本茉莉之类的。还有一棵造型特别矮的茶树,我从来没有见过家人采摘它的叶子制茶,或者是泡茶。有一棵石榴树种在一个小缸一般大的花盆儿里面,基本没有搬动过,每年会结不少的石榴,大小和普通的苹果差不多,结出的石榴是紫红色,特别有意思的是,石榴果不待熟透,就会大大的裂开一个口子,就像忍俊不禁地笑开的大嘴巴,我和我的小朋友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抠出里边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所以,等它成熟的时候,肚子里的籽基本被我们吃光了。
秋日的中午我会在一个个花盆儿落叶里边儿翻找,总会有几个惊喜在等待着我,有几次居然有果子就悬挂在那个茶树和石榴树上,我会很开心地把它摘下来。找到的第一颗海棠果儿,让它带着深秋果的白霜放进嘴里,冰凉的果儿,又甜又糯一点酸味也没有。我会幸福地咀嚼着这颗果儿,继续寻找其它被秋风吹下的海棠果子。
以后寻到的果子是给我太姥姥留的,太姥姥是父亲的姥姥,是我们家的老祖。老太太活到98岁,能清晰记得每一位儿孙曾经哪天去看过她。她老人家不识字却记忆力惊人,她会讲整部的百话《聊斋志异》,我刻意地听过,一个故事无论讲几遍,几乎一字不差。现在想来,这位当时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可真不简单。
太姥姥当时一颗牙也没有了,最喜欢吃这种熟透了,软软糯糯的海棠。我把寻来的五六个小果子,放在老太太瘦骨嶙峋的手心里,太姥姥瘪着没有牙的嘴,慢慢用牙床咀嚼那小果子,聊斋故事也正式开场了,小翠啊阿宝啊秋容啊这样的故事就娓娓道来。深秋暖暖的阳光,晒着裹小脚穿偏大襟青土布大褂的太姥姥,晒着坐在百年红木凳上傻乎乎听故事入神的我,晒在丫杈于秋日晴空里两棵落光叶子的海棠树上,晒在树头枝梢我和喜鹊都盯着的几颗海棠果子上……时光就这么流逝过去,以至于多少年后,去山大听马瑞芳老师讲聊斋,听着听着意识竟有一些恍惚,我好像又回到了海棠树下,听太姥姥讲故事的时光,小翠啊阿宝啊秋容啊一下子就又回到了眼前……
作者简介:
刘燕,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一级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获得潍坊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济南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二等奖,市教学能手称号,区级优秀教师称号。论文获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多次参与编写《学习与发展》《文体写作例话》《经典诵读》《初中优秀教案》《教材解读》等教辅书。《幸福的语文教师》等论文多次在《语文报》《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等发表。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