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牛川宝:另眼看奥运
摘要:另眼看奥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 前天(8月8日)晚7时,历时17天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闭幕,人类又一次大聚会、大团圆、大联欢至此圆满结束。…… |
另眼看奥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
前天(8月8日)晚7时,历时17天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闭幕,人类又一次大聚会、大团圆、大联欢至此圆满结束。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获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共计88枚奖牌,是追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境外最好成绩。
奥运会四年一届(本届奥运会本该2020年夏季举办,因为疫情缘故推迟一年),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比赛时间最长、关注度最高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是一场豪华的文化盛宴,是一场令人振奋的精神盛会。白皮肤的欧美人,黑皮肤的非洲人,黄皮肤的亚洲人,棕色皮肤的澳洲人,天涯海角、五湖四海的体育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都能看到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观看奥运会,就会有一千个选择:有人喜欢田径,有人热爱游泳,有人嗜好球类,有人醉心举重。不会统一,也不可统一。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爱好就是五花八门的。
看奥运的心也是不一样的,有时淡定,有时激动,有时高兴,有时悲伤,这种心情是比赛带来的,是比赛过程带来的,是比赛结果带来的。有时转瞬即逝,有时影响几天。
选择观看的比赛项目受以下因素影响:
首先,都喜欢看本国或本民族的传统优势项目。我想中国人看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女排比赛多一些,美国人喜欢看篮球比赛,巴西人看足球的比较多。
其次,比较关心自己偶像的比赛,关注偶像的输赢。梅西粉丝看足球,杜兰特粉丝看篮球,苏炳添粉丝看赛跑。
第三,家人会关注亲人的比赛,朱婷的父母一定会看中国女排比赛,孙颖莎家人必看女乒比赛。
除此之外,多数人关注的还是决赛,谁是冠军,谁拿金牌。毕竟金牌、冠军、胜利,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奥运期间还专门开辟了“奖牌榜”和“奥运英雄”等栏目,目的就是满足大家需求,迎合观众胃口,提高播放收视率。
据统计,东京奥运会有10500名运动员参赛,共设34个大项,339个小项的比赛,奖牌共计1017枚。咋一看很多,细一算很少,夺冠率仅3.2%,获奖率只有9.7%。换而言之,就是10000人注定得不到金牌,9000人肯定无缘奖牌。
不禁要问:既知结果惨淡,何故仍要前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说得好: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金牌,而是奋力拼搏的精神。
我马马虎虎也算一个体育迷吧,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前前后后看了不少。一边看一边思绪乱飞,有些想法觉得颇有意思,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从奥运看文化
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这类大型体育赛事,向来都不是体育的独角戏,还是展现各国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的舞台。
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构思都体现了东道主轻松而简约,传统又现代的文化。日本虽然属于亚洲,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接受了西方文化,他们善于把自己的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包容并蓄为我所用。
比如各国代表队的牌子,东京奥组委别具一格地采用了日本动漫的对话框形式,而且还在四周画上集中线。运动员入场式播放的单曲,很多是日本经典游戏的BGM。8月8日的闭幕式选取日本民族舞蹈。在全世界面前,在这种正式场合如此设想,既驱散了疫情带来的心理阴霾,又增加了的诙谐感,更体现了日本灵活、多变、善于吸收的文化特点。
不仅东道主,各国都不会放过在世人面前展示民族文化的机会。
8月6号晚上男、女4*100米比赛举世瞩目。首先进行的是女子接力,梁小静、葛曼棋、黄瑰芬、韦永丽四位选手发型统一而且别致,都扎成《封神演义》里哪吒三太子的头型,就像头上放了一个小陀螺,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这个发型既是中国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哪吒三太子勇敢善良、神力无边,尤其是脚下一对风火轮风驰电掣、势不可挡。姑娘们肯定希望自己踩上哪吒的风火轮跑得快一些吧。
接着进行的是男子接力比赛,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四名选手闪亮登场,他们四人屈膝抬臂做了一个陈氏太极的推手动作。陈式太极拳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功夫,动如风,静如松。中国功夫是中国最醒目的标志。同时四个小伙子也希望借助太极的力量一举获胜。
奥运文化还体现在运动员服饰上。比如中国乒乓球队的“奥运龙服”,中国红、中国龙,中国味,中国情,一身的中国文化气息。
我还注意到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口罩,整体采用中国国旗的红黄色搭配,口罩左下角的五星红旗图案采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文化不是学问,文化是吃穿住行,文化是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发展,也需要创新。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科技领域重大突破,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我们的文化也不能落后。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灵魂,是一个民族不屈服的骨骼。
奥运会不只有速度和力量的比拼,还有文化的展示。
(二)从奥运看素质
素质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具体体现。素质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民族品质的高下。
提到素质,首先要说运动员素质提高了。奥运会是最高级别国际大赛,选手身怀绝技,有力量、有速度、有肌肉、有线条。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知识欠缺、不善言谈、表情僵硬、性格木讷、缺少情趣、不懂幽默。
其实那时过去,或者是偏见,是误解。今天的他们面对观众,面对镜头自然有趣,活泼可爱。他们中的许多人会说英语、汉语、法语。不少人是大学生、是博士生,甚至是教授和科学家。
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是一名清华大学学霸,苏炳添是暨南大学副教授,奥地利女子自行车选手安娜·基森霍夫是数学家、博士生导师。高水平、高素质、高智商的运动员给我们带来更精彩、更高水平的比赛。
奥运会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离不开高素质的观众。我觉得从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36年来运动员水平提高了,中国观众的素质同样与时俱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1岁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凭借“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随队出征,被十亿国人给予夺金厚望。然而朱建华比赛发挥失常,最终只获得一枚铜牌。他不仅饱受批评,甚至收到了陌生人寄来的一个刀片。十二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为右脚跟腱伤势复发被迫退赛,也遭遇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和嘲讽。
时至今日,2021年8月6号晚上男子4*100米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因为二三棒交接不够顺畅,最终以0.01秒的微弱差距屈居第四名。可是网上没有抱怨,许多网友送来了祝福 “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这次出征东京奥运会更是被给予席卷五金的厚望。谁料在7月26号的混双比赛上,许昕和刘诗雯意外输给日本选手获得银牌。赛后刘诗雯含泪向球迷道歉,一时间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网友评论高达8.2亿。网友留言“不需要道歉”“每一块奖牌都来之不易”“银牌也是英雄”。
最能体现中国人素质的回复是8月4号女子马拉松10公里结束后,辛鑫夺得第八名后说,让大家失望了!网友霸气回复:“70亿人里排第八,你还要怎样!我们支持你!”
从金牌狂、冠军热,到淡定看比赛,冷静待失败,再到鼓励失利队员,安慰落后选手,这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是中国人的华丽转身。不是国人不需要奖牌,不是国人不渴望冠军,不是国人不希望胜利,而是中国走过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变得富强,变得理智,变得从容。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一次失败,送来一句关怀,是中国人素质提高的体现。
奥运会不只需要更快、更高、更强的比赛成绩,更需要高素质的运动员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比赛,也需要高素质的观众给失利的队员以鼓励和安慰。
(三)从奥运看胸怀
胸怀是胸襟,是气度。亿万观众关注奥运,观看比赛,不单单是看比分,看输赢,还在看运动员的胸襟,看选手的气度。
7月28日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中国选手肖若腾发挥非常好,几乎零失误,却被扣0.3分。而日本选手乔本大辉落地出界,才扣0.1分。结果出来后,肖若腾大度的向日本选手乔本大辉表示祝贺。在亿万双眼睛注视之下,在明明有实力,明明无失误的情况下,被判失败不得不给肖若腾竖起大拇指,为中国人的胸怀竖起大拇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国家,一民族,肯定都有自己的传统强项和弱项,要想赶超强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打破国家界限,拆去民族藩篱,让运动员和教练员走出去请进来,互通有无,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在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三十年前国人却难以接受。中国人丁其庆去日本做羽毛球女双教练被骂叛国,中国人杨祝梁培养了马来西亚女子10米跳台冠军被骂无耻。
2008年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还打败了中国队,曾经给国家赢得“五连冠”荣誉的“铁榔头”被人说成“卖国贼”。如今苏炳添请了美国人兰迪·亨廷顿,中国男足曾经邀请德国人施拉普纳、英国人霍顿等八位外国教练。国人接受外国教练,一方面说明中国人渴望拉近与外国的距离;中国人接受中国优秀教练员去别国执教,说明中国人走出了夜郎自大的狭隘思想。
电影《夺冠》中有外国记者问郎平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重视一场排球的输赢呢?郎平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幸接连输给土耳其、俄罗斯、美国,但是国人并没有若干年前那样抱怨和牢骚,而是宽慰郎平和队员。不是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而是我们真的已经开始欣赏比赛技术,享受比赛过程。
只有国家强大,国民富有,人民才会有比天宽阔的胸怀,比海深邃的气度。
(四)从奥运看细节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起关键作用的小事。
东京奥运会长达半个月,赛事上千场,人员两万名,这些都是大数据,大事件,大影响。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会让我们无比感动。
我不太喜欢看跳高比赛,8月4号晚上随手打开了电脑,无意间看到了女子跳高比赛决赛。
澳大利亚选手麦克德莫特跳高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麦克德莫特今年25岁,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以2.02米打破国家记录夺得亚军。不容置疑体育确实需要天赋,天赋就是实力,但是依然需要勤奋。麦克德莫特每完成一次比赛,都会安静地走到场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就像小学生默写课文那样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我想她纪录的内容或许是这一跳的得失。这是许多顶级运动员没有的,这或许是麦克德莫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能夺得银牌的一个原因吧。
再比如4*100米接力比赛,胜负眨眼之瞬,输赢厘米之间。于是二三四棒运动员都会量出自己站立位置并贴下标签。跳远和跳高起动的位置直接影响了成绩,每个运动员都会在起点处贴上标签。更有甚者,所有跨栏运动员和百米运动员所跑步数都是固定的。正是有了这样的细节才有了夺冠的成绩,正是有了这样的细节才成就了赛场上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千里之隄溃于蚁穴。忽略细节,轻视细节,也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8月6日女子20公里竞走开赛,中国选手杨家玉、刘虹、切阳什姐出战冲击金牌,本来杨家玉一直紧紧跟随意大利选手帕尔米萨诺名列第二,然而就在第18公里处杨家玉领到了本场比赛的第三张黄牌,被罚120秒,直接无缘奖牌争夺。评论员说的很清楚,杨家玉有实力,但是年轻,第一次参赛,求胜心切,导致动作不规范,是细节让杨家玉错失奖牌,甚至是金牌。
《道德经》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困难的事情一定从容易的事情演变而成,天下宏伟的事情一定从细小处着手。奥运会规模宏大,人员众多,赛事复杂,精彩纷呈,但是一些细节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五)从奥运看友谊
1920年第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努力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口号“Faster,Hijher,Stronger”,翻译为六个字“更快,更高,更强”。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又加了三个字“更团结”,就是运动员之间要体现友谊。
相聚是短暂的,再加上互不相识,语言不同,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机会很少,可能只有赛场上作为对手时你来我奋力往拼杀的几十分钟。可是,语言障碍,时间短暂,竞争激烈,丝毫不影响纯洁的友谊之花绽放。
8月6日晚上,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比赛在中国和德国之间举行。最终中国队以雄厚的实力3:0夺冠。凌晨,德国选手奥恰洛夫更新了微博,用中文表达了队中国对的敬意:“对于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出色表现,我表示由衷的祝贺与崇高的敬意。”短短的一行字是满满的敬意,更是浓浓的友谊。
7月31日,男子800米预赛,美国选手Isaiah·Jeweet和非洲选手Nijel·Amos不幸在弯道碰撞摔倒,他俩相互搀扶跑过终点。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两位选手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选择了友谊。
男子跳高比赛,卡塔尔名将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在决赛时越过的高度都是2.39米,两人成绩相同,他们可以加赛,最终都选择了不比赛,共同分享金牌。巴尔希姆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日本选手五十岚加野输给了巴西选手伊塔洛·费雷拉,但是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加野还帮助费雷拉翻译记者的提问。
奥运会的最初目的是通过比赛激发人的身体潜能,适应恶劣而残酷的生活环境,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得以生存。奥运会的目的不是竞争,不是输赢,更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时至今日,奥运会已经成为运动员交流的平台,成为选手切磋的聚会。团结,友谊,共同进步必将是奥运会嘹亮的主旋律。
奥运不只有拼搏,还有友爱,有温暖,有温度。
(六)从奥运看故事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奥运会上上万名世界顶尖选手,他们走到今天,没有几个人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
8月5日,女子十米台决赛。十四岁中国小将全红婵夺得金牌,三跳满分“水花消失的小仙女”跳水女皇郭晶晶赞叹“我一辈子都没有跳出这么多满分”。
全红婵是农民的孩子,非常理解父母的艰辛。她说妈妈住院需要钱,我要挣钱给妈妈治病。十四岁的她至今为止没有去过游乐场,没有去过动物园。她最大的愿望是开一个小超市,买自己喜欢吃的辣条。
全红婵不仅是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还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孩子。在东京比赛间歇的短短时间里,其他运动员都在休息,十四岁的全红婵却在一旁的垫子上专注地一边又一边练习下一个比赛动作。她的背后是一个坚强、成熟的影子。
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穷人孩子没有优越的条件,没有安逸的环境。就像非洲大草原上出生的小角马,要像活命就必须很快学会站立,学会奔跑,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甩开狮群的利爪,才能躲避鬣狗的攻击。贫穷并非都是坏事,磨难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斩断弱者飞翔的翅膀,也能割去强者身上的枷锁。
奥运会不只有冠军拼搏的身影,更有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是赛场上的强者,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
(七)从奥运看坚持
荀子《劝学》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奥运会既是力量的比拼,也是速度的较量,还是智慧的体现,也是毅力的考验。
波尔是中国人相对熟悉的德国乒乓球运动员,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2000年,那年他19岁风华正茂。如今波尔39岁,已经六次参加奥运会,却屡战屡败。
还有刚过完58岁生日的卢森堡乒乓球老将倪夏莲,7月25日对阵17岁韩国小将申裕斌,两人相差41岁。最后58岁的倪夏莲3比4负于申裕斌。倪夏莲说,只要自己开心,何必要设定年龄?
许多事情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和性别没有关系,和金钱没有关系,和身份地位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你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兴趣和喜爱。有了喜爱,即便满头苍发依然赤子情怀;有了喜爱,即便伤痕累累依然痴心不改;有了喜爱,即便苦难重重依然坚持到底。
奥运会不只有胜利者的笑容和掌声,还有失败者的默默坚持前行。
(八)从奥运看科技
奥运会是赛场,比的是力量,比的是速度,比的是柔韧,比的是耐力,但是不得不说,今天的奥运会比的还是科技。
7月28日,东京奥运会赛艇项目女子四人桨决赛,中国运动员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夺冠并打破纪录。几年来四个人在国内外赛场所向披靡,保持全胜。有什么秘诀吗?
有!这个沉甸甸的金牌后面是姑娘们每天刻苦训练10个小时,是每天划桨动作重复几千次,上万次。除此之外,还有航天技术的功劳。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运动员抓水、驱动、出水、回桨等不同动作姿态的动力大小,助力运动员夺冠。科技的投入,帮助运动员成为顶尖高手,减少伤病,从训练中反馈数据,促进运动水平提高。
苏炳添曾因伤病和年龄问题计划退役,却在东京奥运会会上跑出9秒83的亚洲纪录,跻身世界前十名,就是在他的训练中计算机放生模拟给出了他跑步时步长、预备时膝关节角度,这是典型的科技训练。
科技不只是服务于民生,服务于工业,服务于国防,服务于经济,还为我们的奥运健儿插上夺冠的翅膀。邓小平有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另眼看奥运,不仅是换个角度的问题,不仅是换个位置的问题,而是换一个思路。不止看奥运,生活中有些时候一直走可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换个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简介:
牛川宝,原阳县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喜欢运动,喜欢朋友。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