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通访名校提素养培训感悟 | 刘钧岭:智慧“解构” 个性“建构” 卓然成长

摘要:智慧“解构” 个性“建构” 卓然成长 ——“赴南通,访名校,提素养”学习收获 沐浴春阳万丈,轻嗅桃李芬芳,怀着对南通教育满满的向往与期待,我们从中原腹地奔赴长江之畔,去……

智慧“解构” 个性“建构” 卓然成长

——“赴南通,访名校,提素养”学习收获


  沐浴春阳万丈,轻嗅桃李芬芳,怀着对南通教育满满的向往与期待,我们从中原腹地奔赴长江之畔,去赴一场名为成长的约会。

  充实而短暂的研修时光转瞬即逝,但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却久久挥之不去。不必说“蕊春园”中一草一木皆有情的美妙体验;也不必说丁特灵动诙谐的课堂展示;单是一场场精彩报告中的智语良言,便能振聋发聩,令我受益匪浅。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46

通州实小校长王笑梅在蕊春园里为来访者讲解校史


一、解构文本,课堂教学的基石


  南通市中青年名师王笑梅工作室成员陈桂萍老师由一次刻骨铭心的“通课”经历意识到:“一个人的专业成长一定是在不断地解构中,通过自我的重新建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概念,构建自己的个性教育世界”。

  她的话如三月春风,一下子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回想自己参加赛课时研读文本、细读教参、饱览文本解读的过程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对所授课文进行解构吗?大量阅读吸收之后,挖掘切入点,精心构思教学设计,一次次书写、修改、完善设计的艰难历程不正是在重新自我建构吗?

  陈老师的字字珠玑,正如她所讲的那堂开了“天眼”的课一样,令我对文本的解构和建构有了深入的理解。

  “解构文本” 即对所授课文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梳理。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保障,更是语文教师的专业体现。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50

陈桂萍老师


  好的“解构”需要我们将文本掰开了、揉碎了去细读、研磨、斟酌。一个句子、一个字词、哪怕一个标点都应该去解构分析其背后的深刻用意。

  正如陈老师所举《翠鸟》一课的例子:“翠鸟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句话里有两个“飞”字,它们的含义一样吗?《邓稼先》一课中面对核武器试验中的突发事件,邓稼先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为什么不用叹号,而要用平淡无奇的句号?《背影》开头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又有怎样的深意呢?唯有在解构文本的过程中解开这些文字密码才能真正走进人物,读懂作者。

  当然,唯有“细”,还不够,解构文本还需要丰厚的储备积累。制作读书卡片是丰富积累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把制作的读书卡片,按类别细密划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丰厚相关知识,最终梳理出该文本所有的教学资源。如此,课堂才会展现出丰厚积累和灵动创新的的特点

  由此可见,细腻丰厚又智慧的文本解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石,是语文老师立足课堂的必备能力。


二、建构发现,专业能力的催化剂


  “文本建构”即在大量的阅读、梳理和细腻的分类、批注之后,根据“这一篇”的文本特质和独特手法,甄选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之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会认为文本建构就是把阅读中所看到课例亮点进行重新组合。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是低级的建构,它只是把别人的思维进行了简单的拼凑而已,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是低效而缓慢的。

  那什么是高级的建构呢?我认为融入自己独特发现和思考的设计是好的文本建构。如陈老师的《翠鸟》一课,就抓住了自己在解构文本时所发现的两个不同含义的“飞”字来建构教学;丁卫军老师在执教《社戏》时,以学生解构出的五个矛盾点为主问题开展教学;我在解构《散步》一课时,发现文中重复出现并具有独特含义的“听”、“背”、“春”从而轻松揭开了作者蕴含其中的多重主题……独特新颖的发现让教学建构焕发了勃勃生机。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53

丁卫军老师观摩课


  高级建构也可以是对上过的课再次品味时建构出的教学理念。陈老师在报告中说:“上完公开课之后,我再次回头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元认知。

  突然发现,这堂课大家帮我的解构不就是“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这样的大问题推进;抓两个“飞”字做做文章这样的字词句的赏析;孩子们会怎么想?这样的儿童本位思考,儿童化的解读吗?”

  通过对一节公开课的再审视、再认知,陈老师建构出了清晰的课堂教学理念,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优秀的文本建构还可以是重组文本中能够助推情感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整合、加工、研读的过程中,逐步生发情感,积蓄体悟,深化思维的建构。如《安塞腰鼓》整合重组文中不同形式的排比,让学生充分感受排比的丰富与智慧;《变色龙》聚焦“荒唐” 二字,将同类句段重新整合,从而剑指内核,解读人物行为背后的缘由;《社戏》由点及面,聚焦“双喜”语言,感悟文章主旨……灵活重组的建构可以让教材焕发新的光彩。

  类似于以上这样的个性文本建构,是珍贵而精彩的,持之以恒必能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向名师靠拢,缩小与名师的差距。


三、解构自我,建构主张的萌芽


  教学中对文本的解构与建构,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备的能力和成长之源。作为一名“语文人”我们还要力求在自我解构中建构自己的教学主张。

  以前的我总认为只有像丁卫军那样卓越的特级教师,他们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建树理想了之后,毕其精力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从未敢奢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56

作者与丁卫军合影


  然而,在本次南通行的专家报告中,我屡次听到“教学主张”一词。80后的陈老师初生牛犊不怕虎,凭借锲而不舍的毅力为自己的特色教学找到了贴切的“自在”主张。

  丁卫军老师在报告中说道:“我们要敢于亮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自觉促进专业成长。敢于亮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至少可以证明他是一个能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老师。”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团长郭志明在报告中也专门谈到:教育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是名师区别于一般教师乃至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听了专家的句句箴言,我敢想了!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59

郭志明老师


  一名语文教师想要专业化的成长,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教学主张。因为唯有探寻到独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才能从主张的基点去泛读精读,阅读就有了方向;才会由主张的视角去研读教材,文本的解读就越来越深刻;才会用主张的思想去研究和设计教学,课堂教学就会神采飞扬。

  那么如何才能建构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呢?丁卫军老师在阐述自己的“简约语文”时说道:“我这个人就是一个简约的人。我微信的个性签名是因为简单,所以快乐。所谓教学主张,就是我的语文追求。”

  由此可见,解构自我是建构主张的起源和萌芽。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剖析自己是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的?追求的语文教学风格是什么?课堂教学是如何组织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哪里?课堂教学体现了自己怎样的追求?理清了这些问题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检验、积累,从而深化认知,最终形成自己对教学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201

作者与伙伴们在蕊春园留念


  当然,教学主张绝不是只靠几个问题的解构剖析便可以形成,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定期解构与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回望与反思的基础上提练出“中心句”或“主题词”,进而聚焦并建构出自己教育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验和智慧。

  智慧解构文本方能灵活建构优质课堂教学,大胆解构自我定能建构个性“主张名片”。心向往之,身必至矣!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做思想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想者,努力丰厚自己的教学理论,让自己在“解构”与“建构”中卓然成长,打造自己的课程教育特色。


微信图片_20210410165115


作者简介:

  刘钧岭,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新乡市模范班主任,获嘉县优秀教师。教育感言:教育是一方期望的田野,只要耕耘不辍,就会有春之繁华,秋之收获。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小慧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