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悟 | 王小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摘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写给六一班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开学一个多星期了,看到你们还是有些浮躁,一直想和大家聊聊,但是各种事情千头万绪,总是不能抽出时……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写给六一班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开学一个多星期了,看到你们还是有些浮躁,一直想和大家聊聊,但是各种事情千头万绪,总是不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和大家好好谈一谈,今天是星期天,我就借着写信的机会和大家说一说读书的事情。

  惊蛰节气刚过,“拔地雷声惊笋梦,弥天雨色养花神”。春雷发动,所惊的不只是“蛰”,植物也醒了,大地也醒了,同学们,不要再蛰伏,不要错过成长的好时机,从蛰伏中奋起,从沉睡中觉醒。

  我相信酝酿的力量!

  前几天,我们班级开了一次读书交流会。说实话,这次的读书交流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惊喜,它更让我看到了你们背后的付出。有几位同学孩子不敢上台,是被我逼着上台的,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精心地准备之后,他们勇敢地走上了讲台,虽然还略带紧张与羞涩,可依然掩盖不了努力后的绽放。

  生命拔节成长的感觉真好!

  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手机已经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好多家长和我反映这个问题,手机现在已经成了阻挠你们成长最大的障碍。网络、手机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好好地利用它。游戏是打不够的,视频是看不完的,明星也是追不完的。但是,这些廉价的快乐终究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它必定会透支你将来的快乐。

  我一直相信,纸质的书籍是有温度的,在这个有些浮躁、功利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一本纸质书,并且随时勾画圈点出自己醉心的文字,那应该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开阔自己的眼界,打开人生的格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是通向高贵的最低的门槛。

  宋代文人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黄山谷的老师苏轼这样说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代才子,苏轼自小便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情壮志。在《论语》当中我们也读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气自华”呢?读书。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博览群书,涵养心性,在潜移默化当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谈吐修养,达到气自华的目的。

  杜甫之所以能够“下笔如有神”,是因为有了“读书破万卷”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是一天天的铢积寸累。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是读书的妙趣吗?

  董卿曾在一个节目中说过:“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快乐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意思就是嗜好读书的人,他必定工于文章,嗜好艺术的人他的艺术才能也必定精良。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却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当我们看到演说家在台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时,当我们看到某位同学出口成章、笔下生辉时。我们应该知道,这便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思想的河流便不会枯竭,精神的储备便会更加丰富。

  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我们无法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但是却能够透过书籍同一个个高尚的人进行交谈,汲取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获取他们的力量和勇气。

  优秀的书籍如同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历史、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穿过混沌,通过理性,解开生活的谜团。

  “明月一夜为良友,诗书半榻是严师。”这副对联是建国后,毛泽东用于勉励自己读书而写的。

  徜徉书海,其乐无穷;品味书香,受益良。

  人的一生中财富、容颜、名利都可以失去,但是储藏到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却不会失去,这是只属于你个人的知识宝库,它将是你一生最忠实的朋友。

  但是,这些道理如果不扎根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那就是空谈。

  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大家要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特别是学会预习,大声朗读,这是培养语感、提高自信行之有效的途径。

  然后是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特别感谢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的晨诵、午读活动。每天早晨,伴着朝阳,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诵读经典,从《论语》到《大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一步步走来,琅琅的读书声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除了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去读文学经典,古今中外,凡是经典皆可以拿来为我们所读。午后进入教室,静静地翻开一本好书,抛开一切杂念,沉浸在语言的奇妙世界中,让身心畅游另一个神奇世界,感受文字的无穷魅力。

  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西游记》培养我们无限的想象力,《水浒传》展示了平民百姓的公平侠义精神,《三国演义》风起云涌,精彩壮阔。《红楼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独立“红学”。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你们的精神着上亮丽的底色。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高尔基的坚强、勇敢;巴尔扎克的批判、犀利……这些文学巨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人生百态、万般滋味。

  除了这些书籍,我们还要涉猎各种读物: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

  面对生活中纷繁多样的诱惑,同学们更要学会控制,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自己的人最了不起。喧嚣的世界里,静静地沉下心来,用阅读滋养每一寸生命。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在你人生低谷的时候,他可以给予你信心和力量;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以告诉你要戒骄戒躁;当你迷茫无助的时候,他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帮助你走出人生的误区。

  为人师者,总是想倾尽所学,让你们有所收获!说了这么多,如果信中的某些话对你有所触动,让你有所顿悟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天道酬勤,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大家共勉!

期待你们进步的王老师

2021年3月6日夜


微信图片_20210320173436


作者简介:

  王小芳,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着孩子们一道诵读国学经典。徜徉于唐诗宋词,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在三尺讲台上追寻着为人师者最初的梦想。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小慧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