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洪岩:夜读苏轼​

摘要:夜读苏轼 ——读《前赤壁赋》 我对苏轼,特别仰慕。仰慕其达观,仰慕其“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济世情怀。每每夜读其诗文,感慨良多。 八月多雨。是夜,沏上一杯茶,……

夜读苏轼

——读《前赤壁赋》


  我对苏轼,特别仰慕。仰慕其达观,仰慕其“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济世情怀。每每夜读其诗文,感慨良多。

  八月多雨。是夜,沏上一杯茶,读苏轼的《前赤壁赋》,为其“文”“理”折服。写景、抒情、言理水乳交融,其忧患人生和自我解脱的胸怀如大山一般矗立在我的世界里。


1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过着犯人般的生活。他在黄州所作的诗中,曾经描写过此时此地的困苦心情:“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这时的苏轼,忧患意识在诗中有明显的流露。在《浪淘沙·赤壁怀古》一词中,诗人这样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澎湃的波涛,冲刷走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辉煌,而我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东坡不过如此。

  咱们从头读来。“望美人兮天一方”,先写其“乐”。这种“乐”,是“苦中作乐”,东坡为眼前的山水美景而乐,是一种恬淡闲时之乐。

  东坡写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东坡内心世界的澄澈,洒脱由此可见。所以,面对此情此景,苏轼颂“明月”“窈窕”之诗,其“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情已初露端倪。

  真的要“羽化登仙”吗?

  “击空明兮激流光”,在水光月影,澎湃涛声里,东坡居士泛舟夜游把酒高歌,极尽铺排之势写乐。


2


  然而,客人的洞箫声扑面而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去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箫声,分明是在写作者的一腔忧思愁绪!

  箫声止。且听吹箫者的一席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此段的重心在最后一句,其忧思之情,怀古伤今之意已明了。接下来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作者的心态和用意呈现笔端。那种恬淡闲适之乐,经不起忧患意识的冲击,霎时掩盖了闲适之乐。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上的坎坷,命运的乖桀,生活的困苦,便借“客人”之口一吐为快!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曾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韦庄也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菩萨蛮》”

  豁达的苏轼自有解脱精神苦闷之法。“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段文字,东坡以水、月为例,写出了“变”与“不变”之理,写出了自我存在感,从而享受到了天地万物的存在与乐趣,表达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如何才能求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呢?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我调节。此时他“洗盏更酌”,又开怀畅饮。此时他已冲破忧患意识的阴霾和单纯的山水之乐。管它曹瞒周郎,管它人间悲喜,放枕便睡,睡即入梦,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让东坡先生得以自我解脱!

  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写道: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可他却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他写《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人生总有风雨,苏轼却不以为意。

  他说:我有草鞋轻胜马,我有蓑衣穿雨行,风雨自来,我自从容。

  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人怎能不爱苏东坡?

  正所谓: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我们都要以平和、达观的心态处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这种高尚的人格境界。苏轼在此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乐观旷达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与之一脉相承。

  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无论是悠扬,还是感伤,我们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风霜,终会一路高歌,一路阳光。

  夜来香袭来阵阵花香。我起身伫立院中,望着挂在中天的月亮,想着东坡先生的美文,我仿佛看到了东坡先生与客谈笑风生……


4


作者简介:

  王洪岩,西华县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国微信诗人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南方诗刊》《中国微信诗人》《周口日报》《旗飘芸窗文学》《诗梦文学》等纸刊平台。教书育人之余,喜读诗歌、散文。铁肩担道义,教坛育栋梁。用文字记录美好,用诗歌吟唱生活。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