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葛国桢:秋天的清晨

摘要:难熬的暑夏终于过去,窗外又是秋天了。 秋天的早晨,从远处吹来一阵微凉的风,落在人的身上、脸上、手臂上,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惬意。我披衣走到室外,在晨光的微曦里,不由得想……

       难熬的暑夏终于过去,窗外又是秋天了。

       秋天的早晨,从远处吹来一阵微凉的风,落在人的身上、脸上、手臂上,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惬意。我披衣走到室外,在晨光的微曦里,不由得想起了很多年前那个秋天的早晨。

       那一天我当上了乡村学校的代课教师,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

       天刚蒙蒙亮,我就快步来到了只有几棵白杨、几间陋屋的村小学校。原以为我来得够早的,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教室里已经整整齐齐地坐着我的全班学生了。原来昨天下午,我给孩子们许诺,今天早晨我要带着他们一起到田野里上第一节作文课,他们的心里早就憋足了劲儿。

       于是我们就走出教室,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学校外的田野走去。

       秋天的田野很美,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晴朗朗的早晨。路边的小草上,果园的树叶上,庄稼的果实上,甚至小鸟的翅膀上,到处都挂满了晶莹欲滴的露珠。远处有一片淡淡的瓦蓝色的晨雾,和着村里早起人家厨房里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像是田野围上的一条美丽的纱巾。这时候,高粱红着脸,大豆弯着腰,玉米呢,正抱着硕大的棒子向人们炫耀自己的不凡……孩子们像一群放出笼子的小鸟,兴奋地在田野里奔跑着、跳跃着、欢呼着,温柔柔的风吹过来,轻轻抚弄着他们的衣襟,抚弄着他们的小脸,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纯净无比的童话世界。

       我们沿着清晨还没有人迹的大道走去,我一样一样地给孩子们讲解着眼前景物的特点,教他们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怎样声情并茂地去描写、去形容,教他们一篇文章应该怎样构思怎样观察……这个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非常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大自然的奇妙境界里而不能自拔,他们的眼睛忙个不停,脚步忙个不停,手里的笔也忙个不停,密密麻麻地在小本子上写着记着,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秋天田野里的视野非常宽阔,我们看到,在远远的东方的天际,先是出现了一片鲜艳的红色,把浮游着的几块雪白的云朵也染红了。接着,太阳露出了一点头颅,接着越来越高,越来越圆,虽然颜色很红,但并不怎么耀眼,就像一幅画似的。再接着仿佛就在一瞬间,太阳有了光芒,像一根又一根长长的红色丝线从天际扯了过来,霎时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身上都盖满了这些红色的丝线,暖融融的。一群不知名的小鸟不知从什么地方飞过来,在我们头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远处开始响起牛羊和各种牲畜的叫声,三轮车、自行车和其他车辆的走动声,人们开始下地干活的说话声,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一曲美妙无比的轻松舒缓的田园交响乐,回响在无边无际的秋天的早晨……

       回到学校, 我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题目就叫《秋天的早晨》。我看到,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埋头唰唰地书写,连平时提起作文就头痛不已的孩子都轻轻松松地写了上千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班里的孩子们对作文不再感到害怕,相反地,他们总是撵着我问:“老师,又该写作文了吧?”

       后来,我还把许多热爱写作的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蒲公英”的小文学社,我手把手地教他们采访,观察,写作,我们采风得来的几十首民间歌谣被收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孩子们带着朝霞和露珠气息的作品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获奖,后来,蒲公英文学社的代表还出席了全市文学社团代表大会,在会上介绍文学社的活动情况,得到了省里来的知名作家老师的赞赏。

       多少年过去了,很多我的学生如今已经走上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不断给我写信说,那个美丽的秋天的早晨,那次田野里的作文课,给了他们终生的启发和教益。他们忘不了那豌豆大的蜜蜂,正在和米黄的花蕊调情,忘不了刚出苞的绿叶在渐渐地变得坚硬,还有那滚落在草丛中的露珠,静静的与泥土相拥。忘不了那明媚的天空、温和的阳光,还有浓浓的秋风……

       孩子们,我何尝不想念那个美丽的秋天的早晨呢?那是我走出学校大门,走上社会,走上自己人生舞台的第一步啊!


微信图片_20200912170637


作者简介:

葛国桢,许昌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燕子飞来》《我的乡土我的村》,报告文学《九万里风鹏正举》,史志作品《天下庾氏文化之根丛书》等。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作品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微型文学大赛奖等。


  • «
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娜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语参家园 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