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南横林子中学校长 宋剑波

· 优师文学 来源:教育与法网 作者:秩名 Friday November-29 2019 08:34:32
摘要:在挠力河中游,完达山北麓,座落着全国最大的机械化农场,在这片富有传奇色彩,令人向往的土地上,有王震将军亲手栽下的将军树和师生堆雪人的身影,有第一任场长、老红军黄振……

  在挠力河中游,完达山北麓,座落着全国最大的机械化农场,在这片富有传奇色彩,令人向往的土地上,有王震将军亲手栽下的将军树和师生堆雪人的身影,有第一任场长、老红军黄振荣给师生讲话的场面。这里花红草绿,这里绿树成荫,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它就是八五二农场南横林子中学。

  一、学校现状

  学校创建于1958年,校园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800人,专业教师106人,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品德、能力、个性的培养。

  优势:

  1.我校教师有着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2.我校有国家级课题、省级重点课题。

  3.我校有一批年富力强,理念新,走在课改前列的优秀骨干教师。

  4.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在垦区享有盛誉。

  5.我校有举办黑龙江农垦总局“课堂教学大赛”的成功经验。

  劣势:

  1.学校规模大,资金紧缺,学生人数多,管理难度大。

  2.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对课改热情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现代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知识结构沉旧,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不高,难以开发校本课程。

  3.教研意识淡薄,许多教师因循守旧,凭传统经验教学,更多的教师认为科研领域很神秘,不敢于做,有的教师想搞教育科研,却缺少相应的环境。

  由于缺乏相应的平台,这些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带动起多数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做为南中一校之长,我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全场人民的重托与期待,我必须坚定信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改革中求发展

  作为一校之长,就必须为学校谋发展,学校要办好,办出特色,重在教学改革,就须在课改中求发展,必须让科研先行,让科研为改革定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仅是提高学历已远远不够了,教育理论的更新,教育思潮的涌现,教育改革的深入都要求教师在更高的层面提高素质。通过分析我校的内部优势与劣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当前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我们将教研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成立教育科研室,选择符合条件,年富力强,在课改中脱颖而出,各有所长的教师组成,校长亲抓,教学副校长直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明确教科室的首要任务是抢占学校发展的两个制高点:即教育信息网络化和课程改革。

  在教科室主任带领下,教科室全体积极投身到教研工作中,制定近期工作目标:

  ㈠.规范学校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指导

  我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省级重点课题《现代化信息教育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研究》、省级课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综合讨论法》的研究。搞好课题研究,实验教师是关键,通过多种渠道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力争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教育科研积极分子,以推动全校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要求教师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教案、课堂实记、学生问卷、观察日记、课后分析、音像带、照片、教具、学具等。目前各项研究都进展顺利,地理综合讨论法的研究已进入验收阶段。

  ㈡.成立网络信息小组

  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技术人才,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完成新课程目标,学校成立了网络信息小组。

  陈济江、向蜀东两位教师刻苦钻研,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网络的应用都颇有研究,我们挖掘人才,充分利用这宝贵的资源,从各学科教研组选拔积极上进、努力钻研、年富力强的教师成立网络小组,开展网络信息的学习,除寒、暑假培训外,每大周利用两个晚上学习,在两位教师的带领下,网络小组学习了Photoshop、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小组成员兴趣浓厚,互帮互学。在网络小组的带动下,其他一些教师也主动加入,积极学习。数学教研组每大周利用周六、周日两个晚上,全员学习,他们从简单的绘几何图形学起,非常实用,增强了许多年纪大、微机水平一般的教师的学习信心。数学组走在了前面,全校上下掀起了学习制作课件、网络学习的热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陈济江、修丽老师制作的地理动感课堂《海洋资源》,在黑龙江省地理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5月份各学科教研组推出一节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共12节,6位班主任组织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公开课,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都是网络小组成员的作品,并且已不再是幻灯片式课件,尤其是陈济江老师制作了南中教学网,数学教研组组长陈建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南中数学网页,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学期,我们在地理、数学学科进行了网络教学初探,已经向开发网络教育资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㈢.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鼓励教师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教科室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方式:首先,走出去,请进来,由教科室主任带领部分骨干教师前往实验区学习,并将观摩课录像刻成光盘,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日组织观看、研讨。出去学习的教师每人一节汇报课,并针对课堂教学问题改革答疑解难,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其次,教科室成员本着“研究、指导、服务”的原则,基于校本、教学实践开展研究,随机和跟踪听课,现场研讨,互动评课,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学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求讲课教师写出当堂课的教学反思,使教师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师王正刚是一名老教师,可是在课程改革中不甘落后,我们听了第一节课后,他积极反思自己,和教科室人员共同探讨,听取意见,找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当第二次走进他的课堂时,教学方式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字问题以灯谜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观察、猜测、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改变了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发展营造宽松的、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氛围。他还主动邀请教科室同志去听课,提出意见,不仅注重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并积极地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选择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如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有零花钱、压岁钱,就在学生中开展“如何理财”活动,鼓励学生调查储蓄利息,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开展讨论。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随机和跟踪听课中,及时发现闪光点,并给予有效指导,真诚服务。语文教师尹超阅读课有特色,教科室多次听课、指导,与尹老师交流、碰撞,在“对话”和互动中达成共识,鼓励尹老师大胆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尹老师的以自主阅读、讨论、质疑、辨析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中“整体感悟”、“分角色朗读”、“质疑点将”、“角色扮演”等环节独具特色,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活动、学生被动接纳知识的状态,使在教学中孤军奋战的教师有了并肩战斗的伙伴,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合作与交流中注重克服学生片面的个体竞争意识和利已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科室将尹老师的语文阅读课录像,在全校推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㈣.加强校本培训,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38岁,38岁以下教师40人,这是学校的生力军,南中未来的蓝图将由这些年轻人来谱写。青年教师有活力,可塑性强,所以我们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和速度,提出“一年上道、二年过关、三年成熟”。发挥教科室指导作用,吸引广大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从较低层起步,在教研基础上寻找科研成长点。对多数青年教师,要求从最基本教育教学研究训练入手。在教改中提出“适学生者生,不适学生者亡,谁做谁得”的口号,鼓励青年教师在教改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养成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力争青年教师人人能上汇报课。教科室对青年教师随机听课和跟踪听课,并把课堂教学过程用摄像机录制下来,通过课后观看、分析、推敲录像,对教师进行诊断和评价,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指导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许多青年教师都能主动地邀请同事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大型活动中,大胆推出新人。为迎接东北三省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大赛,红兴隆分局在我校举办“地理教学研讨会”,教科室推出的两位青年教师热情很高,积极准备,制作课件,收集资料,设计教学。教科室和地理教研组认真指导和帮助,从教学设计入手,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讨论,上试验课时录像,通过录像评课,大到教学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小到教师的每一句话,字斟句酌,反复改进,在分局地理教学研讨会上,两位教师脱颖而出,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连本校的老师都不禁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感慨。这两位青年教师被选拔参加农垦总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双双获一等奖。其中孙烨老师被推荐参加东北三省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赛后教师都说:通过这次赛课,在理念上、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充满信心。他们的成长也给年青教师树立了信心,在新课程改革中,谁做谁得!年青教师们积极投入到课改活动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的热情。5月份推出12节探究性研讨课,青年教师就占了7节。这些教师共同的特点是:注重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将各科知识有机协调,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开展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大胆创新,走在了我校教育改革的前列。

  为了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初步提出“四个一”,即每个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有本学科特色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反思性教学案例,出一份试卷,全方位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三、前进中的反思

  一个学校,无论历史的长短,规模的大小,要想全面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的决策者、领导者、实施者把握教育规律,以战略性的眼光找到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近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还学生天性、灵性、个性,培养创造性,眼睛盯在教学质量上,劲使在教育科研上,功夫下在管理上”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创办特色校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从古至今,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之路是我们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最佳选择。

  1.教育科研是办有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办特色学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发展必须追求的办学新理念。所谓特色应以办学风格、办学特点、办学特长为主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要从规范化学校走向特色化学校,一个学校无特色是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今后学校的竞争力量关键是要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树立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教师,在教育竞争中,学校立于不败之地也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标志是有名师,没有名师的学校是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名师是名校的品牌,而名师一要自己具备高素质,二要靠培养,培养名师的重要渠道是教育科研,我校骨干教师都是在各科中的教科研带头人,通过他们带动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2.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能力的需要。

  人靠从外界摄取食物以吸收能量得以生存,并靠从外界获取信息增进能力而得以发展。人若不获取新的信息,不增加新的经验和能力,就只有停止和倒退,随着飞速发展的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获取新信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校长和教师更是如此,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要靠教师,作为教师,他的理念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用时代最新信息来武装自己。在丰富新颖的信息中汲取营养,不断进步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使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

  3.教育科研是教师创造自身价值,传承文明的需要。

  人们把教师比做蜡烛,来形容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作为教师不应满足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收获,即“教学相长”。如何把自己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实践的经验体会,变成共同财富传承后人,最主要方法就是以教育著作及科研论文展现出来,只有那些既培养了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又写出较多有价值的论文和著作的教师才是拥有完美的教师人生。只知教书不善总结,不愿研究理论是不完美的,教师只有广泛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律,不断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写出高水平专著才能创造完美的人生。传承中华文明史,是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4.校长要做教育科研带头人

  校长是教师的表率,校长首先要重视教育科研,要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要想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校长要先成为科研校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形成广泛的持久的教育科研活动,校长必须带好头,领好路,做榜样。校长参与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科研,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促进学校领导人员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近一年的实践表明,校长积极参与和领导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科研不断深入的先决条件。


  • «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小威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教育与法网,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