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成绩好,先培养学习态度和专注力
摘要:深夜十一点,台灯下孩子还在和数学题较劲。 橡皮屑铺满桌面,应用题的草稿涂涂改改,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挫败。 这样的场景,许多家长都不陌生。 当作业变成拉锯战,分数成了…… |
深夜十一点,台灯下孩子还在和数学题较劲。
橡皮屑铺满桌面,应用题的草稿涂涂改改,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挫败。
这样的场景,许多家长都不陌生。
当作业变成拉锯战,分数成了心头刺,我们往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忘了蹲下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养育孩子就像培育一盆多肉,有的品种叶片肥厚,能迅速适应环境;有的则需要更温和的光照和更耐心的等待。
那些育儿书里完美的教养公式,在真实的孩子面前总会显露出局限性。
毕竟,我们面对的不是流水线产品,而是一个会撒娇、会疲惫、会突然走神的小生命。
比起急于纠正孩子的 “问题”,或许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当我们说 “要好好学习” 时,不妨试着把抽象的期待转化成具体的指引。
比如,把 “快点写完” 换成 “需要妈妈陪你读一遍题目吗”;用一个温暖的拥抱代替皱眉的催促,用共同攻克难题的决心化解焦虑。
学习态度的培养,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孩子整理书包时,鼓励他们把课本按学科分类。
背诵课文时,引导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内容。
就像厨师精心准备食材,运动员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学习中的每一个小步骤,都是培养严谨态度的基石。
当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这份认真劲儿会慢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专注力的养成,需要我们做 “减法” 而非 “加法”。
给孩子创造一个简洁的学习环境:清空桌面的小玩具,关掉客厅的电视,让孩子在相对安静的空间里,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与其用倒计时催促,不如设定明确的小目标,比如 “专心做完这五道题再休息”。
当孩子沉浸在思考中时,时间的流逝会变得不再重要。
别轻易给孩子贴上 “不专心” 的标签。
每个孩子进入专注状态的速度不同,就像不同的种子发芽需要不同的时间。
多肯定他们专注的瞬间:“刚才你计算的时候特别认真,连我叫你都没听见!” 这样的正向反馈,比批评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养育这条路上,我们难免会有焦虑和迷茫。
但请记住,我们的情绪和态度,就是孩子成长的底色。
当我们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用耐心和理解陪伴孩子,那些曾经让我们头疼的 “问题”,或许会在某一天悄然绽放成惊喜。
- «
穿越到手机上阅读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时宜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