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高校进入前40名

摘要:慧智育: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也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关键指标。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

  慧智育: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也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关键指标。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下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703105546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前100名排行榜中,我省湖南大学名列15名(95260.17万元),中南大学19名(84675.60万元),湘潭大学第37名(54372.26万元)。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湘潭大学以50608.00万元位列全国第六,湖南大学以31361.44万元位列第八,中南大学以24835.00万元位列第11名。湖南三所高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共 106804.42万元,占合同总金额234308.03万元的45.58%。

  记者了解到,作为湖南新晋“双一流”建设大学,近年来,湘潭大学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优化政策强化服务并举,努力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开始,中南大学探索实施“现金+股权”的混合转化模式,学校转化成果的价值以现金和股权两种方式实现,科研人员既获得真金白银的现实收益,又通过股权激励获得企业的长期收益,有利于激励科研人员对转让成果的后续开发。对受让企业,既减轻支付较大数额转让费用的压力,又将科研人员切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有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

  而在湖南大学,学校探索构建“筛选培育—分析导航—融资谈判—落地转化”的全流程服务“湖大模式”,持续探索成果披露,建立“周演”模式,创新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建立科技成果精准发布机制,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据悉,湖南高度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强调要多措并举,下大力气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湖南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不断优化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促进我省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湘微教育,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