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入学啥变化!简化版解读河南高考改革!

摘要:6月27日上午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 新闻发布会召开 介绍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有关情况 作为学生和家长 针对我省的高考综合改革 应该关注什么呢 ↓↓↓ 什么时间实施? 我省从2022年秋季入……

6月27日上午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

新闻发布会召开

介绍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有关情况

1

作为学生和家长

针对我省的高考综合改革

应该关注什么呢

↓↓↓

什么时间实施?

  我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即2025年开始“新高考”。

实行什么模式?

  2022年秋季起,我省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选科制度。

  3: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这是必选。

  1:从历史和物理中,选择一门;

  2: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

3

今秋高一新生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一是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新高考模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学校将根据学生选课需求,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加大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套等方面统筹力度,为走班教学提供保障。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

  二是实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新高考后学生要面临选课、选考,对学校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将开设覆盖三个年级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并纳入必修内容。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发展、选课选考、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做好自我成长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写实记录的方法,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普通高中学校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什么变化?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科目。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安排在相应学科必修模块课程结束后进行。

  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考科目成绩分ABCDE五个等级,以“合格/不合格”呈现,ABCD为合格等次,E等为不合格等次。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普通高校招生要求,选择3门参加考试。其中,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考生须选择1门参加考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为再选科目,考生从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

  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普通高校招生要求进行选择。

4

  从2025年起,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与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

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

  一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考生可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

选择性考试科目选择为何重要?

  自2025年起,在我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方可报考该专业(类);没有明确选考科目要求的招生专业(类),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

  例1:某高校某专业要求首选科目为“历史”,再选科目未提要求,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只要为历史,就可报考该专业。

  例2:某高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或地理”,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或地理中的1 门,即可报考该专业。

  例3:某高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和地理”,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必须选择化学和地理2门,才可报考该专业。

全国统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自2025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成绩当年有效,每年按国家统一安排进行。外语语种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外语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考生总成绩怎么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中语文、数学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2025年、2026年仍延续现行计分办法,自2027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总分。

  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使用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高校考试招生模式有哪些变化?

  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总体要求,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包括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的招生院校为在我省具有招生资质的省内外普通高校,包括本科、专科层次,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分类考试招生院校以省内高职院校为主,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我省坚持把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同时保留考生通过参加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通道。也就是说,未被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仍有机会被普通高校录取。

  分类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进行。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

  从2025年起,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志愿。高校将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分别投档录取。

  自2025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什么是“院校专业组”志愿组合?

  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实行“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后,则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

  “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普通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你也可以通过下方的图表

来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

5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