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英专栏 | 中元节随想
摘要:中元节随想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中元节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这天地宫大门大开,酆都复出,已故亲人可出来与家人团聚,所以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祭祀活动。…… |
中元节随想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中元节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这天地宫大门大开,酆都复出,已故亲人可出来与家人团聚,所以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祭祀活动。
本是无神论者,但凡涉及心灵最柔软的区域便我已非我了。总在繁忙尘俗中无惧疾风骤雨,不畏路途遥远,顶着炎炎烈日,罔顾汗湿衣衫也要回到老家去,回到父母坟前完成心中想要的一个仪式。
很多人劝说在十字路口烧了吧,父母能收到。但我总执拗认为这犹如给人送钱,让别人捎走转交,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不踏实,只有面对面交付那才稳妥。
以前父母在、家在,人生尚有来处;现在父母去,家空,人生只剩归途。
似乎顿悟了古人设置中元节的真谛,不仅仅是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儒家思想,也不仅仅是宣扬感恩父母、缅怀先人的佛教教义,更不是真正的和已故亲人来一次团聚,而是要真真切切的告诉每一个人铭记自己的根在何处,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时刻刻不忘做人的根本!更是为了维系血脉亲情!
小时候兄弟姊妹们围绕在父母膝下亲密无间、快乐成长的日子早已成为缥缈云烟,长大后如蒲公英的种子分散于四面八方常年难得一见,父母在时还经常见面,父母去后即使是春节、中秋节等大节日,也是一个个小家庭庆祝团圆,很少再有兄弟姊妹齐齐相聚的机会,也只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三个鬼节这才会想到回老家去。
每到这样的日子,远方的子女仿佛会听见父母的召唤,召唤子女们回家吃饭。
一个个漂泊的游子不约而同、从各个方向、以各种方式,如小溪回归大海般奔赴心中永远怀念、熟悉的故地。也只有在这些日子兄弟姊妹们和上辈姑姑、下辈孩子才多了一次机会以特殊的方式聚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一个虔诚的祭奠。
顺着蜿蜒小路、踏着遍地荒草,真个“葛生蒙楚,蔹蔓于野”,披荆斩棘来到父母坟前。
时间是个奇妙的高手可以治愈一切伤痛,时隔几年,心中已没有往昔那种新丧双亲时的哀痛,更多的是怀念、遗憾、惋惜!如果他们能活到现在,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该有多高兴啊!
有了这样的惋惜,我们便更懂得了珍惜,珍惜现有的亲人、珍惜当下的日子。利用这次回老家,顺便拜望几位年纪大的亲人,聊一聊身体、拉一拉家常,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顿觉如释重负、轻松愉悦。
姑姑依然要回来给她的父母上坟,我们姊妹几个也要回来给我们的父母上坟,我们都回到了这个曾经的家,回到了自己生长的老地方。
打开锁孔已锈的铁锁,推开锈迹斑驳的大铁门,满院荒草、一院静寂。
妈妈亲手栽种的柿树长高了许多,树冠扩大了不少。树下落了一地黑的、黄的、绿的烂果子,树上的果子依然是密密匝匝。细看,每个果子都布满了一种白色点状的虫子,甚至叶片、甚至枝干、甚至整个树冠,俨然已是白虫家族的乐园。
挑在枝头高处的几个柿子显然常被鸟雀光顾,有的已被啄食了大半,整个小院静谧而凄凉!
我爱吃这棵树上结的果子,红红的、大大的、软软的、甜甜的。
母亲健在时每年都会为我送一篮子,我总是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整齐排列,避免挤压,保持通风。看到一个个硕大健壮的柿子排列而成的军阵,火红一片、蔚为壮观,颇有沙场秋点兵的气势,便会像小孩子般欢喜了。
如果保存得当,会在好长一段时间有柿子吃。每天下班之际、回家路上想到要去吃一个甜甜的柿子甭提多开心了。捏捏这个,捏捏那个,挑选一个最软的便可以享受味蕾的快觉了。
手机里保存着几张以前我和女儿回老家摘柿子的照片,我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女儿扶着,我一手拿剪刀一手托着馒头大的火红的柿子,红光映衬着我的笑脸,露出一口白牙,看着照片似乎还能听到朗朗的笑声。
如今柿树无人打理,自然成了这般模样,一声叹息,满眼哀怜。环顾打量、不免隐隐一丝哀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说的多好啊!悟的多通透啊!道出了每一个离人最真切的无奈。
扫视每个角落,处处皆故事,满眼是记忆。亲人间互相叙说着彼此的生活,回想起记忆中的小事。开心处惹人大笑,心酸时泪盈眼眶。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大人们沉浸其中。大家难得有这么一个时间静静的坐下来放松心情、打开心门、互相倾诉,让我们更觉得要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眼前人!
作者简介:
赵秋英,安阳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喜欢天真的孩子,热爱浪漫的语文,享受多彩的生活!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