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之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摘要:为了探索音乐教学如何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我校因地制宜开创了“器乐教学”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表设置开始,每班每周一节“器乐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大纲…… |
为了探索音乐教学如何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我校因地制宜开创了“器乐教学”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表设置开始,每班每周一节“器乐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大纲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能力具有特殊功效,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识谱、视奏、视唱等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音乐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器乐教学,在美国学习乐器(包括各类简易乐器)的小学生几乎全部,中学生为一半左右,德国政府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习两件以上的乐器。
2.“传统”的音乐教学缺少器乐教学,缺少听觉训练和行之有效的读谱训练,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素质难以提高。“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单纯的唱歌对小学生在音域、音色,歌唱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局限性,很多嗓子不好或正处于变声器的学生会对单纯的唱歌产生不耐烦,音乐素质难于提高,音乐水平发展不均衡。器乐教学是人声歌唱的延伸发展。变化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可使手、眼、耳、脑以致全身要协调一致,不仅深化乐感而且对人的艺术潜能开发有巨大的激发作用,因此,器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乐器进课堂”展开实验,试图建立一套利用器乐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体系,该体系将有效促进我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使乐器在“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上作用最大化,让器乐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部分音乐教师的自我禁锢
目前仍有部分音乐教师受传统音乐课堂(唱歌、音乐知识、欣赏三大块)的影响,即使教材上安排了器乐学习,也被老师忽略了,再加上学校和专家评价音乐课对器乐不够重视,或者重视教学方法,形式的多样化,忽视了音乐课堂的本质,使得音乐教师在常规课上直接把器乐部分给省略了,即便是加上器乐教学内容,也不能和其音乐内容有机结合,其器乐和课堂的有效性无从谈起。
二、“器乐进课堂”的实施过程
1.做好乐器的选购和开发工作。
大纲中提到的乐器有民族乐器、口琴、竖笛、打击乐器等。我校根据教师、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经济条件为学生选购了打击乐器以及民族乐器“葫芦丝”。学生也可自选个人有兴趣的乐器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印象色彩和变现力。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适合集体学习、齐奏,边吹边舞等多种表现形式,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2、器乐进课堂具体实施步骤
(1)实验的时间: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和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
(2)实验的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年级全体学生
(3)实验的过程:
2018年3月我教四年级三个班音乐课。采取的音乐课堂是标准的唱歌、知识、欣赏三大块教学模式。在完成三大块之余有时间的话再教一些打击乐器,碰铃或者双响桶、三角铁。由于打击乐器有限,上课时间有限,常常是带着乐器进课堂还没有进行就到下课了。即便留有时间进行器乐训练,也是走马观花,不能够深入学习。在藏族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学习中,器乐学习教材上要求碰铃,铃鼓,双响桶的学习和乐队表演,但在学完三大块之后也是只进行了一样铃鼓就到了下课时间。而且乐器也有限不能保障人人拿到乐器,大部分同学只能看看个别学生演奏,当然教师也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接触器乐,但达不到同时演奏。只能是有的演奏乐器,有的唱歌,有的做动作或配合舞蹈表现音乐。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就停留在歌唱,做律动,欣赏的层面了。校本课程“葫芦丝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只是学了《婚誓》,《美丽的金孔雀》。加之学生不能保证人人带乐器,这两首曲子一学期下来也只是小部分学生会演奏,个别同学基本音阶也不能熟练演奏。而参加校葫芦丝社团的刘振远,李思雨等同学却能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荷塘月色》等,班里学生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也大大削弱了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2019年3月我所教的这个年级升到了五年级,经过校领导和音乐组教师的教研、讨论,确定了“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改革方案。从课程表的设置开始,各年级各班级每周两节音乐课,其中一节设成了“器乐”课。这样器乐课在课程表上真正显示了出来。学生在班里一目了然的看到了这节课,“带乐器”就成了常规。学生能保证器乐课把乐器带到课堂,“器乐进课堂”等于成功了一半。加之教师从教学计划开始,教学进程,教学方案,备课,上课、教学反思,教研活动等等,一丝不苟把“器乐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不光是校本课程“葫芦丝”、打击乐器,以及教师所擅长的其他乐器也都进了课堂,学生多方面的认识学习了多种乐器,小提琴,琵琶、古筝,真是百家争鸣。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还可以选择一门自己喜爱的其他乐器深入学习,探讨,延伸,大大提高了学生音乐素养,这个学期以来同学们都能熟练地演奏葫芦丝曲《康定情歌》、《军港之夜》,琵琶曲《金风吹来的时候》。学生的节奏、音高音准、旋律等音乐素养也大大提高了。实践证明,能把器乐学好的学生,文化课不会差,只会越来越好。
苗老师在器乐课上给学生示范葫芦丝演奏的正确姿势
三、实验的结果
(1)为了检验实验的结果,第七小学在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葫芦丝专场汇报演出”。演出中同学们各自展示了自己在这个学期学到的器乐方面的本领,同学们参加率高,每个班级都是全员参加,一年级小同学分别吹奏了《美丽的金孔雀》,《粉刷匠》《其多列》,二、三年级吹奏了《婚誓》《阿瓦人民唱新歌》等等,五、六年级吹奏了《荷塘月色》《瑶族舞曲》等等。有葫芦丝齐奏,小提琴葫芦丝合奏,器乐伴舞蹈等等,最后在校葫芦丝社团表演的《美丽的神话》中结束。演出水准高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增强了各班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得到的了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2)学校根据“器乐进课堂”之前和“器乐进课堂”之后对学生音乐素质做了调查和对比,现将实验结果简介如下:1.视唱能力的测试:用一段2/4的4小节视唱曲(其中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及浮点音符和休止符等)测其视唱能力。全对为优,错一处为良,错两处为中,错三处以上为差。2.音准的测试:用钢琴分别弹出单音,音程和四到八小节旋律,让学生用a音模唱,评定等级方法同上,3.节奏的测试:出示四种节奏型,让学生用双手拍击,评定方法同上。
检验结果如下:
项 目 分 数 性 别 | 女生 (器乐进课堂前和器乐进课堂后) | 男生 (器乐进课堂前和器乐进课堂后) |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
视唱 | 83 | 96 | 83 | 95 | 84 | 101 | 82 | 89 | 90 | 100 | 87 | 99 |
音准 | 84 | 107 | 83 | 94 | 85 | 99 | 79 | 99 | 89 | 98 | 86 | 98 |
节奏 | 81 | 112 | 80 | 93 | 84 | 98 | 83 | 98 | 88 | 90 | 79 | 99 |
情感 | 79 | 99 | 75 | 86 | 80 | 103 | 80 | 102 | 84 | 89 | 86 | 102 |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学校开设器乐教学,引入各种器乐进课堂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但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及其他条件选择适当的乐器)。证明我们的理论基础是可靠地,并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其主动、自愿参与到器乐学习当中,在演奏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情感得到更好的陶冶与升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有效的实现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这项实验的成果,对于改革音乐教学,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鹤壁市山城区第七小学苗玉梅 李文俊
- «
● 编辑 : 朤朤 / 陌语 / 沈晓沫
● 发布 : 小威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