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修亮专栏 | 天地之间一丰碑

摘要: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流经菏泽大地,母亲一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两岸儿女,但它猛兽一般的不羁性情也一次次毁堤决坝,泛滥成性,让两岸黎民饱受了深重的水患之苦。黄河……


  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流经菏泽大地,母亲一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两岸儿女,但它猛兽一般的不羁性情也一次次毁堤决坝,泛滥成性,让两岸黎民饱受了深重的水患之苦。黄河造化了这片土地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也造就了不胜枚举的治黄仁人志士,他们的故事被历史深刻于碑,也在民巷坊间代代相传……

1

  2023年8月的一天,当我随菏泽作家黄河采风团一行20余人来到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兰口村东南隅,驻足在一座巨大的石碑前时,时光的脚步陡然逆转,一下子又回到了150多年前。

  初秋的乡村,大地葱茏,壮硕的庄稼正拔节向上,孕育着丰收的果实。采风团一行20余人静静地站在障东堤碑前,凝神屏息,听护碑人任绪绅老先生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丁宝桢治理水患、修筑障东堤的往事。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牛场镇人(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晚清著名改革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任山东巡抚10年,多次督修黄河大堤,最重要的有三次,而督修障东堤最为有名。

  1873年,(同治12年)贵州铜瓦厢河道又一次决堤,处于黄河下游的山东东明一带河段出现决口。此次灾情十分严重,巨野、济宁、嘉祥等州县全部被淹,微山湖、南阳湖等湖泽连成一片,水面宽至数百里。受灾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地方饿殍遍地。此时丁宝桢正在老家贵州平远扫墓省亲,他获得消息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山东。当他目睹受灾的惨况后,寝食不安。“千百万民生之颠连不为补救,抚心何以自安?”作为山东巡抚的他内心无比自责。

2

  丁宝桢立即统筹、安排人手,开始堵筑施工。他亲自勘察后制定出“堵合决口、引归旧河”的施工方略,并日夜驻守在大堤之上,亲临督导,现场指挥。终于在苦干四个多月后完成了堵筑工程。洪水逐渐退却,受灾百姓得以返回家乡。

  光绪元年,黄河在东明石庄户北十余里的菏泽贾庄复归原河道后,为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丁宝桢再一次前往指挥、督修大堤。三月动工,仅用两个月时间就筑起了先由贾庄龙门口向下修到东平县十里堡,后由贾庄向上,修到东明县谢家庄,高14尺、顶宽30尺、身厚百尺、全长250里的障东堤。此后的近百年,黄河没再决口,保证了方圆几百里村庄百姓的安全。障东堤整体完工之后,丁宝桢亲自撰文并刻碑留念。

  历史上因治理黄河而闻名于世的官吏举不胜数,仅清代就有于成龙、靳辅、陈潢、李洪藻、丁宝桢等,但像丁宝桢那样令人敬仰、青史留名的官吏为数不多。

  其实,这条凝聚着丁宝桢智慧和汗水的障东堤是早已印记在我生命里的,只是今天才知道他和丁宝桢的关系。在距离我的家乡靳庄村北六七里之外,一条被人们称为金堤的长堤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过,春夏时节,金堤两边草木繁茂,鸟鸣声声,远远望去,像一条绿色长龙横亘在大平原上。对于这个绿色长龙般的金堤,还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障东堤的堵筑工程是在春寒料峭的时节进行的,有一个民夫在挖土时竟然挖出一条金黄色的一尺左右长的小蛇。丁宝桢借此昭告民工,这是河神大王将军显灵来帮助我们修堤的,并专门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祭告仪式。他的做法让民工们非常振奋,此后更是奋力进行施工。这也是家乡人把障东堤称为“金堤”的缘由。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障东堤碑高2.9米,宽1.32米,帽顶镂刻二龙戏珠,碑阳面楷书“障东堤”三个大字,端庄稳重、粗壮有力。护碑人任绪绅老人说,这座障东堤碑是村民起土时发掘出来的。碑阴面碑文共330字,主要记述丁宝桢修筑障东堤的情况。其中大多数文字记述了修筑此堤的工程账目。但凡碑文多为歌功颂德、彰扬英名而撰书,像障东堤碑这样内容的碑文非常少见。同行的作家诗人纷纷拍照,把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印记收录下来。

  细细阅读,碑文记述了大堤的长度、宽度、高度,然后是当时投入的款项,以及人力、物力等。碑文中后半部分记述了这项工程的造价和支出情况,最初估银470余万两,经勘查坝工约需120万两,堤工约需150万两,后堤工又核减到81万两,“帑银五十四万两”是这项工程花费国库银两的总数。碑文后面有“今幸借民力,独告厥成功”字样,丁宝桢不揽修堤之功,而是把功绩归于当时参与施工的民众,此坦荡胸襟令人叹赞。丁宝桢还将真实的施工过程交代清楚,碑文中“工用物料有稽”,告诉天下人,障东堤工程从始至终,各个方面、施工用度都是清白的,他在向朝廷、向百姓、向历史交一本清清楚楚的明白账。如此胸怀坦荡、清清白白的封建士大夫在清王朝是绝无仅有的,纵观历史也极为少见。

  在位于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境内的一处黄河大堤下,有一个垂柳扶疏、花木繁茂、环境优美的丁宝桢纪念公园,当我在这里看到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国之宝桢”拓印笔迹时,不禁肃然起敬。我对慈禧一向腹诽痛愤,但她对丁宝桢的高度褒奖,让我不得不敬重三分。

  离开丁宝桢纪念公园时,我对着丁宝桢的塑像深深鞠了三个躬。抬头远望,苍茫天地间似乎有一座丰碑巍峨而立。

3

作者简介:

  殷修亮,山东省鄄城县郑营中学语文教师。诗歌、散文散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山东文学》《散文选刊》等,曾获“菏泽市首届牡丹文学奖”、“第三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提名奖”等奖项,著有诗集《爱上一条河》,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菏泽市首批签约作家。


微信图片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皖ICP备202406283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