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王光海:最忆是天云
摘要:从镇平县石佛寺镇驱车过马山口,一路向北,平原很快就被抛在身后,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山脉,这是伏牛山。 进山的路,为新修的水泥盘山路。群山巍峨峻峭,路面干净…… |
从镇平县石佛寺镇驱车过马山口,一路向北,平原很快就被抛在身后,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山脉,这是伏牛山。
进山的路,为新修的水泥盘山路。群山巍峨峻峭,路面干净明亮,宛如一条游龙。阳光慢慢的爬上山顶。窗外,黄花红花粉花竞相开着,经过雨的滋润异常新鲜。
车如山间织梭,爬过一个又一个长且直的陡坡,在倒吸一口气中回望,这里是沉睡千年的大山,空气好的一塌糊涂,称得上是一座纯天然的氧吧。一路翠岭青幽溪,潺潺幽谷天造就,满目的鲜花异草,满心的纯净舒适。
我们的此行的目的地是伏牛山深处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她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天云村,在河南省南召县板山坪镇境内。
随行的徐老师告诉我们,天云村深藏在大山深处,全村有52平方公里。从天云村到板山坪镇上,需翻“慢岭”这座山,因为有悬崖峭壁,许多老辈人一辈子没到过镇上一次,人们外出运货主要靠马帮驮运。1998年,中央二套《最后的马帮》专题片,讲的就是天云村的故事。直到1998年天云村公路通车了,马帮才结束历史使命。
大山深处有人家。走进天云村,白色或米黄色砖墙,红色或黑色屋顶,点缀在青山绿水间,遥远而不孤单,渺小却非常显眼。
阳光下,苍翠中,深深浅浅地藏着一座座古朴自然的农家小屋,屋子四周是错落有致的小片庄稼田,曲曲折折的溪水,高高低低的碧树丛林,铺就成一幅静谧的田园风光图。
阳光照着瓦楞上的青苔,一份久违而遥远的记忆被唤醒。当快节奏的生活,模糊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当唾手可得的青山绿水,成为凭票入场的旅游景点,我们仿佛生活在孤独的城市森林。随着入山公路的修通,住久了高楼林立的城市,看久了车水马龙的喧嚣的城市人,便前往这个高天流云的村子体验慢生活。大山深处是满目嫣然的绿色;不远处的青翠山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天云村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千年古木,奇花异草,色彩纷呈,气象万千,是修身养生的理想之地。这里有纯天然土蜂蜜、黑木耳、拳菜、珍珠花、猴头、西蕃豆等山珍美味,尤以食用菌、天麻为最。
中午在小何姐姐家的农家宾馆就餐。小何说现在村子里已经建起了十多家农家宾馆。2017年,板山坪镇党委政府决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把特色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把天云特色民宿旅游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自发展民宿旅游以来,天云村的道路条件、村容村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农家宾馆装修得简洁朴素,干净的厨房里砌着烧柴的地锅灶。屋子旁边是一处菜园,有空心菜、韭菜、生菜、黄花菜、辣椒、豆角、黄瓜和南瓜等。菜园子边上就是郁郁葱葱的竹林。竹子长有碗口那么粗,高有数丈。
农家院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阴之中,再加上林子里的散养鸡,门前晾晒着的几棚香菇,从山上引来的泉水,飘逸温柔的白云缠绕在山头,净白如玉与苍翠欲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深山人家再也不是闭塞贫穷的代名词,这里道路顺达,通电通水,电视宽带,样样不比城里差。在烟霞氤氲的竹林深处,凝神静听细碎的风,撩拨竹叶婉转的低鸣和鹅黄的嫩笋拔节的清脆,恍似那一阙阙竹词清韵,把一缕墨香素描在茵茵的竹林里。
中午的土猪肉、香椿芽、山黄瓜、蕨菜等非常可口。对于厌倦了浮躁与喧嚣的闹市的人们,享受这深山秘境中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真好!
现在村民们也开窍了:山村的老树、深潭、怪石竟也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大家相继办起了“农家乐”旅游项目,开设了“农家宾馆”,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住在这样的农家小院里,享受着一种难得的清静,在这个远离喧嚣的地方,身体和灵魂都能得以休憩。
吃过午饭便去小何家。小何家坐落在山谷中的一块平地上,一栋两层楼房,墙壁贴着瓷砖,虽是10年前建的房子,但在当地仍不落伍。50岁的何大妈刚从山上挖野菜回来,鞋子上沾满了泥土。
何大妈一面摆弄着闲暇时从山里挖回来的中草药,一面微笑着解答着我们好奇的发问。村民的故事,天云的古今,轻轻的诉说,空气里一片安详。鸡逐狗跳,山禽鸣啭。老人家久居深山,物质简朴,精神丰盈,内心波澜不惊。
沿着崎岖的小路,我们又走进了徐老师的家里。惊喜于他家屋檐下一排排的野蜂箱,品尝着早前采摘的野梨、柿子……房子周围有空地,横七竖八地摆着各种菌棒,上面香菇和木耳刚露出头。虽然他家很偏僻,但也通了电,也用着自来水,当然,水管里流出的是甘美清澈的天然山泉。
下午,徐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游览当地的山水美景。山路蜿蜒曲折,空气中泛着一股潮气,雾气在山顶缠绕,翠绿的山峰似乎可以凝出水来。 周围的树上长满了青苔,旁边石头光亮可鉴。四边的野草也郁郁葱葱,时不时传来鸟鸣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这里没有纷争,没有忧伤,能够让人忘却烦恼,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美景,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徐老师特意让我们参观了他种植的几亩山菊花,这是他近几年的一个创业计划,就是制作菊花茶、菊花酒和菊花枕。
来到河边,清楚地看见,那是一簇簇的野菊花,有淡淡幽香飘来。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菊花,蓬蓬勃勃,随风招摇,分外耀眼。
忽然想起南宋大诗人陆游来。诗人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早年与表妹唐婉新婚燕尔之时,二人采集菊花晒干做枕芯,缝制了一对“菊花枕”作纪念,并赋诗记之。其一为:“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其二为:“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晚年所作的《老态诗》更是对菊花情有独钟:“头风作菊枕,足痹倚藜床。”
《本草纲目》云:“菊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可枕。”据《清宫二年记》记载,慈禧太后每年到秋菊傲霜怒放时,总要采摘大朵的菊花,装入枕袋,置头下就寝,原因就是菊花有清热疏风、益肝明目、抗感染等功效。
野菊花开遍地金。每年到菊花盛开之际,黄澄澄的菊花经人工采摘挑选,再通过灭菌、晾晒处理,完整、干燥,不易生虫。处理好的菊花,装入布袋中作枕芯。民谚云:“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年年都开的野菊花,在我们这里遍地都是,以往只是过路时瞅一眼,现在也能换成钱了!”徐老师感叹道。
这里气候适宜,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8%。每年的端午前后,野生雏菊竞相开放,不少游人前来观赏。然而,游人只是来转一转并拍点风景照片就走了。
如何在野菊花上做文章、增加野菊花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呢?徐老师以野生雏菊花为依托,开发出了菊花茶、菊花酒、菊花枕等产品,其中菊花枕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可以看出,山村创业的机会和潜力是巨大的。只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注重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山村创业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年赚几十万的梦想。真希望像徐老师这样的创业者都能够抓住机遇,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天空的云慵懒的舒卷着留恋不去,但我们终究要离开天云村的。
站在山梁上回望天云村,阳光云霞,轻烟农舍,岁月静好。大山深处人家虽然地处偏远,但高山挡不住他们对远方客人的真诚与热情,高山也挡不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他们的真挚情谊就如山里的泉水,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
作者简介:
王光海,河南省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和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求无它,只为生命中一份固执的深爱。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