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丽专栏 | 严师慈母育英才(谈胡适母亲对胡适的影响)
摘要:胡适,1891年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于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在台北逝世,享年71岁。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 |
胡适,1891年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于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在台北逝世,享年71岁。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等。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室,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偏激,不落伍,保持着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诸多因素,纵观胡适先生的一生,除了他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踏实外,他母亲对他的教育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资料中知道,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铁花做续弦。胡适的父亲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职。他在台湾任职时,教胡适的母亲认字读书,其乐融融,但这样的幸福日子没有几年,非常不幸,当时50出头的胡铁花撒手人寰,胡适的母亲当年才23岁,不得不带着仅五岁的胡适回老家寻找出路,她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有人说,母亲的格局,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这点,从胡适的母亲身上得道了验证。她的母亲虽然出身农村,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的儿子却悉心教育,3岁前,母亲已教他认字约一千。
他的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识大体、懂进退、刚柔相济、严慈并济且深爱着作者。这点,我们从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可以感受到。
母亲对胡适的管教,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就给胡适穿好衣服,催他去上早学。她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也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紧迫,更知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如果是溺爱孩子的母亲,不舍得孩子吃苦的母亲,没有远见卓识的母亲,是很难做到十几年如一日的,这是母亲的辛苦,也是母亲的伟大。
如果只是注重孩子的学习,那一个人的格局就不够大,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做人更应该排在第一位。在这里,胡适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胡适的母亲怕他冷,给他送来小衫,但胡适不愿意穿:“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啊。”母亲听到了他这句话,但当时并没有惩罚他,而是等到了晚上,她罚胡适跪下,重重的责罚他,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不许他睡觉。从这个方面说,她是胡适的严师。我们当然能理解她的处境,在二十三岁的年龄,失去丈夫的庇护,独自做大家庭的主母,其间她要处理多少事情,面对多少压力,她只能选择坚强和隐忍。但是,她还是慈母,看到孩子因为哭得太多而损害了眼睛,她自责懊悔,甚至用舌头去舔眼翳,这表现她慈母的一面。
海明威有一个冰山理论,意思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却给了我们更多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这个理论用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设想,胡适母亲对他的严和爱,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啊,胡适写出来的,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而已。我们从后面胡适的婚姻中也可以窥见他对母亲的爱和尊重,听母亲的话,娶母亲为他选定的妻子,且终身不离不弃,这在接受新思想的学者身上,是不多见的。他说,让母亲看到他和妻子生活得和美,也是对母亲的回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而这种影响,我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母亲对他的严慈相济的教育。
现在的我们很难体验过去大家庭的生活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其中的复杂和烦扰,特别是对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的胡适母亲来说,更是如此:家里财政不宽裕,吸食鸦片烟赌博的大哥,欠了一大笔钱。到了除夕,如何还钱,应对要债的人,对母亲是极大的挑战。我觉得最难得的,是等大哥回来后,母亲从不骂他一句,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情况,有六七次。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这比较容易做到,但当一个人面对逆境的时候,却依然能掌控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充分说明,这个人有极高的修养和能力,这种修养,有时是通过学习知识所得,有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时是从身边的人学习所得。纵观冯顺弟的生活,可以说,她虽然没有过高的学问,但她从生活和身边的人学到很多,她是具有生活智慧的女人,这些,足以让她成为一个好母亲。
但对一个大家庭来说,要处理的事情又怎么会只有这些呢?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二十三岁的当家主母,要面对的事情还有很多,胡适在文章中写道:“大哥的女儿只比我小一岁,她的饮食和衣服总是和我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我事事让着她。”等到大嫂和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去处理,是对当家主母的极大考验。这时候,母亲的做法体现了她的气量和性格,“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只是去她们家走动,她在用这种方式劝说大嫂和二嫂,但这种方法不管用,“她们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出气”,往往十天半月。
接下来怎么处理,显示出一个人的智慧。胡适的母亲给出了答案,她的方法就是: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自己命苦,声音先小后大,大嫂和二嫂听见后过来给她泡茶,母亲慢慢止住哭声,伸手接住茶碗。
这里,母亲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但她不是打骂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摔东西,更不是和挑起事端的人吵架。她选择的方法是示弱,这看起来最弱的方法,却也是最有效果的方法。事情的最后,而胡适的母亲接过她们倒的茶,也在表明,只要你们没事,我也就没事了。试想,如果母亲去指责大嫂和二嫂,诉说自己的不易,那家里岂不是要闹翻了天?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胡适,潜移默化的学到了母亲身上的仁慈温和,宽恕和体谅。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有了有过错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的品质,所以胡适饱含深情地说:
我感谢我的慈母。
“感谢”“慈母”,简简单单的两个词语,但这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是胡适对母亲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何淑丽,河南省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市作协会员。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愿意用文字去感悟人生,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喜悦。有文章见诸报刊,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