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 李 洁:骑行初体验
摘要:看着别人轻快的身姿从身边跑过,我常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心底有一丝遗憾。 因为膝盖的原因,医生建议我多骑自行车,少跑步。 但,骑行不也是自己一直想要尝试的吗? 在同事张老…… |
看着别人轻快的身姿从身边跑过,我常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心底有一丝遗憾。
因为膝盖的原因,医生建议我多骑自行车,少跑步。
但,骑行不也是自己一直想要尝试的吗?
在同事张老师的建议下我置办了基础的骑行装备。
他很热心的帮忙检查车子的每一个部位,上油,打气,很专业的调整坐垫高度,甚至还送了一个水杯架并帮我安装好。教我换挡,嘱咐我刚开始学骑行的注意事项等,耐心细致。
有这样的专业骑手“领进门”,下面就是“修行在个人了”。
张老师把我拉进了骑行团,团员每早5:30固定地点打卡,但我从没赶上过。平时要上早读,时间来不及;星期天,怎么也不想起床。难得一个星期天,夜里睡得晚,早上当然要犒劳一下自己。
国庆节第一次跟着团队在日月湖打卡后(那天大家去的晚一些),我开始了一个人的骑行。就这样我成了一只单飞的鸟。
我几乎每天都不走同一条路线。即使是同一条路,我也要试着去找个感兴趣的小支路去探探险,或者换个方向骑。也会试着去学习一些骑行新技能,比如摇车、大撒把等,一天只试一个动作,稍加练习,渐至熟练。
这种新奇的感受让我每次骑行都乐在其中。
骑行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一边运动,一边欣赏美景。
相同的时间你可以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景。
当然也可以随时停下来,慢慢观赏。
记得有一次沿沱河堤向南骑行,路过一个农业示范基地。时值深秋,又兼几年的疫情,基地一片荒凉,已经关门大吉。
这里有鱼塘,散置园中的还有几处精致的木房子。这些小房子构造一样,都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不同的是周边环境布置,有的门前是鱼塘,鱼塘边上还有椅子,钓具。
有的在小丘上,小丘表面全用石头砌封,看起来真像个小山。水泥路两边是枣树,深处有一个院子。透过门缝,院子里的摆设有些上世纪的感觉,堂屋挂着领袖的巨幅画像。
继续走可以看到有一个烧烤区。里面是摆放整齐的桌椅,两个大型烧烤架,搭起的凉棚里现在满是杂物。西边就是蜿蜒的河流。
眼前的一切让人想到这里曾经的烟雾缭绕,人声嘈杂。现在所有营业用的东西都落满了灰尘,包括烧烤区,小房子的配套设施等。周边长满杂草,有些地方比人还高。
再往里走,是整片的梨园,开阔的环金湖面。水面中间点缀几丛芦苇,水边爬蔓没过膝盖、浓密如织,能想象夏季的疯长。草丛里有一口侧倒的水泥缸。秋日的草是枯黄的,踩上去很柔软。
我害怕下面是泥潭,不敢往深里走。水鸟看到我悄然潜入水中,游到远处去了。湖对岸,耕耘过的坡地平整开阔,已隐约露出小麦青绿的颜色。
参观结束,感觉像是看了一场简易版的《聊斋》,遗憾的是没有遇见俊秀书生或妖媚狐仙。
更多时候我是沿沱河向日月湖方向骑行。
一路浮光掠影,清澈的沱河水缓缓流过,岸边是写意的长卷,是泼泼洒洒的金黄——一排排深秋的杨树林。
进入景区,玫瑰园甜甜的花香扑面而来。
路两边成排的梧桐树高大光洁,树冠圆润硕大,阳光穿透树冠,叶子颜色便有了层次,青黄、金黄、土黄、褐色,一如油画版的梦露,发型蓬松,笑颜明媚。
杨柳丝丝缕缕,袅袅娜娜,飘出长长的绿色帘幕,如烟如雾如瀑,给人无限遐想。
山坡上的树叶红的浓烈,绿的苍翠,黄的通透。
水边杨树的叶子主干处金黄,枝尖却还青绿。就像一个人内心已然成熟外在却还残留点青春的影子。
天上的飞鸟成群的飘过,如被风吹到天空的树叶。那些领队排出一字,奋力开路,带着群鸟忽一下往东忽一下往西,舞出蹁跹的弧面。
芦苇间、湖面上散落着成群的野鸭,“嘎嘎”的叫声恣意张扬,丝毫不用担心有猎枪。
记忆里的秋天有明显的界限感:一夜苦霜(即寒霜),原本生机勃勃的田野一下子变得灰暗凋残,挂满浓霜的桐树叶厚厚的铺满地面。
课本插图只有黑白两色的我怎么也想不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面,不明白松柏在寒冷的季节怎么可能长青不落。
如今家乡的园林让我看到原来秋天真的可以这么艳丽!
碧蓝的天空下,花草树木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致意。朝霞或夕阳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让你不时想吟出“半江瑟瑟半江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脚蹬轮动,车子在水泥路上一路前行,风从耳边吹过,这飞一般愉悦的体验啊!
原来每一项运动都有独特的精彩。愿我们不被局限,放飞自我,去体验,去尝试新的生活。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学会享受当下每一刻的幸福。
作者简介:
李洁,河南省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永城市学术学科带头人。热爱自然,喜欢美好。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