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朵专栏 | 花开四季

摘要:寒假里,我想做个花开四季的视频。有了智能手机后,我拍了不少花儿,杂乱地堆放在图库里,正好做个整理。 听说三善园里的红梅花儿开了,我如同得了花神的召唤,急急忙忙去观赏……

   寒假里,我想做个花开四季的视频。有了智能手机后,我拍了不少花儿,杂乱地堆放在图库里,正好做个整理。

微信截图_20230211183528

  听说三善园里的红梅花儿开了,我如同得了花神的召唤,急急忙忙去观赏。

  从公园的西门进,沿着花间弯弯曲曲的小径,在湖心岛附近找到了一片开花的梅树林。梅花树下,几位大妈披着纱巾在花间做着舞蹈动作鱼贯而出,有人指挥,有人拍摄。你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拍视频,做编导,当演员和制作人。

微信图片_20230211183358

  在花丛里遇见十几年不见的好邻居,她在以红梅为背景给孩子拍照。我走过去打招呼,聊天、合影。

  来时,老伴儿约我中午一起吃饭,谁知过了12点,还不见人影。我把我们拍的红梅图片发给他,并网搜一首诗: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微信截图_20230211183555

  那年的谷雨前后,牡丹花开了。我们一家去郑州植物园看牡丹。

  植物园里的牡丹有三十多亩。遗憾的是夜里下了一场中雨,不知那些花儿是不是败落了。

  穿过诗词长廊,左转右拐,一股浓香扑鼻而来,被雨水冲刷过的牡丹花儿落了满地,蜜蜂成群,嗡嗡地飞。其中有两株用红绸围起来的,旁边有说明:花王。大意是要参加竞选,和各地牡丹选手争奇斗艳,争做花魁。

微信图片_20230211183402

  来看牡丹的人散在花丛中,观赏、拍照,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有人写了一首诗,放在这里很是应景: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走走停停,来到一片树林边,这儿人更多,有靠着树休息的,有拍照围观的,还有一拨一拨正在走过来的游客。

  树下有稀稀疏疏的牡丹花株,花开得正艳,花头硕大,颜色饱满靓丽,画儿一样。我用手机尽情拍,一直拍到心满意足。

微信截图_20230211183629

  暑假到了,听说附近有个万亩荷塘,读了文友写的相关文章后,心心念念想去看看。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出发了。

  荷塘很大。荷叶田田,铺到天边去了。娉婷其上的是袅娜娇俏的荷花,红的、白的、粉的散落其中,绽放的、含苞的,千姿百态,惹人爱怜。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这里的莲子可不能采,路边有人卖莲蓬的,想吃的话可以买——游客年轻人居多,有人带了瑜伽垫,以荷塘为背景录视频。有人穿着汉服,去荷塘深处演绎服饰之美。当然他们是组团来的,各有分工。

微信图片_20230211183405

  外出观风景,人多就是好:有人表演,有人导演,有人摄影,还有更多群众围观。围观的人不仅看风景,还看帅哥靓女,而有人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微信截图_20230211183700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学这首诗很早,认识桂花很晚。教师节到了,老伴儿下班回家,手里托着个小水瓶儿,水瓶里插着一枝开满了黄色小花的桂枝。“看,桂花!”他笑着进了家门。我扶着花枝,细细嗅,浓郁的香沁人心脾,开心极了。想着他接受朋友馈赠,手托水瓶花枝,穿过大街小巷,拿回家里,其心昭昭,日月可鉴;其情殷殷,感人肺腑。

微信截图_20230211183724

  十几年前,去商场购年货,在前台看见几盆蒜苗一样的植物长在水盆里,便问了客服,说那是带着花苞的水仙。那时我对水仙一无所知。

微信图片_20230211183409

  那年春节一大早,一股清冽的香,像一缕细线幽幽飘来,让人神清气爽。闻香寻去,是水仙花开了。

  凡心洗尽留香影,

  娇小冰肌玉一梭。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金盏银台,放在客厅里春意盎然又超凡脱俗。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水仙绽放时带来的惊喜和满足!

  在我的图库里,有玉兰、杏花、梨花、芍药、蔷薇、紫薇、紫藤萝、映山红等等。每一种花都有看花的故事。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只要我们向阳而生,沐光而行,一定能绽放出璀璨的生命之花!

微信图片_20230211183411

  作者简介:

  李焕朵,河南省长垣市长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长垣市作协会员,长垣市太极协会会员,长垣市美协会员。情系教育,上下求索。休息时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聊天、打拳、画画儿、旅游、写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