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专栏 | 最喜小儿无赖
摘要:“完了!完了!芭比Q啦”,小正正会两手一摊,眉毛一挑的用网络流行语感叹。 “核酸绿码行程卡,奥密克戎德尔塔”,小正正在疫情期防控期间自创了一组热词串烧。 “开谈不说红…… |
“完了!完了!芭比Q啦”,小正正会两手一摊,眉毛一挑的用网络流行语感叹。
“核酸绿码行程卡,奥密克戎德尔塔”,小正正在疫情期防控期间自创了一组热词串烧。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小正正也会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模仿蒙曼在喜马拉雅讲“红楼梦”开场白的腔调,自以为表演到位引发大人关注后自己咯咯大笑。
小儿正正今年四岁,口齿伶俐,古灵精怪,幼儿园小班的小不点儿,却常常出语惊人,童言童语令人忍俊不禁,童心偶得而浑然天成,童真烂漫而憨态可恕,那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的模样,常萌翻家人。
小正正可能天生狂放不羁爱自由,对否定句有一股排斥和叛逆,只要我们使用“你不要怎么怎么样”“你别干什么”的句式说,他一定不仅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往往还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这小家伙骨子里的不安分和从小循规蹈矩的哥哥截然不同。刚开始我对此非常恼火,也常常训斥打压,但屡屡收效甚微。
后来我慢慢改变策略,每次准备使用表示禁止的否定句时都先尽量试着改成建议式的祈使句或者温和的陈述句。例如说“你不能摔我的手机”改成“你拿好妈妈的手机,掉地上手机会疼的”。想说“你别在墙壁上乱画”要改成“你在白墙上画画不容易修改,我们在小黑板上画画吧!那里是你展示作品的地方”虽然这也不能屡试不爽,但比原来硬碰硬的禁止无效后大声训斥接着孩子哭大人气的模式好了很多。
这小家伙平常自己也特别爱用问句表达强烈感情,对批评不满时候会说“你怎么能这样对一个好人说话呢?”。看我有时对他表露出不耐烦会幽怨地说“妈妈,你怎么又不温柔了?”。有时候也突发奇想宣布“难道属狗我就要一直属狗吗?我不想属狗了,我想属恐龙,我以后就属恐龙了,这多酷呀!”
他说话的时候不仅反问句使用得流利自如,反问语气也咄咄逼人,疑问的调子又腾挪跌宕,再配上他质疑时杀伤力极强火药味十足的语气,表达不满时撇嘴瞠目扬眉的经典表情,表演戏份很足,表达效果很出彩,让你听了恼也不是,气也不是,往往噗嗤一声先笑了。
在家里我和他爸爸哥哥说普通话,老家来带他的亲戚说方言,于是他以普通话为主,时不时的会在普通话中夹杂一两个有地域特色的“嘴把儿”“布袋”“邪嚯”等,方言经小孩子的口中说出戏剧感十足饶有趣味,我们也不会纠正他。有时候我在家里读诗读古文,他也会跟着学几句,也突然冒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类。古文词语和方言俗语相映成趣。
有的时候我和他爸爸哥哥对话时,不想让他听懂就用英语单词替代,例如有什么不适合他吃的甜点,我就会给哥哥说英文单词。因为他也有一个点读笔可以听英语,慢慢的见我们经常使用,他也听懂了“ice cream”“ cake ”“sugar”,这样的英文单词跟食物对应,我们说了几次后再说也瞒不过他了。真是在语言环境中,因为需要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巨大,这就是所谓学习的内驱力吧。
平时我们两个大人一起出门时候,目标太大,他看到了也会闹着要求一起,不方便带他时候,我就对他爸爸说“我们出门时候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有一次我们一起回家,小正正竟然也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俩怎么又one by one了?”。
现在家里经常是网络流行语与方言俗语乱炖,古文成语和英语单词混搭。
那天我买了一个手工做的灯笼和他一起安装,我说我的动手能力很差,装这个得看视频,小正正就立即神气活现地宣布“是我刘念熙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在幼儿园做手工可是无人能及”。他这话虽然明显有吹牛的成分,但这里连用两个成语的表达对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来说也够让人惊讶了。
那次他坐在椅子上不老实,从椅子背上摔下来哇哇大哭,哥哥过来问怎么回事儿?我叙述了一下场景,哥哥对我扮个鬼脸说“no作,no die”,他对这词儿虽然不懂,但是根据直觉觉得不是什么好词儿,非常不满意,立即怼过去说“你才是no作no die”。我就笑着问,“你知道‘no 作 no die’啥意思吗?”
小正正不满地撅着嘴说“反正是不好的意思,哥哥在嘲笑我!”呦嘿,小家伙语言的直觉还真不错,根据说话对象和语气表情就能判断出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直觉告诉他哥哥是对他摔下来幸灾乐祸吧。
有一天,小正正又开始用反问句批评正看手机的爸爸说“你怎么又开始看你的恶作剧了呢?”“恶作剧,我没有恶作剧呀?”爸爸一头雾水,“看‘恶作剧’,‘恶作剧’怎么能‘看’呢?”我问他。我当时就觉得他可能用错了词,想引导他说出自己原本想表达的意思。“你就在看呀”,小家伙指着爸爸手机里的视频,一脸执拗的表情。我突然间明白了,“看‘恶作剧’,看什么剧?正正,你是不是想说看‘电视剧’?”。
“对对,我就是说的电视剧”,小正正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看‘电视剧’,我说成看‘恶作剧’了,我有点尴尬呀”,瞧瞧这小家伙,连“尴尬”这词儿都会用了呢。
“没关系,妈妈不是猜到了你的意思了吗?哥哥刚认字的时候还对着电视剧上的一个叫‘刘能’的人名大声的念‘刘熊’呢,那时候他刚刚认识‘熊猫’的‘熊’这个字,结果这个‘熊’丢了下面的四点水,哥哥还把它念成‘熊’,于是以后我们都把这个‘刘能’特意叫成‘刘熊’,甚至觉得那个胖胖的脑袋光光的刘能真的有点像一头胖胖的黑熊呢,小时候我们都会创造很多有意思的说法,长大了这种特异功能反而消失了呢,现在我们每次看到‘刘能’就会想起你哥哥叫他‘刘熊’的事儿,每次都可开心,所以你也要多多给我们制造乐子呀”。
经我这一说,小正正脸上不好意思的表情消失了,又开始恢复他平时自诩的“我什么都会,什么都可厉害”的无知者无畏的样子。
我和他爸爸都是学中文教语文的,对语言比较敏感,每当小正正有什么新词冒出来时,我们都会及时关注、大加表扬,于是他便很有成就感,更加喜欢在生活场景中使用他学到的词语。那天我在书房看书,他在客厅听故事,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听“喜马拉雅听书”上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突然听到他说“爷爷,你不要在这里鹦鹉学舌了!”我立即走过去问他:
“你居然都会用鹦鹉学舌了呀,你知道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吗?”
“知道呀,就是你说什么他也说什么”小家伙一脸的笃定,不假思索的说。
我想到他以前听过一个鹦鹉发声器官的科普小故事,又问他:
“那你刚才说爷爷鹦鹉学舌,爷爷怎么了呀?”
“刚才我说这个小汽车可厉害,爷爷也在那边说这个小汽车可厉害,他就是鹦鹉学舌”。
“哦,正正这个词语用得很合适呀,但是这个词是个贬义词,最好别用在好人和长辈身上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他能使用某些词汇和句子说明他已经开始思考身边的事情,那天晚上睡前他听故事讲的是白鳍豚,他听了后就喃喃自语说“明天我就告诉爷爷,以后不要让他再去钓鱼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让爷爷钓鱼呢”,他说“故事里说白鳍豚快灭绝了,都被钓鱼的人钓没了呀”,我就表扬他说“正正都明白钓鱼和白鳍豚灭绝的关系了呢,还想到要阻止爷爷钓鱼,正正真是个爱思考有爱心又有行动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正正真的一大早就给爷爷说”以后你别再去钓鱼了,白鳍豚都快被你们钓鱼的钓没啦!”爷爷笑着说“我钓的鱼不是都让你养在鱼缸里了吗?还有钓的小鱼,你都放回湖里了,如果下次爷爷钓鱼真的钓到白鳍豚,也会让你放回水里的,行吧?”
正正还告诉我说“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一夜都没有睡好,一直都在为白鳍豚快灭绝了伤心呢,白鳍豚那么可爱,我不想让它灭绝,我要告诉湖边所有钓鱼的爷爷,钓到白鳍豚都要放回水里,让他们长大!”。小正正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清亮,表情肃穆,声音郑重其事,那虔诚庄严的样子让我非常感动,我不再仅仅把这当成孩子的一句玩笑话,而是看到这份可贵童真和赤诚中蕴含的大爱与善良,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吧。
新冠感染期间,他先发烧,我日夜照顾他,后来我再发烧时候他还带上口罩,要我隔离怕被我感染,他爸爸就开玩笑说“自己一身红毛,还说别人是妖怪”,他虽然不太懂,但“妖怪”这一个词他明白,立即给自己洗白说“我不是妖怪,我要做Monkey孙”。看看好人坏人孩子心里都有一杆秤呢。
疫情防控期间,爸爸封控在学校,我带着他和哥哥两人在家上网课,爸爸打电话问“小区封控,你们的生活物资能得到保障吗?”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小正正就抢过话来申诉“我的得不到保障,妈妈总是不让我吃好吃的。”因为他脾胃不好,家里的零食我总是藏得高高的,限量供应。疫情期间,不仅买菜难,就医更难,我生怕他多吃了零食积食生病,所以总是想方设法的限制他吃零食,于是他就非常忿忿不平的向爸爸“投诉”他的物资得不到“保障”。当时我们都为正正大词小用的幽默效果哈哈大笑。
每当我生气时,正正还会用软萌甜的声音说“小美女,你怎么又不高兴了呀?”这可能是在幼儿园里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吧!他爸爸说“天天被儿子称做小美女心里乐开花了吧,你儿子也真够会哄你的哈”。
孩子的语言总是灵光一闪,不走寻常路,弄巧成拙也罢,得意忘言也好,这些童趣十足的语言,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在我们为他有趣的表达相对大笑时,生活的烦恼,养育的压力,现实的焦虑都会慢慢淡去,尽情为一个幼小生命制造的奇迹而啧啧称叹开怀大笑,这就是平凡的生活给我们的恩赐和馈赠吧!
作者简介:
王芳,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最老的80后,执教于三尺讲堂,心怀诗和远方,曾经独坐幽篁闲吟风月,而今荆钗在鬟依旧向往旖旎繁花,布裙在身依旧不失纯真梦想,唯愿在桃李含笑中笔耕岁月情长,在柴米油盐里拾取爱与美的微光。有作品入选《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木易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