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生专栏 | 庄子故里庄子观
摘要:黄河之滨,庄子故里。在东明县菜园集镇庄寨村北,坐落着一处古文化遗址——庄周墓。庄子仙逝后葬于此,其后裔敬祖守墓至今已达两千余年。北靠黄河大提,东至庄周路,西临庄子…… |
黄河之滨,庄子故里。在东明县菜园集镇庄寨村北,坐落着一处古文化遗址——庄周墓。庄子仙逝后葬于此,其后裔敬祖守墓至今已达两千余年。北靠黄河大提,东至庄周路,西临庄子大道,南到庄寨村后,共占地十九亩,自庄子仙逝起,这里已安葬守墓人至75世。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蒙)人,生于公元前369年夏历2月9日,卒于公元前286年夏历8月24日。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虽做过漆园(今东明县裕州屯村)吏,但不久辞职,隐居于南华山(现庄寨村北黄河大堤之下)。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来此瞻仰,多为它的肃穆巍峨壮观所震撼。今天走近庄子观,我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敬畏。
“登云桥”是传说中庄子羽化升天的地方,庄子后人为追恩纪念庄子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在濮水上修建而成。传说中的登云桥为二百单三孔,今之登云桥,弓形石面,如彩虹卧波。桥翼流水潺潺、白云氤氲,宛若鲲鹏展翅风姿绰约,犹如庄周梦蝶迷恋往返。
“逍遥漆园听天籁道心润泽百世,安贫南华著真经奇文传诵九州。”从登云桥拾级而上,跨过60个台阶便到了庄子观大门。一棵“祖柳”守护在庄子观大门一侧,枝干繁茂,“绿蝶”翩翩。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它自由自在的生长,这远比成为栋梁更有用。由此我不禁联想:教育孩子岂不如此,虽然孩子不能人人都成为社会栋梁,但是却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自由与兴趣,他成长的本身何尝不是一种价值?
楹联正中书法家刘守安的题字“南华庄子观”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分外醒目。朱红色大门宝气珠光,典雅古朴,散发着浓郁的历史味道和文化底蕴。
跨过大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南华殿,坐北朝南,飞脊走兽斗拱挑檐,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在蓝天白云下,海市蜃楼般神秘、威武、庄严。庄子坐像位居殿中石质方形基座上,高大巍峨,气定神闲,椎髻仰面,道法自然。“苍穹为椁地为棺,驾鹤仙去返自然。一部真经遗后世,万古高风人颂传。”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庄子居陋巷,穿破衣、以编草鞋、钓鱼等维持生计,曾无米下锅贷粟于监河候。生活极端困难,他却视权贵如敝履,拒绝楚戚王的高官厚聘,在南华山著书、授徒、终老及子孙繁衍。“茅舍织履”“濮水垂钓”“河滨贷粟”“南华隐居”“庄周仙逝”等壁画形象逼真地描绘了庄子长期在漆园生活的片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吟诵起了他的文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时而笔调婉曲,时而豪放纵放,寓言,卮命,重言相互辅助,相互映衬,许多生动奇特的故事、人物和精辟的语言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
从前,有一位老者,每天都到河边钓鱼。可是连续几天,连一条鱼也没钓到。看到的人以为他会很难过,就去宽慰他,劝他不要难过。老者却笑呵呵地说:我钓的是快乐,与鱼无关。这岂不是智者的心境——豁达、恬淡。
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人生短暂,倏忽即逝;快乐无几,忧烦苦多。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豁达恬淡的心境。
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人到中年的我们理应淡然做事恬淡做人。面对一些事情,要积极应对,但不将就,不逢迎,要让内心如同明镜一般。正如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淡然,处世乐观。你我都是普通人,以平常心做人,以自然心做事,看淡生死、钱财,后半生自然会快乐、顺遂。淡然点,平静点,反而会更好。
人到中年,最好的姿态是恬淡做人。遵守自然的天道,遵守社会的法律,修炼做人的品德,有着做人的底线,那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一世浮尘一刹那,一程山水一年华。人生,因岁月而明媚,岁月,因淡然而静美。忘怀生活的烦恼,解脱得失的计较,卸下名利的锁链,以豁达恬淡浇开人生的快乐之花。过好当下,让自己的心放平,把世间万物看淡,我们必定会活得舒畅,活得自然,活得快活。吃,是好是孬都安安然然;穿,低档高档都欣欣然然;钱,挣多挣少都心地坦然;官,做大做小都顺其自然;路,是曲是直都走得释然。如此,足矣。
“庄子崇尚人生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倾应自然,抱朴守真,尊重人的自然天性,表现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他继承了老子事物对立统一的思想,并在哲学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随着魏导的引领,我们来到了庄周墓:塚墓硕大,似一座圆形土山,鲜花铺地,松柏遮掩,绿树成荫,肃穆安然。真不敢想象庄子的地下“宫殿” 为何般?
庄子安贫乐道、豁达逍遥的品格不仅为当时人所推崇,且为后世人所仰慕。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人生经历的人,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所折服。他清廉、正直、真实,纯朴的理想人生在后世物欲横流、争名逐利的社会中都是对人们心灵的洗涤与净化。诸如阮籍的愤世嫉俗、陶渊明的乐返自然、李白的豪放不羁、欧阳修的旷达自适等无疑都受到庄子品格的熏陶。即使在今天,庄子追求的一些理想品格仍然有益于人的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他所崇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今天更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东明是庄子为官、归隐、著书和仙逝之地,他的很多故事在当下仍广为流传。位于南华殿两侧的“庄子文化陈列馆”“庄子文化交流中心”陈列着大量有关庄子在东明的遗存遗迹、史志文献、碑刻拓片、庄氏族谱、庄氏名人资料、历代庄子观牌匾楹联、东明古今地理形势图及有关庄子文物分布沙盘,可见庄子的影响巨大。他之后的很多作家都受到他的重陶,从他那儿汲取了不同方面的营养,从而创造了中国多姿多彩的文艺作品。郭沫若认为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庄子》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
“庄老仙儿”是当地百姓对庄子的昵称,东明的历代文人雅士写诗赞美庄子甚多。明朝文学家穆文熙还在家乡东明建了“逍遥园”,与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共享并写了《逍遥园赋》,对庄子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清康熙年间,东明知县杨日升亲自为庄子整修墓、观,撰写碑文,并历年祭祀,其弘扬庄子文化的精神难能可贵。庄子其人、其行、其书是家乡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庄子及其道家思想永远留在家乡人民和华夏民族的生活中。愿我们多走进庄子,用心谛听庄子的人文故事,揭开更多有关他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宋永生,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菏泽市作协会员、市兼职教研员,中学教学参考(河南站)专栏作者,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有诗文散见于《小说快报》《语文周报》《教研周刊》《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中国乡村》《师兴旷远》《东方典藏 金榜名篇?四十年文创成果精品选粹》《东风诗词》、九州作家、齐鲁文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当代作家文学、百度APP、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国际诗歌网等报刊和网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