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专栏 | 藏在荷包蛋里的思念
摘要:今天已经是郑州疫情封控小区的第20天了。灰暗的生活因为一碗荷包蛋而有了温情和浪漫。 爱人封在他们学校一直没有回家,我和公公在家领着两个孩子,我要上网课,大儿子堂堂也要…… |
今天已经是郑州疫情封控小区的第20天了。灰暗的生活因为一碗荷包蛋而有了温情和浪漫。
爱人封在他们学校一直没有回家,我和公公在家领着两个孩子,我要上网课,大儿子堂堂也要上网课,我们俩的早读七点就开始了。
早上起来照例看到公公已经把早饭做好,但是与往日不同的是,他竟然煮了四个鸡蛋,还打了两碗荷包蛋,荷包蛋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我有点纳闷。
之前因为早上不煮鸡蛋,我跟老公调侃说“咱爸是不是不爱吃鸡蛋呀?我多次给他说早餐煮个鸡蛋,他始终不煮”爱人说“估计不是不喜欢吃,而是不舍得吃吧,觉得鸡蛋比较贵,天天吃有点儿奢侈,老人都是比较节约嘛”。后来我每天起来之后看到没有鸡蛋,我就会再专门煮几个,毕竟早上一个鸡蛋是最基本的营养。今天早上起来却看到公公不仅煮了四个鸡蛋,还打了两碗荷包蛋。我忙着上早读上网课,心里只是惊讶一下,也没有多说什么。
等到小儿正正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在屋里备课的我听见他絮絮的给孩子说,“今天10月10,是你奶奶的生日,你替你奶奶多吃个鸡蛋吧!”我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已经过世12年的婆婆的生日,今天这与往日不同的“盛大隆重”的“鸡蛋宴”原来是精心准备的过生日的仪式呀,公公用这种最朴实的形式,表达着对故去的爱人的思念。
儿子不在家,这份思念,可能他也不好意思与儿媳妇说,于是就在跟小孙子絮絮叨叨的对话中,不经意的说了出来。我听了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十多年了,每年还记得她的生日,还按照以往她在世时过生日的方式给她煮几个鸡蛋打一碗荷包蛋。这小小的举动藏着深深的惦念,这无言的仪式弥漫着款款深情。公公还特意交代小孙子替奶奶吃鸡蛋,告诉孩子今天是他奶奶的生日。四岁的小孩子虽然不懂,但这有声的叮咛也给内心无处安放的思念一个温柔的出口吧。
“我奶奶?我奶奶是老家躺床上那个老老(许昌那边把太奶奶叫老老)吗?”小孩子问。正正出生就没见过他奶奶,自然不会有什么记忆,我婆婆在她五十二岁的时候就因为乳腺癌去世,那时候我家大儿子才2岁,这个小儿子留在记忆中躺老家床上的老人是他九旬的太奶奶。后来太奶奶去世了,他会说老老去天堂了。现在他以为爷爷说的是他太奶奶,“不是呀,那是你老老,奶奶,你没见过她,来,你看一看这个照片”公公指着他手机里婆婆在世时候的一张照片说,“看,这个朝你笑着的就是你奶奶呀,你没见过她,她可在天堂一直看着你呢。”公公说得很平静,也很温柔。
我能想象他虽然在和小孙子对话,也许思绪已经飘到多年前婆婆在世时候的生活场景了,我听了很感动,也不忍打断老人的思绪。等我忙完了以后,我出来和公公聊起了婆婆和她的生日,问以前婆婆在世的时候生日都是怎么过呀?“那时候也是早上煮个鸡蛋滚滚运,中午擀个面条吃碗长寿面,有时候干活忙了连面也顾不上擀呀,”公公说。是呀,他们年轻时候物质匮乏,他们一个农家靠几亩薄田养活三个儿女,一对老人非常不容易,婆婆又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中年人能有什么过生日的意识呀。
公公是个很勤劳能干的人,一米八五的高个子,身材修长,五官俊朗。他年轻时候不仅种田,还走乡串巷收废品补贴家用,我第一次去老家时,他们亲戚就说“他家很不容易呀,靠收废品供出了一个大学生”。他和婆婆都为人善良,笃信基督,是教堂里唱诗班的主力,也是教堂文艺活动的骨干分子。婆婆患病后,公公陪她多方奔走求医,不离不弃,照顾她衣食起居,无微不至。
虽然生活拮据,病魔无情但公公婆婆夫妻感情很好,经常一起田间村头散步,一起参加教堂的活动,志同道合,有说有笑,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日三餐的体贴,风里雨里的搀扶,日常琐事的耐心,公公给婆婆最充分的陪伴最细致的呵护。
婆婆去世后十多年了,公公依然孑然一身,日日在老家精心伺候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也照顾留守老家的两个孙子上学。从今年暑假来郑州治病开始才住在我们这里,这次疫情封控,幸亏有他在,可以帮着在我上网课期间照看小儿,要不然我肯定没有办法带着两个孩子在疫情封控的种种不便下坚持网课。爱人一住学校二十多天,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家里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有个大人在,我心理上的压力也少很多。
但是老人刚从农村来到城市还不太适应,封控时期足不出户更觉得憋闷,疫情的各种传闻也很不安,刚来到郑州就遇到这种恐慌内心也有不少焦虑吧,而且儿子不在家,和我这个儿媳妇刚开始生活在一起,老人的心事我也不能洞悉太多,但今天这个生活细节还是让我一时泪目。
婆婆去世后,老人多年一个人,内心很孤独吧,不知道以前他在老家的时候,每逢婆婆的生日他一人是怎样度过的。孙子们都上学去了,老太太卧病在床,他内心的思念是不是也只能借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来寻找一个出口,思念和忧伤氤氲在碗里的荷包蛋上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苦,不思量自难忘的伤神,小轩窗正梳妆的回忆都一起涌上心头吧!今年离开老家,离开婆婆长眠的故土,第一次遇到婆婆生日,他满腔的思念就在和小孙子的对话中悄悄掀开了记忆的帷幕,这些心事,每年这个日子的荷包蛋应该更清楚吧。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没有走远,只要被深深思念,天上的亲人就有暖暖的依恋!婆婆已经在老家的松风稻香里长眠12年了,我们每次开车回老家路过那条路,爱人都会指向那里告诉孩子们奶奶在那里看着我们呢,公公一直记得她的生日,一直用打荷包蛋来给她过生日,也许这就是他固定不变的追忆和思念。
我想起了书上说清华的朋友们回忆,有一天金岳霖先生找到诸位好友在北京饭店吃饭,接到邀请的众人都很疑惑,眼下既不是逢年过节,又不是好友生日,怎么会突然请客吃饭呢?等众人到齐后,金岳霖拿出林徽因的照片才告诉大家: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那时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女士去世多年,用如此方式怀念她的是一生未娶的金先生,金先生终身未娶不一定全是因为林徽因,但是在“林下美人”和“梁上君子”的婚姻里他甘愿“逐林而居”,以朋友的身份呵护她一生。我当年读到这段佳话内心无比感动,感动于金先生的深情,那故事的主角一个是名动中外的大哲学家,一个是令无数人仰慕的完美型才女,遥远而神秘。而今天,我也因公公藏在荷包蛋的思念泪目,这样类似的场景就真真切切地在我身边,而且以一种更有人间烟火气的荷包蛋重现,这个操劳多年的质朴农民,给妻子过生日的仪式一样让我感到动容而温暖,虽然他那同样操劳一生的妻子已经在故乡的田地里长眠。
只要我们记得,亲人就不曾走远,荷包蛋的温度一直在心底,岁岁年年,生日的仪式感一直植根于生命里不随时光改变,虽然那样简简单单,却抵达了生死,穿透了冷暖。
思念,就是那一碗荷包蛋。
疫情的阴影下,这荷包蛋有人间值得烟火可亲的温暖。
作者简介:
王芳,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最老的80后,执教于三尺讲堂,心怀诗和远方,曾经独坐幽篁闲吟风月,而今荆 钗在鬟依旧向往旖旎繁花,布裙在身依旧不失纯真梦想,唯愿在桃李含笑中笔耕岁月情长,在柴米油盐里拾取爱与美的微光。有作品入选《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