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莎专栏 | 吾爱吾师之梧桐树下——W老师

摘要:W老师白皙的面孔至今留存我的记忆,他的发型,我后来才知道,那叫“大背头”。 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水蓝色西服,里面那件的确良衬衣也并不崭新。他的头发又粗又黑,……

  W老师白皙的面孔至今留存我的记忆,他的发型,我后来才知道,那叫“大背头”。

  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水蓝色西服,里面那件的确良衬衣也并不崭新。他的头发又粗又黑,看起来就很硬,需长到一定的长度,利用发胶向后梳理,他的额头白皙光洁,一根发丝都没有。他的浓眉大眼、狮鼻阔口、以及问号一样的双耳一览无余,整个看起来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五官光明磊落。

  他住在校园西南的一排红砖瓦房里,那里住着很多老师,有的单身,有的是一家三口。我们的教室虽然离那里有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围墙,只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放学或者下课的时候,抬头就能够看到老师们各自在家中忙碌做饭的情景。

微信图片_20220916145905

  W老师就在排房的北头,正在梧桐树下,高大的树冠恰好罩住他的那间房。夏天,他门前是最大的树荫,秋天,他房前的落叶也最多。

  我见过W老师下课期间回家喝水。他腋下夹着课本,脚步匆匆地回他的房子,取出一只大号黄色洋瓷碗,掀开缸盖子,朝内划了一下,将碗送到嘴边,“咕咚咕咚”几口,一仰脖,这碗水就解决了。他把洋瓷碗放缸盖子上,又步履匆匆地返回教室。

  站在教室门口的同学们远远看到,连忙作鸟兽散,大声嚷嚷着:老师来了,老师来了。迅速跑回教室,真是比铃声都管用。W老师走进教室,上课铃响,虽然他脸色微红,有时候额头看起来汗涔涔的,但他的语速没有丝毫的紊乱,语调始终抑扬顿挫。

  我常被派去办公室抱语文作业。总能看到W老师的办公桌整整齐齐,我们的作业本以组为单位,被扎了皮筋,高高的一摞,放在桌子的外侧。有时候我看到他把那些卷了角的作业本抻开,用厚厚的汉语词典压住,我去取的时候作业本已经归位,他的字典也站立在他的书丛中。

  他的教案有时候是打开的,想必正在备课。教案上蓝色钢笔字体工工整整,课本也是密密麻麻的各种标记。我的作业常常是优,有时候作文本的某个标点用得不合适都会被圈住,旁边是一行小字说明:此处用句号更合适,多用短句。

  P同学留级到我们班,一位个子大、看起来比我们成熟很多的女生。每一节课她都因为扰乱课堂纪律而被罚站,有一次把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气哭,还有一次与和蔼亲切的美术老师大吵,把五十多岁的老先生气得发抖,班里的同学也屡屡被她各种欺负。活脱脱的一个女霸王。

微信图片_20220916145910

  W老师课上,同桌压到了“三八”分界线,P同学毫不客气地捅了那个小个子男生一拳。男生哭起来,W老师让P同学站起来,P同学一脸不屑地站起来,随之又给她同桌一拳。W老师一下怒了,走下讲台把P同学请到讲台上,没想到P同学一下扯过W老师的课本,“嗖”地一声,课本从W老师的“大背头”穿过,落到教室门口的地面,同时P同学怒目圆睁地同W老师对视。

  全班同学惊诧了。W老师的头发第一次凌乱,有好几绺掉下来,垂在额头。我们以为P同学这下完了,要么挨板子,要么被开除。

  W老师转身到门口,弯腰捡起地上的课本,掸去书上的灰尘,向后捋了捋额头的垂发,使得它们尽量上去,轻声却威严地对P同学说:下课去办公室。

  下课以后,同学们趴在办公室窗前,看到一向飞扬跋扈的P同学站在那里抽泣,她双肩耸动,完全没了平时的嚣张,对面的W老师正在给她说着什么。

  P同学并没有被开除,也没有转班。她还在我们班,但像换了一个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上课捣乱的情况。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地攥紧拳头在空中挥动几下,但也只是表达一下她的愤怒,并没有真正落下来。

  W老师究竟用了何种神法?没有人知道。我们只是大概知道了P同学父母离异,寄养在亲戚家,也许,这便是W老师对她异常宽容的原因吧。

  多年以后,我的脑海常常浮现出一幅画面:梧桐树下,W老师穿着一件并不崭新的衬衣,有些褪色的水蓝色西服披在肩上,他坐在一把有些年月的竹椅上,一只手拿书,另一只手端着盛满水的大号黄色洋瓷碗,正往嘴里送。

微信图片_20220916145914

  这种意象,非常符合那个年代人们对教师的定义:清贫。

  后来母亲的那句话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词。母亲说,W老师与我的父亲同岁,教我那年他还是单身。

  那个物质相对匮乏、买东西还要用粮票的年代,是这样一个清贫的群体,用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忱,用心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使得他们纯洁的心灵不受玷污、眼睛散发出纯真的光芒。他们守护的,看起来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却是整个人类的“人之初”。

  我再也没有见过W老师,但我总是时时想起他。

微信图片_20220916145918

  作者简介:

  谭丽莎,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音乐教师。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教学之余痴迷文学。闲来拾笔,有文字见诸报纸杂志。作品入选《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293763536b376d68e2176b4c6c0384e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

免责声明 : 本网部分类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对您造成伤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篇文章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


豫ICP备 豫1701224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 1078 1908 法律顾问:河南豫上律师事务所——雷锋
© 2019 southeast culture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