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刚专栏 | 30年,弹指一挥间
摘要:昨天看到八孃在“大团结”微信群发的一张我30年前的照片。感谢八孃还把照片保存得这么完好,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年轻时的每一张照片都特别珍贵。 30年,弹指一挥间,感慨颇…… |
昨天看到八孃在“大团结”微信群发的一张我30年前的照片。感谢八孃还把照片保存得这么完好,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年轻时的每一张照片都特别珍贵。
30年,弹指一挥间,感慨颇多。
30年,弹指一挥间,往事悠悠。这是一张我在宋家镇菜园井场学校(宋家中学)的照片,我坐在寝室里书架前的藤椅上,腿上坐着2岁的雪雁妹妹。书架上是我用周腾方老师的凿子雕刻的笔筒,笔筒里插着毛笔,墙上是我临摹的黄庭坚的《枫松阁诗》毛笔字还有我画的墨竹……
雪雁妹妹,眼睛大而亮,留着短发,穿着公主裙,乖巧聪明懂事,女老师们喜欢逗她玩儿,她也喜欢过来看我写字、画画,问这问那,很爱学习。她听到录音机里的舞曲“吉米,来吧!让我们跳迪斯科……”雪雁妹妹就会随着节拍跳起来,小手一挥一舞的,小脚一踮一踮的,很有明星范儿……
如今雪雁妹妹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大学毕业留在成都上班,她很有眼见和胆识,有点特立独行;如今有房有车,她忙自己的事业,少有回宜宾。我想,要是她看到这张照片,也会有不少感慨吧!
却说那时的我20多岁,是分配到宋家中学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戴着金边眼镜,满脸络腮胡;穿着白衬衣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体重125斤,显得身材高挑,看上去虽显瘦削但还精神,尤其是头发茂盛卷曲,别人都说我很有艺术家的派头,为此,我也就懒得打理。
我利用自己的爱好,布置美化办公室和教室,写黑板报,办起文化橱窗,校园里很有文化气息。那时候,听说李庄农民书画家王老师在举办书画展,放学后就骑着自行车去观看,30里路多是下坡,耳畔传来呼呼呼风声,一节课就到了。等我赶回学校食堂打饭吃,八孃就问,你不是去了李庄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雪雁妹妹还想看你画画。唉!年轻真好!
是呀!年轻真好!有的是激情和体力,我们那时还在星期天几个年轻老师(任明辉、李建红、贺应权、杨俊)约起骑自行车去游竹海。我的笔筒就是那时背回来自己雕刻的。多年来,书画是我的一个梦,虽然自己悟性差难以梦想成真,但是追求梦想的过程还是充实的,也为此消磨了不少寂寞的时光,排遣了心中的抑郁苦闷,收获了很多自信和快乐。
那时,生活在乡下,生活节奏就显得缓慢,接收的信息量也小,节假日时才坐车乘船进宜宾城买东西,好像幸福指数还高些。后来调到城里总感到来去匆匆,少了悠闲,生活的本味都被上班的脚步、街上的霓虹灯和紧张繁琐的工作给挤压和冲淡了……
30年,弹指一挥间,岁月催人。无情的岁月,把当年那个追求艺术一心想当“书画家”的少年逼成了一个“老人家”。如今,我体重155斤,人明显地衰老了,满脸褶子,头发苍白、稀疏……年轻时的照片,如今怎么看都觉得年轻、帅气;如今的真人,怎么看都觉得苍老、难看,有时连自己都看不习惯……
诗人笔下是“流光易逝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却看到两鬓苍苍头顶稀。虽然没有“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壮痛苦,但是真真切切感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真实含义。时光不会倒流,留给我的只有满满的回忆,且行且珍惜。
30年,弹指一挥间,时不待我。看着照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很多事等不起,尤其是有些事主要是拼身体拼年龄,还是要趁年轻趁早。人的一生只有900个月,时间耗起来就如手机的电池一格格的减少,却不允许我们充电。时光不会倒流,趁着年轻想着什么就尽管去做,读书、工作,恋爱、结婚,交友、旅游……不要害怕出丑,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西方谚语说得好: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
要是有一天,身体老态龙钟,走路颤颤巍巍,那就“万事成蹉跎”追悔莫及了!正如岳飞说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0年,弹指一挥间,感慨颇多。苏轼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事后一想,虽然人生是短暂的,生命不能复制,但是也不必匆匆、不必刻意。人生如四季,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每一季节都有曼妙的风景,活一段、爱一段,善待自己、辛勤耕耘,慢慢欣赏、无愧今生。
作者简介:
张铁刚,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勤于读书思考和动笔,发表教学文章和随笔一百六十余篇,著有《生活·阅读·感悟·作文》一书,即将出版随笔《灵犀自悟》。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
- «
● 编辑 : 娜娜 / 小威 / 沈晓沫
● 发布 : 晓陌 审核 : 朤朤 / 陌语
● 热线 : 158-1078-1908
● 邮箱: 770772751#qq.com (#改为@)